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猿大侠
猿大侠,既然选择了,就一定成为大侠! 小程序、小游戏、Google、苹果、职场、前沿技术分享,一起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功能梳理”与“产品设计”,只差一层窗户纸 ·  19 小时前  
91产品  ·  一分钟学会DeepSeek R1本地部署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产品优化:如何快速确定模块优化方向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客户总是“听不懂”?产品经理汇报中的致命误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猿大侠

8年前就免费的功能还在扣费!运营商的回应令人无语

猿大侠  · 公众号  ·  · 2024-07-19 12:08

正文

转自:电脑报


近日有中国移动用户反馈称,查询手机账单时意外发现,自己和家里两位老人至今每月都被收取6元的“来电显示”增值业务费,时间长达8年。



也就是说这家人中,单个用户被累计收取了576元费用,8年下来三个人就是1728元。虽然每月只花费几元钱,但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随后这一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在相关话题下,部分网友也表示自己每月都被扣除6元的来电显示费用。




来电显示功能从手机一出现就有了,开通这项功能,可以让用户识别来电号码,以便推测来电者身份,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可以直接显示姓名,有未接来电时也可以查看号码(国家早已要求电话号码实名制)。若没有这项功能,来电时会出现无号码无名字的来电。对于手机用户而言这是项必备功能。


最初来电显示是要额外收费的,上限为每月10元。由于功能过于基础,来电显示需付费一事也曾引发不小的争议。在用户看来,手机本就是个智能设备,并且我们也给这个号码备注了姓名,那来电显示就应该作为手机的基本功能,为何要被拿出来额外收费。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提速降费”的开展,此前遗留的不合理资费逐步被淘汰,比如2018年取消了漫游费;而“来电显示费”也早已成为过去式。


中国移动在2022年就曾公开表示,自2016年4月1日起已全网停止销售“来电显示”收费资费,并表示下一阶段将持续与部分使用老套餐的客户积极沟通,在3-5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


然而,前述移动用户的遭遇则表明,这一承诺并未完全兑现。


在运营商曾公开承诺取消来电显示费用的背景下,为何还会出现如此“诡异”的事?


对此,中国移动的回应显得颇为无力,其表示,自2016年起,中国移动所有新套餐已不会再另外收费。


但部分旧套餐,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为用户修改套餐。


简言之,前述移动用户及其家人的套餐属于2016年之前办理的套餐,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变更过,于是才出现了付费服务被叫停后还一直在收费的情况。


同时,中国移动还表示,用户可以根据每月的话费账单查询扣费情况,一般来说,扣费都会有短信通知。


这种解释显然在规避责任,将问题的根源归咎于用户的“自主选择”:一来用户没有自主变更新套餐;二来用户没有主动查询话费账单和短信通知。


那么用户在选择套餐时,中国移动是否尽到了充分的告知义务?每月收费月租费用后,是否会将收费明细以通俗易懂、清晰醒目地方式告知用户?这些恐怕只有移动自己最清楚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当用户尝试取消来电显示费用时,被移动告知,必须更换为新套餐。这无疑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按照中国移动的回应,有些用户的旧套餐会相对优惠,如果更改新套餐后,将无法再修改为旧套餐。


但旧套餐中的其他优惠就能成为运营商持续收取来电显示费用的理由吗?用户应该享受到的是明明白白的消费,而不是被隐藏在复杂条款中的“隐形”收费。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但在此事件中,运营商显然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也损害了用户体验。


再结合相关话题下网友纷纷发出的“才知道来电显示已免费”的留言,可以推断像前述移动用户这样被偷偷收来电显示费的人还有很多。


早在2022年工信部曾表示,将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老旧套餐迁转、语音流量资源置换来电显示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免费用户范围,在3-5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用。


工信部当时还透露,自2017年起新增套餐中就已经包含了来电显示业务,不再额外收费,只有部分已经停售、未迁移的老套餐还存在收费的问题,占比低于2%。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近16.43亿户,这意味着彼时仍在为来电显示付费的用户高达上千万,每年支付的费用数亿元之多。


不管是否收费,运营商都有义务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用户权益不受侵害。但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增多,犯罪分子利用或篡改来电显示,显示错误号码,误导机主,实施诈骗,运营商则对此则不承担责任,是否有失公平?



事实上,类似的“乱扣费”现象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


例如,此前就有消费者通过移动APP查询话费月度账单时,发现“增值业务费”中有一笔名为“魔百和点播包月费”的20元扣费项目。


而经核实,这名消费者根本没有点播收费节目。在黑猫投诉平台可以发现被开通此项业务的人不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