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言
|
比特财经特约记者,资深评论人,领域涵盖文学、艺术、财经、科技。愿以文字代替沉默、理性代替呼喊。现火球区块链专栏作者。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9月4号下午三点,央行对于ICO的监管政策正式落地。
此前的种种猜测都在监管正式落地之后成了泡影。我总觉得央行对于ICO的态度应该会温和一点,但没想到
央行真的一刀切了ICO。
从昨天知道消息时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到深思这件事情一整晚后的释然,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ICO市场太乱、太疯狂,如果用温和的监管方式,肯定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央行直接从源头上控制了ICO,虽然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多,可是最后总结出来就是四个字:
禁止交易。
禁止交易意味着通过任何渠道的ICO都是违法的。
一夜之间,各大新闻媒体开始抨击ICO,有了国家的政策,只要从政策上截取几段话,就能定性ICO了。你这就是传销!就是非法集资!
我不反对这种说法,毕竟这种说法没有错误,但是我想媒体更多的需要去引导,需要让每一个读者或者观众知道ICO的背后还有什么?
除了资本,ICO的背后还有一整个链圈的人,如果说币圈带了点铜臭味,那么链圈则是以技术为指导、一个真正愿意为区块链的未来而奋斗所以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错的不是他们,而是资本带动下疯狂的ICO市场。
首先需要简要的说明
区块链、ICO、虚拟货币之间三者的关系。
清楚的人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了,但是不清楚的小伙伴,一定要好好阅读,看完之后再去看各大网站上所谓的新闻,那个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问题。
虽然我不了解区块链最底层的代码如何编写,可是我清楚区块链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讲究去中心化,以传统的中介机构为例,区块链技术将打破原有的第三方信任机构存在于交易双方交易过程的规则。
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内,会记录交易发生的信息,且信息不易篡改、很难伪造、可追溯。即使是内部工作人员也很难在其中做任何改变而不被发现。
数据以时间线为主,是线性的分布,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再来看
比特币与ICO,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诸多应用之一,而ICO只是顺应区块链技术而生的融资方式。
这三者的关系经过梳理是这样的:
区块链是最底层的技术,也是最重要的;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只是应用其一;ICO也只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罢了。
综上,
区块链≠比特币≠ICO。
ICO没有了,并不代表区块链无法通过别的方式得到发展、拿到资金供技术发展。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ICO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自出现以来就面对着很多争议,最大的争议就
来自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所以这一点很容易被投机者利用,最后沦为各式各样的骗局。无论你说旁氏骗局也好,传销也罢,这些其实都不是ICO最早出现时所能预料到的。
还是要
明确一点,区块链技术本身无罪,它是有未来的,并且未来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去中心化,这样的趋势和区块链技术完美的契合。
我国
千人计划专家、北航数字科技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同时也是区块链项目首席科学家,
他在经济日报中称:
“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因而区块链产业具备走在世界前列的众多有利条件。
”
蔡维德还说:“虽然
我国现在区块链领域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共递交550份专利申请,
超过排名第二的美国,美国专利申请数只有284份。
但是这并
不能说明我国在区块链领域已做到全球第一。
要真正走在世界前列,需要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采取分享模式,吸收全球顶尖科技资源,减少无谓竞争,才能保证我国走在世界区块链产业前列。”
ICO疯狂过后,市场归于平静。
本应无罪的区块链虽然还是背负了太多非议。
可是我相信,
现在这样的环境正是区块链这个行业需要的,因为在资本面前,大部分事情会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ICO遭遇最强监管,但对于区块链、对于区块链的发展,又
何尝不是契机呢?
现在这个时候,
带血的资本消失了,
没有那么多因素的干扰,
区块链的发展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出现。
同时我也相信,未来我们对区块链行业的支持将是多种多样的,不再是被“有心人”牵着鼻子走。
我坚定的相信:
未来的区块链,将以技术为主导,而非以资本为主导。
火球区块链
一处一针见血的区块链谷底
在这个迷茫的时代
做最精简的解释
看最纷繁的未来
而你的关注
让区块链
从此有了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