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老兵的献身
/
爱上技术公益,从一场4个月的支教生活开始
/
2013年,王俊杰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休个长假,去支教。
从四川广元出发,乘坐两个小时的大巴到县城,再坐半个多小时的当地小班车到镇上,然后再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那所半山腰的小学。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在这所小学读书。
就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长达4个月的支教生活,成为一群山区孩子的语文和美术老师。
“我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当年教我的老师就是来支教的。”
对于支教、扶贫,王俊杰有着天然的责任心和同理心。
所以,2018年9月,在阿里云码上公益平台开放的多个公益项目中,王俊杰会郑重地把自己的印章盖在了未来幼儿园项目上。之后的4个月,整整120多天,他都致力于为一个云南地区偏远幼儿园开发App。
每周工作之余14多个小时的开发,频繁的异地电话会议,不计次数的方案修改……
App赶在了春节前投入使用。
前不久,王俊杰还接到了云南幼儿园老师的邀请,希望他到这所幼儿园来参观,看看帮助到的那些老师与孩子们。而就在这时,同为码上公益平台爱心极客之一的戚俊,正在从南京赶往上海,为三天后的“最美食物包”产品上线做最后一次沟通和调研。
“最美食物包”是上海绿洲食物银行的公益项目,通过爱心志愿者从超市、企业收集“余量食物”,提供给需要的人。
要知道,
仅在上海,每天就有1200吨食物被浪费,但同时又有23万人正在忍受饥饿。放在全球看,每年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近8亿人食物不足。
在这个项目中,戚俊为食物银行公益机构建立了一套管理系统,帮助志愿者更准确、有效地将食物给到最需要帮助的人。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图:“最美食物包”产品沟通会现场
左一身着黑色卫衣为戚俊
看着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志愿者、捐助机构和受助人,为产品提了不少意见的赵阿姨就是“最美食物包”的受益者之一。她在一次检查中发现身患癌症,治疗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身体上痛苦,经济上拮据的赵阿姨,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最美食物包”的帮助。
现场的戚俊深受触动,他从未想过,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上海,还有那么多穷困得连饭都吃不上的群众。因此,他有感而发:“
即使最基本的,都不应该浪费。即使最贫穷的,都不应该挨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