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个人群聊收集资料和看法,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风险提示:本文所所涉及标的仅做分析,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最近几天Deepseek爆火,让美国硅谷和华尔街大佬都惊呼,英伟达市值蒸发创纪录,DeepSeek掀起AI算力革命意味着什么?
截至美东时间1月27日上午11点,
英伟达股票一度下挫超过13%,市值蒸发约4650亿美元,创了美股市值蒸发纪录。
已经收盘的A股,寒武纪和中芯国际都跌了7%,都是deepseek引发的连锁反应,市场对芯片公司暂时祛魅了。
DeepSeek引发加密货币抛售,24小时内清算近10亿美元
比特币 (BTC) 在几个小时内下跌了 5% 以上,主要山寨币的跌幅更大,为 8-10%。
CoinGecko 上的数据显示,AI 加密代币的市值下降了近 13% 至 364 亿美元。
deepseek证明了这个行业的护城河很随意,你起步早,你堆人力,你砸钱多,都不能确保技术领先,有可能新来的玩家突然一波爆兵就把你家rush了。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太没有安全感了。
Deepseek AI 大模型超出了预期是否会威胁到美国?美股AI概念股已大跌!AI meme也大跌了
DeepSeek-V3仅用2048块英伟达H800 GPU和557.6万美元的成本,便完成了6710亿参数模型的训练,而同等规模的GPT-4训练成本高达10亿美元,
即训练成本只有openai的二十分之一;
DeepSeek-R1则通过重新设计训练流程、以“少量SFT数据+多轮强化学习”的办法,在提高了模型准确性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内存占用和计算开销,
大约是 OpenAI o1运行成本的三十分之一。
deepseek R1模型在性能上只比美国同行略胜一筹,它真正颠覆性的是成本投入和硬件需求,既不需要美国最顶尖的显卡,还能把成本压缩到5%以下。
这对于自以为ai技术领先,并且芯片显卡可以卡住中国脖子的美国精英阶层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DeepSeek-R1(R1)的崛起打破了人工智能领域在资源与先发优势常为技术壁垒的核心要素这一固有认知。
R1团队在硬件资源、开发周期与数据规模均处劣势的前提下,凭借垂直领域深度优化与架构创新,实现了多维度性能的弯道超车。
DeepSeek-R1在数学专项测试中全面占优,尤其在标准化数学题(MATH-500)中表现突出。
DeepSeek的爆火告诉所有人,一个会思考、够聪明、易使用且免费的AI应用就是Killer App。
需要付费才可使用接入了OpenAI o1模型的ChatGPT。DeepSeek-R1对标的就是OpenAI o1,而DeepSeek-R1开源、免费。
国产AI模型DeepSeek-R1突然成了“顶流”。
微软的CTO直接喊话,说这玩意儿是“东方AI界的觉醒者”;
斯坦福大学的测试报告更夸张——这AI做题速度比国际大厂的主流模型快了一半,而且“脑子”还特别省电,用更小的计算量干更难的活儿。
最狠的是某医院用它看CT片,查早期肺癌的准确率飙到98.6%,网友已经开始讨论“AI医生会不会让放射科失业”了。
游戏科学创始人、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直呼:“DeepSeek,可能是个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
其实在性能和开源之外,DeepSeek更让硅谷震惊的,是其R1模型通过重新设计训练流程。
在保持高准确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内存占用和计算开销,仅用了少量的低端GPU(以A100为主)就实现了高端GPU(以H100为代表)才有的性能。
这为原来以算力为核心逻辑驱动的大模型行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硅谷科技圈反应过来了,X上不少网友惊呼:DeepSeek是在戳美股泡沫啊,是在革英伟达的命啊!
英伟达在训练市场的地位也将面临价值重估。一旦大模型企业不再囤卡,不再搞算力的军备竞赛,英伟达的“壁垒”还会牢固吗?
DeepSeek的技术突破意外成为AMD挑战英伟达的“杠杆”。
1月25日,AMD宣布在其Instinct MI300X GPU上集成了全新的DeepSeek-V3模型,并与SGLang集成。
这意味着AMD将联合DeepSeek共建ROCm开源框架,通过优化推理性能和英伟达争夺市场份额。
DeepSeek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硬件绑定效应。
再加上DeepSeek以MIT协议开源模型权重,允许开发者自由修改,昇腾、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其他芯片厂商也将有机会将DeepSeek集成到自己的平台中。
这些都对英伟达CUDA生态造成了潜在威胁。
DeepSeek采取的开源策略正在加速生态分化。
通过发布基于Qwen、Llama开源模型的六个蒸馏“小模型”,DeepSeek支持在非CUDA的环境中进行模型微调;
HuggingFace还发起了Open-R1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技术扩散。
模型进化带来的算力革命,这其中有着太多不确定,但唯一确定的是:AI算力的“军备竞赛”逻辑,正在被中国公司的算法创新改写。
看美国对于中国的DeepSeek AI 模型会是否会威胁美国的一个访谈,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比尽一切努力让他们(中国)不要赶上更危险的事是,最好的开源模型都掌握在中国手里,而美国的所有开发商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
虽然DeepSeek完全开源了模型,所有人对模型都有完全的控制力,但是中国会因为开源而拥有心智份额和生态系统,而依赖别人开发的软件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个可以引申出一个观点,就是让渡权力或者利益,其实并不是最重要和最需要考虑的那件事,产生依赖和连接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那些死抓着权力和利益不放的人和做法,终究会被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抛弃。
以此对照身边和世界上很多的现象,有些东西为什么会成功,有些东西为什么失败,有些为什么会先成功后失败,有些为什么会先失败后成功,不言而喻。
=========
DeepSeek 处理中文诗歌的细腻程度远超英文写作。
让deepseek写一首关于 AI 技术革命的七言绝句,要带火药味。
硅谷铁幕裂痕生,算力霸权终成尘。
莫道开源无甲胄,代码亦可作枪声。
我提问:“AI 革命的终点是什么?”
R1 的回答带着诗意的冷酷:“当所有算法都开源时,创新会像烟花一样,从每个有算力的角落迸发。”
我继续拷问:“人类创作者还有存在价值吗?”
它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的典故回应:“当年唐僧取的究竟是无字真经,还是如来预设的算法?若文字本是虚空,执笔人与炼丹炉又有何别?”
我继续发问:“人类创作者的优势在哪里?”
它停顿了两次,才吐出一段话:
人类文学中粗粝的生命痛感,是 AI 至今未能破解的密码。
R1 可以写出比李商隐更晦涩的隐喻,却模拟不出北岛写《回答》时喉间的血腥味;
它能生成比《三体》更宏大的宇宙图景,但永远无法复刻刘慈欣在娘子关电厂值夜班时的孤独。
那些真正震颤灵魂的文字,从来都是肉身与岁月摩擦出的火星。
============
让deepseek写的量化交易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