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VS 2500 这仗怎么打?
这是D连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们所考虑的问题。
伴随着凄厉的军号和哨声,敌人向D连的阵地发动了进攻,这其中不仅有南越的游击队还有来自北越的正规军。
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这些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士兵们就算是再恐惧,也只能操着枪干了。
整场战斗虽然只有3个半小时,但是却异常的激烈,D连的一挺轻机枪打出了超过5000发子弹。
最终在炮兵和空中火力的支援下,越南人的攻势被击退了,D连阵亡人数18人,24受伤,越盟和北越伤亡超过600人。
这既是电影《危机:龙潭之战》中的情节,也是真实历史的写照。
1966年8月18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组成的特遣队经过越南一处名为“龙潭”(LongTan)的橡胶园,突然遭到越共袭击,最后将其击退的。
澳大利亚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开始迈向独立后(澳大利亚正式独立是1986年),一战时,即曾参与英军,加入欧战的行列。
到了二战,原本亦随同英军再次参战,但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时,日本帝国空军空袭达尔文,澳军转为加强与美军密切合作。
二战结束后,两方的关系升温,所以澳军参与越战,站在美国一方。
在英联邦体系中,头戴被称作slouch hat的宽檐帽,打着绑腿,足蹬短靴,来自南太平洋的澳新军团一度是英军体系中最能打的。
战场上澳新军团手持弯刀和步枪奋勇作战的英姿是勇气、战友情谊,和牺牲精神的最好体现。
对于士兵的绑腿,许多人都会产生误解,这样一条布有什么用呢?
打绑腿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士兵依靠双腿长途行军。在机械化水平有限的年代,士兵的长途行军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依靠双腿完成,在长时间行走后,血液下沉到腿部,加上肌肉组织的甩动,容易造成肌肉酸软,发生肿胀,甚至是静脉曲张。
当打上绑腿的时候,会觉得有较强的束缚感,会感觉小腿发胀,不过这种情况几天内就会消失,在接下来的行军中会变得比较轻便,腿部运动更加持久。
不仅如此,在实际使用中,人们还发现绑腿能有助于束缚裤腿,在热带地区有助于防止蚂蝗等生物进入腿部。这也是澳新军团超爱绑腿的一个原因。
作战的时候,绑缚的裤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士兵保持动作灵活,避免裤腿摩擦,尤其是泥泞地区。
当抓获俘虏的时候,绑带可以用来捆住战俘,或者捆绑其他物品。受伤时,绑带可以临时用于包扎伤口、止血,也能用来和木棍等一起临时制作担架。攀岩时也能当作绳索使用。
不过缺点同样也不少,在湿润寒冷地区作战,士兵的绑腿一旦浸湿后,长时间裹着湿润的绑腿并不是好主意,在寒冷地区更是会不断吸取士兵的热量。
在二战之后,各国的军队逐渐淘汰了绑腿。改以深筒的军靴,这样同样能让士兵舒适地行走、奔跑,脱掉时还更加容易方便。丛林作战时为了防止蚊虫叮咬腿部,士兵们只需要把裤子扎进靴子,或者扎住裤脚。
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裤子种类——束脚裤。
束脚裤介于休闲裤和运动裤之间,所以多为宽松版型,穿着不仅时尚还很舒适,黑色、迷彩军绿更添个性和男性荷尔蒙。
这里就让老蒋推荐一下咱家龙牙的游骑兵战术束脚裤。
首先以深色系为主的龙牙游骑兵,搭配衣物很轻松,自己的风格方便搞定。
游骑兵既有像运动卫裤一样的裤脚收口设计,又有像休闲裤一样的立体质感。百搭属性强烈,配合不同的鞋子能穿出不同的感觉。
面料上,龙牙游骑兵采用的是东丽公司的REPLEX“非氨弹”面料,通过优化组织密度给予纤维卷曲所需空间,从而使织物兼具优质弹力及回复性。组织的变化使得面料质地饱满且柔软,不易起皱,穿着十分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