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读书  ·  纪念叶嘉莹|花落萤飞尽,西风独自青 ·  昨天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5期 ·  2 天前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5期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新京雅集——“少不读水浒”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  5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11月23日(上午下午各一场)活动报名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别对孩子说“我数到三”,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11-25 18:30

正文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视频中,孩子一直沉迷于看动画片,任凭妈妈和奶奶怎么劝说,也不愿意去睡觉。


实在没有办法,只见妈妈吼道:“我数到三,3、2……”


“1”还没出口,孩子就好像接收到什么危险信号一样,赶忙跑进房间。


这一幕,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感:


千刀万剐都没有321好用!


我们家娃也这样,数到三就老实了。


emm…我小时候最怕我妈喊数字,太惊悚了……


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家长难免产生愤怒情绪。


当家长采取威胁、体罚、殴打等暴力方式时,孩子可能因为一时害怕而妥协。


但长期以往,容易背上沉重的“情绪包袱”,影响其身体和心理健康。


如心理学家许添盛所说: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用强硬的手段来教育孩子,看着省事,其实得不偿失。




曾经有心理咨询师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孩子害怕“数到三”,并因为害怕不听话背后的结果。


当家长把情绪积攒到最高点,数出“321”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


我已经忍不了,你最好听话!

再给你一次机会!

如果不做,你就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倒计时无疑是增加了恐惧的时间长度,无限放大了孩子的慌张、无助和恐惧。


他会根据以往的惩罚进行联想,精神高度紧绷:


数到三爸爸妈妈就该收拾我了;


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她说的是不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表示:


当孩子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被打扰时,3个神奇的数字“1-2-3”,会把孩子迅速地拉出来,按大人的指令行事,这种心理机制会制造相当痛苦的情绪,比如恐惧。


这种被遗弃的恐惧,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无法辨别父母话中有多少情绪成分在。


所以,孩子往往选择暂时性妥协,隐藏起真实的内心诉求和想法。孩子长时间敢怒不敢言,一旦爆发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之前听朋友讲起自己孩子的经历,言语间很让人心疼。每次孩子闹别扭,她丈夫就会大声威胁儿子:


我数到三不许哭,再哭就给我滚出去!


再不吃以后甭想吃家里一碗饭,321……


每每听到这话,儿子就像惊弓之鸟一样,乖乖听话、照做沉默。


如今,儿子7岁了,和爸妈的关系却逐渐生疏。哪怕在幼儿园别人欺负了,也从来不往家里说,不落一滴眼泪。



有一次家里来了小客人,对方直接把他推到撞伤了,他本能反应看向爸爸,希望爸爸为他出头。


没想到爸爸反倒不停指责他:“男子汉大丈夫,这有什么……”


儿子一句话也不说,憋红了脸,太阳穴的青筋暴起,看得人直害怕。


果然没一会儿,他“哇”地一下爆发了,把手上的伤口往桌角砸,一下又一下,砸得血流不止。


你看,孩子被压制的情绪不会消失,只会堆积后变成孩子对自己的攻击。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钟摆效应”,是指人的情绪就像钟摆,左边摆得高右边也高,左边低右边也低,就像人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是相互呼应的。


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他诉求没有被解决,家长还极力抑制不让他哭出来或者发泄出来,那么他对正面情绪的感知也会变弱。


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变成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负能量和垃圾堆积如山,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我一直认为,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就像你数“123”,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封闭的,他在内心会自动开启保护机制,自动变成摆烂状态——反正你喊“123”,我就行动!


像这样的孩子,小时候会害怕你的疾言厉色,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效果会逐渐消失。


因为一方面,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他们经常在同一件事上反复犯错,不让看电视还是一直看、说了一百遍作业要字迹清晰也不听、每天因为睡觉时间哭闹……


无论家长反复说了多少次,发了多少次脾气,依旧还是同样的小毛病,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不听话——被骂——暂时妥协——下次继续。


这就是因为孩子在被骂的时候,迫于压力停止犯错,但实际上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要怎么改,更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这么生气。



另一方面,“倒计时”强化的,是他律而非自律 。


印象最深的,是电视剧《狂飙》里的陈书婷和儿子高晓晨。


陈书婷上一任丈夫失踪后,警察前来调查,高晓晨本意是为了保护妈妈,所以拿玩具机关枪对着警察。


没想到引来的却是妈妈的谩骂:


我给你脸了,对吧?

捡起来,快点!

过来!道歉!


高晓晨完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但迫于无奈和恐惧,还是低头道歉了。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早就习惯了妈妈“数到三”的教育模式,只要妈妈生气,他就要停止他当下的行为和言语。


这也导致了一个悲剧,只要陈书婷不在,他就露出恶魔的面具,无法无天。



这种教育模式,强化的是他人的提醒和恐吓,一点点吞噬孩子的原则和边界感,会让孩子丧失掉基本的守则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这样的孩子,以后在面对错误时,第一反应不是认错,而是想下次如何做才能逃过别人的法眼。




不可否认,孩子不配合甚至耍赖的时候,真的很让家长头疼。


可这种“倒计时式”的威胁,不仅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受损,还会让他们逐渐失去自主性和自律能力。


那么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除了威胁,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呢?


①正面语言代替恐吓,并明确原则和底线。 


其实,比起事发当时不停地“数到三”,我们更应该做的是:


找到他的动力源是什么,让他自发、自主的去完成这个事项;


提前说清楚原则和后果,这个后果一定是可行的,而不是虚晃一枪。


比如,你和孩子去逛超市,在家里就要和孩子商量好,我们的目的是购买什么,能不能买玩具和零食,能买多少?不能买的原因是什么。


并严格摆明态度,如果不买东西就哭闹的话,接下来一个星期内都不会再带他出来玩,并且一定要说到做到,树立自己说话的权威性。



②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并加强时间观念。


孩子有的时候并不是在磨蹭,而是被眼前的事情吸引,沉浸其中。


如果这时候家长要求孩子立即放下正感兴趣的东西,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磨蹭,做事慢吞吞,但却没有搞清楚“磨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生活节奏、时间节奏跟大人的节奏存在出入,一方面是他们的动作速度本身就比我们慢,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时间观念。


当你要求孩子“你要在十分钟内把碗里的吃完”,孩子很可能以为十分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所以不紧不慢地一边吃一边玩。


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设置一定的心理“缓冲期”,表明xx分钟后孩子一定要完成某件事,更重要的,要在平日里锻炼孩子的时间意识:


5分钟是多久、1个小时是多久。



③“我觉得+你觉得”,找到不听话的原因。


由于表达受限,孩子不知道如何说出自己的诉求,就会变成“不听话”的表现。


他们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门上学,可能想的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小朋友欺负我我不想去、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可以考虑“我觉得+你觉得”的话术,比如:


我觉得你可以先跟爸爸说,你是因为小朋友欺负你,所以才磨蹭不想去上学的,他可以帮你出头哦。你觉得呢?


找到了病因,孩子的需求被看见,自然也就不会拖拉不听话了。



苏珊·福沃德曾说: 


父母对子女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当坏情绪的洪流向他们袭来,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推远,那只会让孩子被洪流所吞噬。


我们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坏情绪。


一个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人,注定离不开父母的爱与关注。


也只有爱,才能抵达孩子内心深处,真正找到适合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肥料。


从今天开始,以改变自己开始,孩子也会跟着改变,在爱中成长,所向披靡。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叶嘉莹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