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湘西公益营地的领队和导师,这一次,和以往的公益营地一样,我们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招募城市青少年一起来到湖南湘西南太村,配合当地公益组织的在地创客,根据当地的真实需求,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为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真实的来解决问题。
每天,城里来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干农活、做访谈、找到项目目标、制定计划、不断执行与反思迭代。直到最后在营地结束时,如同在一土学期末的项目展示一样,孩子们要推出他们的产品:也许这个小组的孩子们希望帮助推销当地的农副产品,那个小组要介绍当地的风土民情推荐当地的乡土旅游,最终要落实到一篇推文,制作一个推销产品的视频,一本介绍当地特色的旅行志或地图……
所有的任务,都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项目产出的形式,也是他们自己定的,但因为是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他们还要考虑很多,诸如“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达成目标,帮助到人”,而不只是一种自 high。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对于没有类似经历的青少年来说,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整个小组的团队协作,发挥彼此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彼此倾听,不断在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中找到共同的目标,并一起把这想法付出行动,有时候因为在农村中的环境不太适应,还需要挑战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舒适区。
城里的孩子们分享收获时说的最多的是,没想到村子里的村民如此乐观,他们拥有的并不多,但却能热情的与我们分享家门口野生梨树上的梨子、手作的辣子酱、麦子酱、甚至是一碗米粉、一杯开水。
我们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做项目制学习,村里的孩子会发现学习并不是枯燥的,可以每天充满欢笑和有趣。整个营地每一天都在笑声中度过。而对于我来说,我的暑假幸福生活,就是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
最近有很多关于国际教育的讨论,我还是想引用曾国俊先生的话,最中国的、也是最世界的。希望更多教育同行来加入我们,愿意带孩子们来行走乡村、不是只是旅游观光,而是真正了解农村现状并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方式来做点小事情。
我来这里已经是第二次了,坦率地说我也是来受教育的。面对大自然无限风光更多谦卑与敬畏之心,面对友善乐观的人们更多的感恩与学习,面对自己,更深认识到其实每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永远敢于真实地面对自己。
看到孩子们的文字,听到他们的感悟。这些真实的经历,在改变他们看世界的视角。我想这是我作为老师最欣慰的。那些我们想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其实只需要给他们环境,让他们体会,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感悟。而这些经历会让他们的认知不止停留在大脑中,而是把一颗在利他中成就最好的自己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里。愿这种子能在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向下扎根,向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