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这套片被国外夸上天,我们还没看见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21 23:14

正文

毋庸置疑,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战争片,就是7月上映的诺兰大神新片《敦刻尔克》。


讲述二战期间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预告片你就能看出那种千钧一发的紧张感。



去年也有一部让人如同亲临战场的《血战钢锯岭》,真实而惨烈的画面,配合影院的立体音效,简直把观众都震傻了。



这些二战电影,都是在和平时代,对历史的再现。


那么真实的战争场面长什么样呢?


Sir带你来看几张图——


地对空视角:镜头一摇就看到滚烫发红的子弹直窜上天际。



空对地视角:机枪不停扫射,你能清晰地看到弹道和溅起的水花。



这是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4年之后,势如破竹的诺曼底登陆。



以上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是怎样拍下来的?


让它来告诉你——


《五人归来: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Five Came Back



这是一部由网飞(Netflix)最近推出的纪录剧集,好看。


烂番茄拿到双100%



《五人归来》讲的是,好莱坞不仅能拍战争大片,还能亲自冲锋上阵,扛起摄像机突突突给你看


阵容强大。


采访对象有五位大导:斯皮尔伯格、科波拉、保罗·格林格拉斯、吉尔莫·德尔·托罗和劳伦斯·卡斯丹



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担任旁白。


但真正的主角其实是他们——


约翰·福特威廉·惠勒弗兰克·卡普拉约翰·休斯顿乔治·史蒂文斯



不熟?


这几位好莱坞老牌导演的作品,可都是名垂影视的:《愤怒的葡萄》《关山飞渡》(福特作品)、《罗马假日》《宾虚》(惠勒作品)、《生活多美好》《一夜风流》(卡普拉作品)、《碧血金沙》(休斯顿作品)、《安妮少女日记》(史蒂文斯作品)……


他们人生中还有另一件牛掰的事——赶赴第一线拍摄过二战


当时,好莱坞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入伍,五位导演在大后方也坐不住了。


福特因没有参加一战而时常感到遗憾。二战爆发之前,他早早察觉到纳粹的威胁,在1940年的电影《归途路迢迢》拍摄中,他已经插入战争元素,但他远不满足于此。


于是他请求美国海军成立野战摄影队,召集摄影师、音效师、剪辑师,为上战场做足了准备。



卡普拉开战前已经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因为意大利移民的身份,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歧视(尤其是1941年德、意对美国宣战后)。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给大众看。  


惠勒作为一个犹太人导演,20年前从米卢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所占领的法国城市)来到美国,他对战争并不陌生,他知道犹太人的命运。1942年拍了《忠勇之家》(英国民众抗敌的英勇事迹)之后,他决定更深入地,用影像展现纳粹的暴行。


《五人归来》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将二战史和电影史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这群热血电影人的“我的抗战”


不要以为那只是去走走、拍拍、看看,人家可是正式入了伍,穿军装、带军衔的。



所以片头你也能看到,五位导演的名字被印刻在军用水壶、背包和“狗牌”(英文叫dog tag,上面的信息用于辨认阵亡士兵的身份)上。



不过你可能会问,仗都打成那样了,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拍电影吗?


这就要来看历史背景了。


在二战时,要了解时事新闻,除了看报纸、听收音机以外,很重要的渠道就是看电影。


当时美国的电影院会播放新闻片段,让民众了解前线的战事。


事实上,直到70年代初,在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出现以前,中国人想要了解国家领袖又开了什么会、会见了哪个国家的领导人,也要靠电影院放映一套专题片——《新闻简报》。



在战争时期,如果没有前线的纪录片,就很难完成后方的战争动员。


而且,电影本身,就是战争


早在二战之前,1934年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就拍摄了宣传电影《意志的胜利》,为纳粹当局背书。



