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一个人
处于彻底的、不可逆的死亡?
确定死去的人
如何起死回生?
复活的死人
会成为现实世界的丧尸吗?
从古至今,科学家们都在研究长寿的秘密,来延缓死亡的脚步。
而如今,长生不老药尚未研发成功,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起死回生”的进程。
让死去的人复活,听起来像是丧尸电影中的情节。但这不是电影,而是美国费城一家叫Bioquark的创业公司即将开启的新项目。
Bioquark公司新项目决定开启死人复活计划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国家,判定一个人个体死亡的标准,就是看他的大脑是否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也就是常说的 “脑死亡”。
而在2016年初,Bioquark公司突然对外表示,脑死亡并不像医学上说的那样“不可逆转”。
而他们的计划就是复活那些已经被宣布脑死亡的病人。
死去的人如何复活?
在复活之前,你先要知道什么是脑死亡。
人脑中,负责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的部位,叫做脑干。脑干连有4种性质的10对脑神经。
人脑结构示意图,中脑、脑桥、延髓构成脑干
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而神经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
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功能不可逆的丧失。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氧气供应,而逐渐丧失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医学上以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
此次复活计划的对象,均为脑死亡患者
所以,Bioquark公司的“复活死人”计划起步阶段被称为“人类神经再生和神经修复”计划。
他们计划招募20名因脑外伤刚刚死亡的患者,年龄在15-65岁不等。
Bioquark公司的实验室
这个计划共分为4步进行:
第一步,研究人员会从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脂肪中提取出干细胞(stem cells)。
因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
它们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并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一种或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
分离干细胞
第二步,将分离出来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注射回患者的脊髓。两周一次,持续六周。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重要的一员,它通常生活在骨髓之中,不仅会促进干细胞植入、进行免疫调控,还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来支持造血干细胞造血。
将间充质干细胞注射进脊髓
第三步,每天为患者的脊髓中注入一种叫做 BQ-A肽的蛋白混合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新的神经元生长。
最后一步,使用经颅激光设备,对大脑进行激光疗法(连续15天),并对脖子到手臂的主要神经进行电刺激,来促使神经细胞建立新连接。
利用激光和电的刺激,让神经细胞建立新连接
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会通过MRI(核磁共振)监测患者脑内部活动,看有无任何变化迹象。
最终目标是让大脑长出新的神经元,通过刺激让它们彼此连接,从而使大脑重获新生。
实验期间都会用MRI监测受试者脑部活动
“复活”过程中使用“经颅激光疗法”“神经电刺激”等方法,曾经成功“唤醒”了中风患者和重度昏迷的植物人。
不过,昏迷患者毕竟跟医学判定死亡的人有很大区别,能否让人死而复生还需实验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
医学家们曾用这种方法,唤醒了昏迷的植物人和中风患者
死而复生的人会是什么样?
让死人活过来,是不是“制造丧尸”?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Bioquark公司的这个项目一开始就被很多人质疑。
很多人觉得Bioquark公司在制造丧尸(丧尸电影《釜山行》剧照)
不过它的CEO 艾拉·帕斯特(Ira Pastor)对此表示了否认,并阐明了自己实验的科学性。
此前研究表明,一些人虽然脑死亡了,但身体往往仍然可以循环血液,消化食物,排泄废物,平衡激素,生长,性成熟,治愈伤口,发烧,妊娠并分娩婴儿。在此时,给他们进行干细胞疗法,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再生能力,便可以治愈死亡。
艾拉·帕斯特(Ira Pastor),Bioquark公司CEO
帕斯特表示,第一阶段的实验对象都是刚刚接到死亡通知书、身体还“新鲜”的病人。
而且,他们的初步目标并不是让死人活过来正常生活,而是保证出现“最小意识状态”,比如转动眼珠或能睁眼看人。
他们的目标是让死去的人恢复最小意识状态
不过,加地夫大学医学教育中心的神经科学家迪安·伯尼特(Dean Burnett)博士评论时表示,尽管近年来,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演示不像通常所假定的那么固定和不可修复,保存个人身体部分还有点可能,但扭转大脑死亡似乎任重道远。
不过,Bioquark公司依旧决定实验。
其实早在2016年,他们便启动了这个项目,准备在印度联合当地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Himanshu Bansal进行实验,但最后因印度药品管理总局阻止而夭折。
Himanshu Bansal,合作实验的整形外科医生
这一次,Bioquark公司在南美洲找到了新的测试地点,不过并未对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并没有所谓的前期动物测试,且不说实现与否,在伦理道德上它是槽点满满的。
(来源:读酷科学内幕 2017-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