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改委是
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部门
,懂经济、抓改革、促发展是每个发改干部的必修课,要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为进一步营造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湖南发改”公众号从8月22日起,推出“争当高质量发展行家里手”系列报道,第五期聚焦
郴州放大资源优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郴州市发改委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大力彰显“七个新担当”,扎实开展“八大行动”,较好推动了现代化新郴州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7%,排全省第2位。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经验在全国促进民间投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聚焦省市重点任务,较好地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组织开展“十五五”综合性重大前期课题和基本思路研究,初步梳理拟纳入国省“十五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521个,总投资7153.87亿元。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780个。争取获得全国民间投资成效明显城市支持。1-7月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中省专项资金分别为225.1亿元、118.78亿元。全市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1家,比去年净增55家。
成立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旬会商、月通报、季观摩、年考核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大促发展”浓厚氛围。组织召开省市重大项目专项调度会40余次,坚持“一线工作法”,推进解决省市县重大项目建设问题300多个,每月评比通报“红旗”“蜗牛”项目,全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32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7.9亿元,占年计划的68.68%。101个增发国债项目已全部开工。
积极服务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新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105个,投资453.92亿元。持续深化佛郴对口合作,累计落地佛郴对口合作项目19个,总投资92.17亿元。落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铺排湘赣边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63个,完成投资67.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79%。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区124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9.30亿元,占年计划77.81%。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抢抓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契机,立足郴州丰富的锂矿产资源,紧紧依靠链长和工信、科技等部门力量,积极探索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统筹规划“一盘棋”。制定《郴州市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2)》,确立“电池之都”总体目标,明确资源为本、锂电为纲、回收为目、开放为要、服务为魂五大路径,聚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铅蓄电池四大重点领域,推行矿产资源筑基、产业主体强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生态驱动、先进制造示范、质量品牌领航六大重点工程。做到资源开发“一条链”。坚持上游引下游、下游配上游,资源换产业、龙头来牵头等工作原则,确保含锂矿产资源采选冶三个环节集中于一个市场主体,抓住全产业链开发关键重点,合同约定资源获得者为链主企业,负责建设正极材料、电池电芯生产基地。绷紧绿色安全“一根弦”。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对锂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产生的尾渣和有价元素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尾渣利用率达到80%以上,伴生的有价元素回收率达到60%以上,确保资源“吃干榨尽”。
建立纵向协调机制。省级出台《支持郴州市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市本级成立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电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电池产业建设协调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各重点县市区相应成立锂电办。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在资源产区重点布局碳酸锂生产企业,在中心城区重点布局锂电制造及新能源终端装备,在化工园区重点布局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各县市区互为支撑、差异发展,着力开展针对性招商。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累计签约项目189个,现有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企业178家。建立链式协同机制。以资源为杠杆,引导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采取相互持股、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价格让利等方式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推进机制。全市招引上海安能、科力远、大中矿业、威领股份、宁夏汉尧、深圳大为、志存锂业等7个重大项目以联合体开发模式落地建设,总签约金额达到1407亿元。科力远、威领股份等2家上市公司已将总部搬迁落户郴州。
实化创新支撑。举办首届锂资源创新应用发展大会,邀请院士专家、国内锂电知名企业负责人等560人参会,中科院物理所、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哈工大等9家高校现场与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举办湖南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暨固态电池产品合作对接会,发布三款超大容量、超高能量密度、超低温高熵全固态锂电池产品,标志着郴州走在了锂电池技术的前沿;先后建设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铍金属综合回收等中试生产线,有效解决了一批长远问题。组建郴江实验室、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有色金属和储能新材料研究院、固态电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3+3”中试基地,增强锂电创新发展新动能。细化配套服务。积极开展“三送三解三优”活动,深化“两员”服务,明确专人为锂电新能源重点项目实行全周期服务。出台《郴州市以降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39条硬核措施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宜章志存锂业新材料项目创造了从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38天、从开工建设到点火试产仅用179天的“郴州速度”。优化要素保障。突出做好重点项目用地、用能、用人等要素保障。省发改委财经一处、投资处、园区处、产业处、高技处、资环处及能源局、项目中心等处室单位为锂电产业手续办理、用能审批、项目建设等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7个联合体项目已全部进入一期建设阶段,郴州市72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在建(含续建)项目今年完成投资77.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5.62亿元。实现年产能精矿69万吨、碳酸锂3万吨、氟化锂1万吨、六氟磷酸锂3000吨、负极材料11万吨、电芯电池10GWh、废旧电池综合回收22万吨。预计2024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总营收将达到800亿元,将有力支撑郴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