这部纪录片,用高超的电影语言,展现了纳粹的“力与美”,极具震撼力与煽动性。



这时人们意识到,电影也是强大的宣传工具,是可以改造思想的有力武器


如果放任纳粹有害的宣传,那就相当于在舆论阵地上缴械投降了。


所以在这种时候,电影人更不能退缩。


好莱坞的这五位导演参与了二战的许多重大时刻


中途岛战役、阿图岛战役、诺曼底登陆、圣皮耶特罗之战、北非解放、法国解放、意大利解放……


并拍成了一部部纪录片。


为了这些珍贵的影像,有的剧组成员甚至付出了生命。



更不可思议的是,五个死磕派导演,到了战场,没有想着找安全藏身点,而是还想着……


找到最好的拍摄角度、最好的取景


1942年6月,福特去了中途岛拍摄,去到后得知,日军即将攻占此处。


在空袭时,福特没有躲进防空洞,反而选择了一个高台作为拍摄点。因为那里既能俯瞰地下,又能获得上方的最好视野。


他被子弹击伤,昏迷过去。苏醒后,第一件事是立刻再次投入拍摄。


结果是他用命赌来了这部《中途岛战役》,带着电影和伤口回了美国。



这是观众第一次看到有色彩的战争纪录片,第一次在电影中见证美国在战争中的胜利。


《中途岛战役》获得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福特也因此获得紫心勋章。


1944年6月,惠勒在意大利拍摄《霹雳战机》


为了获得更多意大利海岸线遭到摧毁的画面,他不顾危险搭上了B25轰炸机,亲自拍摄影像。



降落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开始还以为只是暂时性的。经过军医检查,诊断他彻底失聪了他的军旅生涯不得不宣告结束。


卷入战争的,当然不止是军人,还有无数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1945年,乔治·史蒂文跟随同盟军在德国拍摄战争尾声,他到了达豪集中营,同行的所有人都被所见所闻震慑得几乎失语。



这是一个死亡工厂:受害者的哀嚎、数不清的尸体……




史蒂文斯说:他不敢相信集中营发生的种种暴力和邪恶竟然是人类所为。


摄影团队的人放下手中的摄像机,成为护士或牧师。


一位摄影师在接下来几天为垂死的囚犯们写信给家人。



史蒂文斯意识到这不再是拍一部纪录片,而是利用摄像机收集证据。


德军投降之后,史蒂文斯将其剪辑成电影《纳粹集中营》并放映,成了纽伦堡审讯的关键转折点,这也是世人第一次见到大屠杀的真实影像


电影成了无可辩驳的证言,让人永远铭记发生过的罪恶


战争结束后,约翰·休斯顿将镜头对准受伤的士兵,拍摄了《上帝说要有光》记录了他们战后创伤的治愈过程



深陷于绝望和痛苦的回忆之中,这比身体负伤更恐怖。



在战后创伤应激障碍(PTSD)这个词还没出现时,约翰就拍出了这部影片,他说拍摄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更了解真相,未经粉饰的真相。


因为展现士兵们因战斗而导致的精神错乱,对军方不是个很好的宣传,拍摄完成之后一直被打压。直到40年后的1981年,才得以公映,才让观众见证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对生命的同情、关怀。


这五位导演都在战争中经历沧桑,都受过伤(福特受了枪击,惠勒丧失听力……)见过最残忍的战争现场。


这样的经历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性,深刻地影响了五位导演之后的电影创作。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 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1946年,惠勒拍摄了《黄金时代》,给退伍军人带来了希望和勇气。斯皮尔伯格说,他每年都看一次《黄金时代》。

 

惠勒后来还有《宾虚》《罗马假日》等经典之作。


休斯顿退伍后,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是《碧血金沙》,西部片的杰作。


史蒂文斯发现自己再也拍不出喜剧了,改拍严肃电影。1959年拍《安妮少女日记》(改编自死于集中营的犹太少女的真实日记),他才敢第一次,把自己拍摄的集中营影像拿出来看。通过电影他表达的是人性的反思之后,寻找微光。


福特战前的作品,总是有一股乐观主义。可是战后,这股乐观主义变成了发人深省的质问——我们不再怀念那些为下一代美好未来而牺牲生命的人们了吗?


1946年,卡普拉拍摄了《生活多美好》。推出时票房失利,影评人也不看好,但卡普拉仍坦言这是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他用大团圆的故事,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或许别人觉得平常,但是经历过战争的人,一定分外珍惜平常的生活。



1982年卡普拉获得奥斯卡终生成就奖,在领奖时他说道——

 

只有英勇的人才会创作

只有大胆的人才会制作电影

唯有真正勇敢而无畏的人 

才配得上在两个小时的黑暗空间里

对其他人诉说故事和道理



Sir从未像现在这样,觉得电影如此的伟大。


历史会永远记得你们,伟大的电影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来毒舌电影APP,点击右上角“搜索”,输入“五人回归: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APP)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