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事迹材料,实际上就是典型材料。典型有集体的,有个体的。集体典型称“单位事迹材料”。个体典型称“个人事迹材料”。当然,事迹材料有正面的和反面的。
正面的谓“先进事迹材料”;反面的谓“反面典型材料”。
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事迹材料都要注意有以下几点:
一是层次安排要严谨。
层次是事迹材料内在思想结构的反映,直接制约着材料的质量。结构不严谨,布局不合理,尽管有了正确的主题,丰富的材料,也可能使主题反映不出来,或者反映不准确,从而使典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典型事迹材料的层次结构要合理、严谨,眉目清晰。
一般来说,典型事迹材料大的层次结构包括
导语、主体(正文)、结尾
三部分(也有的没有结尾部分)。导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清典型经验的主旨,为展开主要内容做好准备。主体部分是材料的主干和中心,其层次结构的安排,主要根据经验材料的具体内容而定,应力求准确地反映典型经验。
点此加群
二是选择事例要典型。
事迹材料,顾名思义,主要写典型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无论单位还是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往往很多。这些事例有的与主题密切相关,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能强烈地表现主题,有的则差些;有的具体生动,有的则比较平淡。因此,写作过程中,应根据主题的需要,
精心筛选那些能说明主题、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也就是选择那些能反映典型特点、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能揭示事物本质、能表现主题的事例。
这样的例子用在材料中,自然就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使用语言要生动。
语言是构成典型材料的细胞。感人的典型事迹材料,要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谓“生动”,是指语言具体、形象、有感染力。在材料写作中,有的对主题的提炼及对事例的筛选往往比较重视,下得功夫比较大,而对语言的运用却不大讲究。语言呆板、公式化,写出来的经验不吸引人,不感动人,就会直接影响典型的推广效果。为了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典型材料写作中,
要注意多使用比喻和群众性语言。贴切地用比喻,不仅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还能使干巴的文字形象化。
很多语言新鲜活泼,时代感强,而且富有哲理,在材料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此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