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 2024 Fall 学员 Angel
本科: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传播学,辅修法学
GPA:88.5
雅思:7.5
GRE/GMAT:323
offer
南洋理工大学
MSc Marketing Science
(热门商学院项目)
新加坡国立大学
MSc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Insights
香港中文大学
MSc New Media
(录取率 2% 左右)
在大三上的时候,我确定了要走留学道路。
后来大三的暑假我去 NUS 参加了暑校,NUS 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包容性的学术氛围,还是宜人的校园环境,
这让我坚定地将 NUS 定为了我的梦校
,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在这里深造。
从未来发展来理性分析,比起国企央企我更想去外企工作,
我偏爱开放且轻松的工作氛围。
留学的经历与我未来的工作规划更加适配,而且留学只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可以节约时间成本更有性价比。
主观来讲,趁着年轻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开阔自己的眼界,感受多元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百利无一害。
与父母交流之后,我们
最后敲定了申请港新。
香港我主要选择了港中文,因为我非常喜欢港中文的
新媒体、企业传播
等方向。新加坡我首选 NUS,在暑校结束的时候为了激励我自己我还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
“我希望明年可以有机会重返 NUS”。
在专业选择上,我本科的专业是传播学大类,而我想
在研究生阶段深入专注于某个更细的方向。
经过实习后,我决定未来在
互联网运营的产品运营方向
发展,所以选择申请了
港中文的新媒体和新国立偏商科的 MAI 项目
,这两个项目都有对我未来有帮助的编程课程。
港中文的 New Media 是传媒类唯一一个可以获得理硕士学位的项目。据学长学姐说
录取率只有 2% 左右
,竞争很激烈,所以当时我也提前把材料准备好,赶在了第一轮申请。
我第一个拿到的是港中文新媒体的 offer,而后面收到新国立 offer 更是非常激动,终于可以去到梦校了。
新国立 MAI 项目和港中文的项目一样也是偏理学的,既有
有传统的 Marketing 课程,适合我这样跨专业的同学从零到一进行系统学习,
也有像 Marketing Analytics Visualization,Big Data in Marketing,Marketing Research 偏技术的课程
。
不仅如此,第一学期课表中也有专门的编程课程。
这个项目也比较适合之后想朝着
互联网快消或者金融咨询行业发展的同学。
此外,这个项目还有一大好处是,可以选择 1.5 年毕业,
最后半年可以选择留在新加坡当地实习或者回国实习。
我的计划是最后半年回国实习,方便参加明年秋招,不用去卷今年的秋招,
不仅时间上更宽裕,线下笔面试也更方便。
为了能够拿到 offer,我首先想办法努力提升我的绩点,其次是语言成绩——虽然我申请的项目不要求 GRE,
但我还是去考了 GRE 作为加分项。
因为我是纯文科转商科,
最为重要的就是与专业匹配的实习。
确定申请前,我有两段实习,分别在央视和澎湃新闻,
更偏传统新闻媒体。
大三加入棕榈后,我在老师的指导下马上开始了实习背景的补充。
在和棕榈的种子
老师讨论后,老师建议我如果我要往新媒体方向发展,那最好需要补充一段像
4A 广告公司这样的实习作为过渡,所以我立即去做了实习。
这段实习里
我主要做的是 PR 岗,更偏向 marketing 的公关运营和品牌管理,对申请 MAI 和 New Media 这两个项目都有帮助。
在实习时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实习结束我飞往新加坡参加暑校。
暑校回来后,因为非常喜欢新国立,我和老师说了我对
MAI 专业的喜爱
,种子老师听后建议我去补充
一段互联网偏数据分析相关的实习
,会对申请 MAI 更有帮助。作为一个非常有规划和行动力的 j 人,我也立马行动起来。
之后在
Shopee
我做的是直播运营相关,这是我为了申请而针对性补充的互联网相关实习。在实习期间我第一次接触
数据分析
相关工作,独立搭建了一个数据模型,在面试和文书中我都有提到这一点。
我是 1 月 25 日参加的新国立面试,在 29 号收到了要补充先修课的邮件。
需要
用新国立指定的平
台
Coursera
,
补充 Marketing Research、Business Statistics 课程
。
在补充时
我并没有选择“偷懒路线”,选一个简单的课就很快学完,
而是选择了“套课”
,总共有九门课程。从收到邮件当晚开始,
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学到晚上 11 点,差不多一周左右学完了所有课程。
因为我觉得全英文授课对我来说是陌生且有挑战的,
提前进行适应有利于我之后的学习。
2 月 4 号我完成了课程,并向 NUS 提交了证书。
学校
第二天就回复确认收到,并表示会继续审理我的申请。三天后,我向 NUS 发送邮件询问申请结果多久公布。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了正式的录取 offer。
大一大二我参加了很多学生活动,我所在的学生组织和棕榈有过合作,所以当时我就对棕榈有了一定了解。
后面在选机构的时候,我
有咨询我上一届同学院的学姐,她也给我推荐了棕榈
,说棕榈的老师都很负责和靠谱,所以我很快就定下了棕榈。
棕榈对我帮助最多的是软背景的提升上,就像我之前说的,在加入棕榈之前我的两段实习都是偏传媒方向的,
但我当时想申请的是像港中文新媒体类似方向的,所以也很迷茫该怎么去补充自己的软背景。
而棕榈的种子老师首先就跟我说,如果我想朝这个方向发展就需要一段过渡性的实习,建议我去找 4A 广告的实习,我听了老师的建议找了阳狮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