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土教育
一土学校是奴隶社会创始人一诺和华章创办的,基于 IT 技术的个性化教育创新学校项目。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内心充盈,乐天行动”。一土的目标是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体系,通过IT和互联网,实现可复制的全球学校网络,传递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公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纪录片首曝,《哪吒2》的幕后秘密 ·  17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如何应对“致命”流感? ·  17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全网1亿粉丝的毒舌大神,来B站了! ·  17 小时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昨天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一土教育

“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男人”

一土教育  · 公众号  ·  · 2018-07-27 08:03

正文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26 篇文章

题图: 乐土湘西公益营的营员们

本文及所有内容为2018湘西乐土公益营“步步高组” 的项目呈现

组员:章鱼,地球,水晶

视频编辑:桔子

文字记录:闪电

本文原发于乐行公社(ID:Learning2010)


小月校长写在前面


作为湘西公益营地的领队和导师,这一次,和以往的公益营地一样,我们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招募城市青少年一起来到湖南湘西南太村,配合当地公益组织的在地创客,根据当地的真实需求,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为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真实的来解决问题。


每天,城里来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干农活、做访谈、找到项目目标、制定计划、不断执行与反思迭代。直到最后在营地结束时,如同在一土学期末的项目展示一样,孩子们要推出他们的产品:也许这个小组的孩子们希望帮助推销当地的农副产品,那个小组要介绍当地的风土民情推荐当地的乡土旅游,最终要落实到一篇推文,制作一个推销产品的视频,一本介绍当地特色的旅行志或地图……


所有的任务,都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项目产出的形式,也是他们自己定的,但因为是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他们还要考虑很多,诸如“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达成目标,帮助到人”,而不只是一种自 high。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对于没有类似经历的青少年来说,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整个小组的团队协作,发挥彼此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彼此倾听,不断在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中找到共同的目标,并一起把这想法付出行动,有时候因为在农村中的环境不太适应,还需要挑战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舒适区。


城里的孩子们分享收获时说的最多的是,没想到村子里的村民如此乐观,他们拥有的并不多,但却能热情的与我们分享家门口野生梨树上的梨子、手作的辣子酱、麦子酱、甚至是一碗米粉、一杯开水。


我们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做项目制学习,村里的孩子会发现学习并不是枯燥的,可以每天充满欢笑和有趣。整个营地每一天都在笑声中度过。而对于我来说,我的暑假幸福生活,就是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


最近有很多关于国际教育的讨论,我还是想引用曾国俊先生的话,最中国的、也是最世界的。希望更多教育同行来加入我们,愿意带孩子们来行走乡村、不是只是旅游观光,而是真正了解农村现状并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方式来做点小事情。


我来这里已经是第二次了,坦率地说我也是来受教育的。面对大自然无限风光更多谦卑与敬畏之心,面对友善乐观的人们更多的感恩与学习,面对自己,更深认识到其实每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永远敢于真实地面对自己。


看到孩子们的文字,听到他们的感悟。这些真实的经历,在改变他们看世界的视角。我想这是我作为老师最欣慰的。那些我们想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其实只需要给他们环境,让他们体会,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感悟。而这些经历会让他们的认知不止停留在大脑中,而是把一颗在利他中成就最好的自己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里。愿这种子能在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关于我


我是北京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男人 ,这个暑假我本来计划在家玩手机,但是我妈妈看我天天玩手机看得不爽,就给我报了一个公益夏令营,跟着乐行来到了一个叫“南太村”的小山村,和黑土麦田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做公益活动。


初入南太


我一开始来的时候很不适应,来的第一天很想洗澡,然后想起来没带浴巾,算了吧;第二天也很想洗澡,但是又想起来没带浴巾,算了吧;终于,第三天去到了一个小瀑布,在水潭里舒舒服服地衣服都没脱地游了个泳,就当洗澡了。后来我终于总结出了一个方法:只要想着我今天洗澡了,就能适应了。


我不适应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上厕所。我在10岁之前特别能憋,能憋6天不上厕所,直到10岁那年有一次拉稀之后就得天天拉了。来到村里我特别不想在住处的厕所拉屎,因为我发现厕所粪坑旁边有两只蜘蛛。但是我憋了一天两天就不能再顾环境的好坏了,好几次我都得在情急之下,在去卖番茄的路边、砍竹子山上的角落里解决。



入村所见


美食: 到乡村以来在这里吃的饭是吃过最好的,食物都是山里的、大自然的、原本的味道,比如西红柿、苦瓜的味道就与城市里的完全不同,好吃得我差点拜厨师为师。



小动物: 当地队友水晶徒手从泥里挖了一只黄鳝出来令我印象深刻。


奇物:走山路去瀑布,山路不算太长,印象最深刻的是弯弯曲曲的泥路,路旁见到了超大的牛粪,像4个人头那么大,还没味。


山泉水:路边的山泉水,超级凉,有点甜,超好喝。


边城:边城印象深刻的是“一锅煮三省”,重庆的鱼,湖南的豆腐,贵州的酸菜。


村民印象


乐观:我们去看了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她的3个儿子,一个残疾,两个精神有问题,三个人都找不到对象,连家里的灶都是露天的。但是老奶奶一直笑呵呵的,见到我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坐坐喝杯水。


能干:我发现村里的每家都会做饭,而且至少有一个拿手菜,比如酸菜、酸汤、辣子酱。而且很多人特别擅长盖房子,给我们做饭的大叔和一位80岁的老爷爷都是一个人盖了一栋房子。



公益扶贫


这里基本没有商机,一般很少有人进来,年轻人一般出去成家立业,不在村里发展,村里都是老人和小孩,所以他们需要帮助。


经过寻找,我们发现了村里的特色——西红柿辣子酱,虽然我们不卖辣子酱,我们要是做的话估计也不好吃,但是可以帮村民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新鲜东西,于是打算通过录视频的方式帮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