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和《光明日报》同向而行建设“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
时光流转,文字长存。
回顾2024年,我们精心挑选并推荐了一系列涵盖社科、文学、少儿等领域的优秀书籍,旨在向读者展现不同领域创作者思想的深刻与广泛。在文字与图片相互映衬的页面中,阅读成为了一次次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滋养。
此刻,随着翻动的书页,我们邀请您再次浏览这份 光明社科书单 。
01
光明社科好书
《永嘉成派继何学》
邵美定 | 编著
02
光明 社科 好书
《军卫牧民:明前期军民卫所研究》
蔡亚龙 | 著
03
光明 社科 好书
《李贽思想的当代价值》
陈辉宗 | 主编
李贽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主张和思想极具开拓性和超前性,富有革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对明清两代、“五四” 时期,乃至对日本明治维新,对东亚、东南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本书是关于李贽思想的研究文集,重点阐释了李贽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启示,借鉴李贽的思想,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认知世界,同时也能够不断地为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04
光明 社科 好书
滕汉洋 | 著
本书由知名学者撰写,基于丰富的历史文献与研究成果,以权威视角深度剖析白居易的一生,从政治生涯到个人情感,再到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白居易形象。不同于传统传记或文学评论,本书巧妙地将白居易的生活经历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揭示其生活变迁如何影响并塑造了其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主题,让读者在品味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怀。
本书不仅涵盖了白居易的代表作解读,还广泛涉及其交游网络、政治立场、宗教信仰、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生活细节,为读者提供了一幅详尽的白居易生活画卷。
05
光明 社科 好书
《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空间研究》
孔海龙|著
06
光明 社科 好书
《汉译顺治朝理藩院题本》
宋瞳 | 译著
理藩院研究目前学界较为缺乏,主要原因为史料缺乏,文献稀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将清朝理藩院题本加以整理,并按清前后期影印出版。 或出于成本考虑,该史料出版时采用了原文影印缩印方式,而理藩院题本均为满文或满蒙文写就,出于文字隔阂、印刷清晰度等原因,使得学界利用并不普及。 本书将其中顺、康两朝全部题本翻译为汉语,并按学界规范,附以穆麟德法则罗马字母转写,将此重要史料加以普及。
07
光明 社科 好书
《忧乐圆融: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邢爽 | 著
08
光明 社科 好书
《当代俄罗斯文学思潮和流派》
李新梅 (俄罗斯)达利亚·克罗托娃 | 著
本书采用统一的划分标准,即从作家对文学的功能和任务的认知入手,从当代俄罗斯文学中区分出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三大文学思潮,并对它们进行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具体的系统深入研究。研究的逻辑和步骤是:首先对每种思潮进行理论阐释(包括产生和发展史、创作理念和美学属性等),然后运用理论对每种思潮下的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具体解读,最后将三种思潮下的相同主题创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和分析法、比较法、逻辑推理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学术价值在于运用统一划分标准,实现对当代俄罗斯文学思潮和流派的系统研究;借助新现代主义理论,解决了当前国内外学界关于一些争议性较大的作家创作的划归问题;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三大主要思潮及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实现了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全景研究。应用价值主要在于可以作为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系统深入认知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参考资料,也可以充当中国高校当代俄罗斯文学教材或辅助材料。
09
光明 社科 好书
《新思与新质:
巴蜀文化
在中华文明转型中的作用研究》
刘平中|著
本书在梳理巴蜀文化的历史谱系构成、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从主、客体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八大特征,以回答巴蜀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在中华文明“三大转型”的历史坐标中称量、评估巴蜀文化的独特作用、地位与贡献,进而彰显巴蜀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到底怎么样的问题。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紧扣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巴蜀历史文化资源“活态”保护传承、巴蜀文旅融合发展的向度与维度等重点、热点问题,探讨新时代巴蜀文化高质量发展怎么办的时代命题,以期为巴蜀文化“再出发”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10
光明 社科 书单
《建构和谐共生的后人类社会: 美国
“X一代”作家理查德·鲍尔斯小说研究》
王阿芳 | 著
本理查德·鲍尔斯是继品钦和德里罗之后新兴“X一代”的后现代小说家的代表人物。鲍尔斯秉承并创新了老一辈后现代派作家(如约翰·巴斯、托马斯·品钦等)的叙事手法与创作风格,被认为是继美国后现代主义大家品钦之后的“最后一位通才”作家。本书在对鲍尔斯的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与梳理的前提下,归纳出鲍尔斯的小说在主题上从描写后工业化时代人道主义导致的现代性危机,到倡导建构和谐共生、多元共存的生态社会、高科技社会、后人类社会的后人道主义理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所探讨涉及的人道主义、后人道主义、技术理性、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生态后现代主义、基因工程、创伤叙事,赛博格空间、后人道主义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为日后的理查德·鲍尔斯研究提供了多种参考途径和多元的研究视域,也为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分享你的想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制 作 :岳东生
初 审 :舒 心 曹美娜 房 蓉
许 怡 杨 娜 史 宁
李月娥 鲍鹏飞 郭思齐
复 审 :章小可
终 审 : 高 迟
运 维 :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室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米尔看天下 · 坦克打直升机的绝技 中国炮射导弹领跑全球 8 年前 |
|
TechWeb · 李彦宏与贝爷“荒野求生”太拼!割牛皮趟雪水 这表现你给他打几分? 8 年前 |
|
半月谈 · 【荐读】关于什么是坚强,你需要知道的十个真相 8 年前 |
|
考研研学姐 · 考研,除了失败,还有我们的成长 8 年前 |
|
健康圈 · 连艳遇都不需要的女人,需要什么? 8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