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诺亚研究工作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专业版块,以研究引领投资,为集团的产品研发、筛选、风控等环节保驾护航;研究范围覆盖国内外宏观策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类固定收益、房地产等领域。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人民币汇率开年之变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1-15 16: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文末多多点击“在看”,我们就会经常出现你的订阅列表里了,谢谢。


2025年1月3日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走贬,原因有哪些?上周五晚公布的非农就业异常强劲,对特朗普来说,是压力还是动力?对美联储来说,是否意味着下次降息渐行渐远?央行公布一系列12月金融数据:12月社融存量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8%;12月贷款存量同比进一步下降0.1个百分点至7.6%;12月M1同比进一步回升2.3个百分点至-1.4%;数据反映了哪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家券商对以上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01

平安证券:人民币汇率开年之变



一、开年人民币汇率走贬
原因一:上年末稳汇率压力有所释放。 2025年1月3日之前,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十个交易日收于7.299,彰显政策稳汇率意图。1月3日下午开始,人民币汇率在两个交易日内贬值约300点,主要与去年末贬值压力释放不足有关。
原因二:美元指数行至历史高位。 特朗普当选以来,美元指数在“特朗普交易”浪潮中迭创新高,1月2日美元指数最高达到109.24,历史上,美元指数超过这一水平的时期只有三次:1982-86年美国紧货币引爆拉美债务危机时期,20002002年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美国经济繁荣并走向科网泡沫时期,2022年俄乌点燃战火时期。在美元大幅上涨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寻求对美元保持稳定,使得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明显升值。
原因三:美中利差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9·26”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释放宽货币信号以来,美国与中国10年期国债利差从1.58%攀升至3.06%。2022年4月美中利差转正后,其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美中利差不断走高强化企业和居民部门持汇意愿,供求关系仍压制人民币汇率。
二、美元进一步走强需有新催化
1、2024年11月以来的美元持续上涨,受“特朗普交易”持续演绎、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转鹰、欧元和日元相对弱势等因素驱动。
2、在不发生金融危机、战事或AI泡沫的前提下,2025年美元指数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或较有限。 首先, 近期共和党在众议院领袖选举中展现的团结程度不及预期,有关特朗普关税政策出现相左报道,使得“特朗普交易”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其次, 市场对2025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在1-2次上保持稳定,“紧缩恐慌”对美元指数的影响逐渐弱化。 再次, 欧日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差距不宜高估。根据美国、欧元区及日本央行的最新经济预测,2025年欧元区和日本实际GDP增速有望回升,而美国则可能高位回落。近期美国花旗经济意外指数已由高位回落,欧洲与美国在这一指标上的差距有所收窄。
三、“稳汇率”仍是货币政策重心
一方面, 人民币中间价一直保持在7.19以内,意味着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的上限被控制在7.34以内。这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但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贬值预期持续存在,外汇市场“囤汇盘”大量积累;二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大幅升值,对出口有潜在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 离岸流动性明显收紧,提高离岸人民币做空成本。1月6日、7日,离岸隔夜Hibor渐次上升到了5.92%和8.1%,为2022年以来新高。央行宣布将在1月15日增发600亿央行票据,进一步回笼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人民币汇率“以时间换空间”的根本依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实现。
当前,市场期待2025年刺激内需政策能够前置、加量出台,进一步改善居民和企业部门信心,巩固和提升经济回升势头。通过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与货币宽松的协同配合,收窄美中利差,更有效地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



