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端宏斌
“女德教育”这个词,最近这几年很火,有个叫丁璇的阿姨,开了一门女德课,提出了一些非常奇葩的言论,比如“女性穿着暴露,易招病招灾,易破财,易失身”。下图就是丁阿姨:
本文我不准备讲女德,我想讲一讲男德,既然有女德,自然也需要有男德,那什么是男德呢?我们先从献血谈起。
献血属于献爱心,国家一直以来都鼓励无偿献血,但是卫生部却明文规定有一类人不许献血,那就是男同性恋群体。为什么男同性恋不许献血呢?老百姓的通俗解释是,男同的血比较脏,不适合捐献。那么男同的血是不是比较脏呢?这就要从头开始解释了。
艾滋病最早于
1981
年在美国被发现,当时这种病并不叫艾滋病,而是叫“同性恋免疫缺陷综合征”,因为医生发现,艾滋病患者大部分都是男同性恋。在当初,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去检测艾滋病毒,所以发生了大规模的血液污染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血友病患者集体感染艾滋病事件。
血友病患者由于体内凝血机制缺陷,需要定期输血或血制品来规避出血风险,凝血因子制剂的需求很大,
当时也没办法人工合成,所以
制药公司需要大量的
人血来制造凝血因子
。
这就出问题了,一直到
1985
年才研究出如何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方法,在此之前是不设防的,所以有数千人死于艾滋病感染。政府发现这件事之后,竟然选择了隐瞒,而且一瞒就是三十多年,直到
2017
年
7
月
11
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才亲口承认了这件事。
虽说政府一直瞒着大家,但是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政府发现,最简单有效的防范办法,就是禁止男同性恋献血。可是,在
1985
年都已经研发出检测方法了,为什么还禁止男同献血呢?那是因为艾滋病有一个奇怪的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虽然此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但是病毒的浓度还不高,体内的抗体还很少,所以就查不出来。需要间隔
3
个月以上的两次排查,才能确定此人没有感染艾滋病,这样一来成本就太高了,还不如直接禁止他献血更简单。
美国首先下达了同性恋禁止献血的禁令,而美国又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其他国家就纷纷效仿,中国当然也在其列。最初中国的规定是
“同性恋者禁止献血”,但是在
2012
年这一条修改了,改成“男男性行为者禁止献血”,这就意味着女同性恋被解禁了,女同可以献血。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禁止男同献血的原因是,这些人是艾滋病等疾病的高发人群。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l
2011
年到
2015
年,我国
15
~
24
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
35%
”,且
65%
的学生感染发生在
18
~
22
岁的大学期间。
l
近两年,北京市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每年新增
100
多例,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为主。
l
上海
2015
年报告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
92
例,较去年同期上升
31.4%
,其中
88%
为男男同性性传播。
l
广州
从
2002
年开始发现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
2013
年底已累计
117
例,九成都是经同性的性传播感染。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艾滋病入侵的对象,八成以上都是
“好基友”。丁璇老师也应该给他们上上课,告诉他们“贞操”是男人给女方最好的彩礼啊。
所谓道德就是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当法律不管用的时候,就需要用道德去约束人。男同的性行为,法律并不禁止,但这是不是合乎道德呢?我认为是很不道德的。有一部电影叫《断背山》,讲的是一对基友跨越几十年的感情。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被骗了。
基友之间会有长达数十年的感情吗?可能会有,但绝不是主流。主流是频繁的换基友。一个同性恋男性一生中的性伴侣很容易就超过两位数,达到三位数也很正常,到四位数也不是不可能。下面这篇是
2004
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