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不是药神》还未全国公映之前,“高质量、高完成度” “反映现实思考人性” “中国十年来难得一见有温度的好电影” 等叫好的业内口碑就已经发酵到仿佛电影两个月前就上映了一般。
而刚刚才
上映7天,票房就已经突破了18个亿
,并且以大势增长。关于“药改药价” “白血病群体” “是否为了过审有讨好嫌疑” “不尊重正版药品” 等社会性话题的探讨更是引发了全民的热议,从刚开始各大票务平台的“想看指数”不容乐观到后来四十多万观众在豆瓣打出的9.0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忽视它。
《药神》这部爆款,比起《战狼2》《美人鱼》《捉妖记》《羞羞的铁拳》这些中国电影票房榜上20亿+的高票房影片,显得尤其
特殊
。
没有饱含热血的情感宣泄,也没有一笑解千愁的其乐融融,有的是包裹在笑点泪点中,直击人心与社会的“痛点”。
《药神》的特立独行带来的爆款风格的改变,恰恰说明了中国观众早就在等着这样一部电影,并且愿意为之叫好买单。
对比起不痛不痒过目即忘,和隔靴搔痒差点火候的国产电影,
《药神》这一次的成功是在中国对“好的电影一定是在帮助社会变得更好”这句话最好的实践
。
虽然中国有着庞大的观影市场,甚至一次次成为海外电影的最大票仓,可是我们的电影还一直停留在把电影仅仅当做一个造梦工厂的阶段。中国电影总是在一味地追求做出“大片”,一部部模仿好莱坞的作品却画皮难画骨。太多凭借流量和造势在网络上热度颇高的大IP作品,背后都是网络文学走上大荧幕的速成班,
当本应“作品第一”的创作者们却“资本为首”时,电影成品当然令人堪忧。
中国观众已经比中国电影走的远了太多,大多数人也早就清醒认识到:充满着夸张搞笑、玄幻特效的电影最能给生活已经不易的人们聊以慰藉,可是,越来越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的出现才是中国电影甚至是中国社会越来越好的希望。
在国内,太多人以为去影院看电影就只是一种娱乐消遣,要知道作为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的电影艺术,它的意义早已远大于那个只为构建甜蜜美梦的阶段。
中国太需要《药神》这种现实题材的电影,让不同的群体在看完之后产生不同维度的讨论,一点一点打开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一步一步推动着社会思潮向前走。
当镜头真正面向现实,对准社会的伤疤时,必定是要经过阵痛。
感同身受这件事本身很难,就像有人会纠结“活命和不尊重药品知识产权”哪个价值观更对这件事。《药神》把“生老病死”中“病”的那种无力感推向了每一个人,从白血病群体,到那句“谁家里还没有个病人”,这场风暴一旦刮起来无人能幸免。
不难想象,《药神》从选材、到拍摄、诞生、过审,直到被你我看见,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过程,最终它以这样的一个状态问世,不仅仅是电影人的努力,也有国内逐渐对电影题材的放宽,
改变的过程前赴后继充满艰难,但总有人依然执意向前,不介意做那个给后人乘凉的栽树者,
从《暴裂无声》到《嘉年华》,再到今天的《我不是药神》,他们都以唤醒社会疼痛感的方式“入药人间”
。
或许有人说,从一部难得一遇屈指可数的影片就开始唱好中国电影的未来太过乐观。的确,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有太多的作品连及格线都达不到,甚至还有“影片票房差都怪观众不懂欣赏”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让大家一次次质疑中国的电影产业到底是怎么鱼龙混杂,我们又如何寄希望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可以越来越好?
好的作品“反思当下忧思未来”,但绝不会是将人推向绝望的深渊,《药神》在今天就像一盏灯,
当中国越来越多的影片能像《药神》一样票房和实力相匹配,中国电影未来的路一定是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