正文
佛藏经中说:念“无”所念即名念佛。念这个“无所念”,就是念佛,这个“无所念”就是指“如来藏”,这是证悟后的念佛。
悟前参禅参究如来藏的念佛,是把如来藏“无语言”文字形象地记挂着,就是以念佛作为参禅参话头的一种方式方法,无语言文字形象地记挂着如来藏就是看话头。
真正的佛如来藏,“祂”(真理)本身是“无所念”的,祂不念任何一个法,因为他没有念心所,也不攀缘任何法,不记挂任何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真正的念佛,就应该念不生不灭的真实如来法身佛(无念)。但这是在证得如来藏以后的念佛,知道祂在哪里,功德体性都是什么,如何起用的,理事能圆融在一起的念佛。
证悟如来藏以后,念如来藏的真如性和功德性,念他的“有为性和无为性”,才是真正的“念佛”!
在“悟前”都是念假佛,或念相似的佛,或者是念假想出来的如来藏和真如。这些都是相似的念佛,不是真正的念佛。
看话头,必须得有一句话作为话头,看话头功夫纯熟之后,再参究话头,因缘具足,就能“明心”证得如来藏。
心里记挂着第八识如来藏,这不是看话头,是一个词组不是一句话,可以算是相似的念佛,但对修行开悟也有很大的帮助。
注、一念佛、一念魔!(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念佛需要正念(正知正见),念“无”所念。(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成魔!)
参悟需要有色界的初禅定或者是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才能参究真心如来藏,从而能够破参,觅得真心如来藏。
就是相应于欲界第六层天的定,定再深或者再浅,就不好参禅体究真心如来藏。定如果再深,就进入了二禅,眼不见色,耳不闻声,没有五识,只有意根和意识心,就不能在身口意行的真妄和合上觅得真心。
进入深禅定中来寻觅如来藏,是不容易觅得的,那时的意识心比较微弱而不灵敏,很难发现哪个是真心如来藏,况且这时身行口行也没有了,只有微弱的“意行”,意识心不容易在意行上面找到真心,很难找到。
寻觅如来藏是在身口意行造作的当下,尤其是在身行和口行的造作当下,在真妄和合时才能找到真心如来藏。
意识微弱,意行很少时,很难找到真心如来藏,如果不是极好的根器,就不要指望入深定中明心开悟。
定浅了,或者没有定,意识心就比较散乱,心思粗躁(粗心住),也不能打开智慧悟得真心。在中间的未到地定或者初禅定中,意识不散乱,比较专注,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这样思惟比较细密(细心住),容易打开智慧。
开悟是不能离开意识的“制心一处”,也离不开专心致志的这种专注力。所以参禅开悟,不能在定很深,也不能在定很浅的状态下来悟。
凝心一处、制心一处的禅定功夫修出来以后,还得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处?(万教归一、万法归一)
这时得要知道参禅的方向和入手处在哪里,否则还是不能悟。要知道悟个什么,悟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知“道”(无住),还是没办法开悟。
明心之后,智慧打开,知道如来藏是如何配合“五阴和七识”运作的,身口意行是怎样造作出来的,如来藏的一些体性能够观察一点,以后也能够知道一切事情生起的因缘(果报)。
这时如果没有修得甚深的禅定,就不可能有“神通”,也不能知道世俗上的秘密事情。开悟的境界与禅定的境界不同,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