02

民生证券:谁更中意非农?特朗普or美联储



异常强劲的非农就业,对特朗普来说,是压力还是动力?对美联储来说,是否意味着下次降息渐行渐远?12月非农新增就业25.6万人,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16万人,失业率超预期降至4.1%。
数据发布后半小时,美元跳升至109.9,10Y美债跃升至4.79%,一季度降息的市场预期降至30%以下;当夜美股三大股指收跌。对美联储来说,下次降息的门槛再次提高、或需看到通胀更多次数和连续下降;对特朗普来说,“前任”留下如此强劲的政绩,同时美债收益率高企令美股承压,或为其政策操作带来压力。
美联储一季度降息的预期再受打击、降至30%以下
本期非农就业,不仅总量强、结构也不错。 12月新增非农就业25.6万人,分行业看:教育医疗和政府部门是近一年非农就业的重要支撑,12月共新增11.3万人表现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服务业也呈现了强劲的就业增长,包括零售业、休闲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金融和信息业。
失业率的下降也没什么“水分”,12月下降0.14个百分点至4.09%,按失业原因拆分,“永久性失业者”和“再进入者”显著下降,是带动失业率走低的主因。 此外,本周公布11月JOLTS职位空缺数809.8万人同样显著高于预期,职位空缺数升至4.8%,这些数据共同描绘了一个健康的劳动力市场。
美联储还有可能转鸽吗?就业数据还有可能反转吗? 一是, 关注特朗普移民政策和裁减联邦机构的推进力度(马斯克曾表示将现有的约428个联邦机构裁至99个); 二是, 下个月公布非农年度修订的最终结果,若大幅下调,可能再次削弱非农数据的公信力; 三是, 高利率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传导需要时间,经济数据转弱或在特朗普就职后逐步显现。而在当前就业健康的情况下,美联储需要看到通胀更多次数连续的下降,才会落地下次降息。
作为特朗普上任前的最后一次非农,如此强劲的表现,也给特朗普不小压力。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业”是他最骄傲的成绩单之一, 截至2020年疫情发生前:美国增加了700万个新工作岗位,是政府专家预测的三倍多;失业率达到3.5%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低;连续40个月职位空缺多于招聘人数;失业保险申请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
拜登离任前留下的强劲数据,或给特朗普施政带来压力。 特朗普的难点在于第二任期是否还能像第一任期一样,失业率平稳下降、职位空缺/失业人数比值平稳上升?相对轻松的是,特朗普承诺促进制造业就业,而当前制造业就业低迷,2024全年制造业就业合计减少8.7万人,在私营部门13个细分行业中表现最差。

影响就业的政策因素包括:联邦官员缩编,或导致新增就业滑坡、失业率上升;净移民流入收紧,或令新增就业和失业率均下降;而加关税对就业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更为复杂。




03

平安证券:宽财政带动稳信用




1. 12月社融存量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至8%。
其中,1)政府债券是社融的主要支撑因素, 拉动社融增速0.2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融资主要来自11月新批准的2万亿再融资地方专项债,企业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偿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会相应拖累人民币贷款表现。
2)企业债券融资也对社融同比多增起到突出作用 ,拉动社融增速0.1个百分点。12月企业债券融资为-153亿,与2022和2023年12月企业债券融资大幅少增形成鲜明反差。2022年12月为债市赎回潮冲击,市场大跌导致企业债权融资受阻;2023年12月主要是地方化债加码导致城投提前还债。今年12月债市走强,融资成本下行对企业债券融资形成了一定支撑。

3)人民币贷款仍然是社融的主要压制因素,拖累社融增速0.09个百分点。 此外,其他分项(包括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等)和表外票据同比改善较为明显,据人民日报社主管《证券时报》,12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可能超过3000亿元,贷款核减也会相应导致贷款存量减少。


2. 12月贷款存量同比进一步下降0.1个百分点至7.6%。


其中, 1)企业中长期贷款是主要拖累, 拉低贷款存量增速0.37个百分点。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仅400亿,同比大幅少增8212亿。据《证券时报》,如果还原地方化债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12月贷款增速超过8%,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2)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恢复,拉动贷款存量增速0.06个百分点。得益于房地产销售的持续回暖, 以及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后提前还贷现象减少。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上月略有回升,或主要体现商业银行净息差过窄情况下的自主调整,也意味着进一步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需要多方政策共同支持。3)企业票据融资显著多增,拉动贷款存量增速0.12个百分点。反映年末商业银行或仍有冲量的冲动,企业融资以短期资金流转为主,信贷有效需求仍显不足。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也反映出需求相对不足。

3. 12月M1同比进一步回升2.3个百分点至-1.4%,继续受到房地产销售恢复和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支撑。 房地产销售恢复使储蓄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移;地方政府化债资金到位后,部分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使企业现金流得到改善,均有助于提升M1增速。M2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至7.3%,主要受到财政支出提速的支撑。前期发行的政府债券资金在年末集中拨付,使得不计入M2的财政存款出现超季节性的大幅减少,释放出资金进入实体部门,转化为M2。但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至6.3%,主要与非银机构调整资产配置有关。《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降至7天逆回购利率及以下,导致12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下降3.17万亿。









(本文结束)


往期推荐

中性策略分化加大,解码大浪淘沙背后的原因

走出误区系列:“保房价”和“保汇率”,真的不可兼得吗?

深度复盘系列:不同行情下,三类权益产品的配置思路

观点精选 | 人民币“破7”的原因与影响

热点解读 | 对于当前股市汇市弱势表现的思考

利率并非当前房地产的主要矛盾

超预期的降息,略平淡的市场

科创50强势表现后,当前还能布局吗?

利率震荡格局下,如何理解当前债券的配置价值?

如何理解5月以来A股与美股的反向走势?



点个在看,下期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