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有实力就能有爱吗?

维舟  · 公众号  ·  · 2024-06-07 20:00

正文

我一直很欣赏女权主义者“冬惊”的言论,在豆瓣上也关注了她。日前看到她谈到,“被爱,或者说被喜欢这件事当然很重要,因为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大部分人还是需要被看见,或者需要在人群中寻找一个坐标系”,不过她随即话锋一转:
比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能力)被认可、被记住,被信服,因为知道自己的价值,所以不需要用低姿态/低价格来竞争。

和在事业、创作上取得进步相比,“广大异性”的喜欢和追捧更是微不足道。

想要被爱没有错,但爱和关注都不是靠哭喊或者研究、模仿别人得来的,当你能站在舞台中央凭实力艳惊四座,爱和喜欢自然就来了。

很多人觉得世界上会有某种捷径存在,把他人的成功归咎于优渥的家境/过人的天分/某种运气,这种归因其实没什么意思,诚然这世界上有很多比我们聪明/富有的人,但长久的成功全都是悉心钻研和苦心经营得来的,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把事情做好的人迟早会得到关注和喜爱,并因此散发出魅力。
“当你能站在舞台中央凭实力艳惊四座,爱和喜欢自然就来了”——真是这样吗?这么说可能恐怕对“爱”和“喜欢”有什么误解。
“实力”是权力维度的事,“爱和喜欢”却属于关系维度,然而,在我们这个父权制社会中,常常混淆这两者。我从小就听周围人不时说起这样的论调:男人,只要功成名就,要找个女人还不容易?
换言之,男性不需要去学习如何爱 只须具备实力, 自有人 趋之若鹜 。据此,所谓“爱”不是一种能力,倒不如说是伴随着自身实力而来的一份奖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男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伴侣对他的好,自己却爱无能,因为他觉得那都是自己凭实力应得的。
实际上,很多女性相当反感的,恰恰就是一些男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异性都应该青睐他。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试图从关系维度中摆脱出来,去追求权力维度,此时她们需要说服自己,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有实力就能有爱。
如果“爱”只是实力的附带奖励,那么越厉害的东西就应该越有人爱,对吗?毫无疑问,这不是“爱”,而是一种放大的自恋:只要我够强,世界就能围绕着我转。
正是这种思维驱使着无数人追求变强,也潜在地鼓励着一种对弱者的蔑视,因为“有实力就能有爱”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卑微弱小,那就不值得被爱;更糟的是,没人喜欢时,会老觉得是不是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这又与我们社会盛行的社达氛围相通: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得到尊重和喜爱。
反过来说 ,“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把事情做好的人”就能“迟早会得到关注和喜爱”吗?只怕也未必。
我在高中时曾沉迷于古典文学,虽然不敢说“把事情做好”,但“肯投入时间和精力”是确定无疑的,然而要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早就不抱幻想了。
东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刻画的数学天才石神哲哉,是许多人的写照:像这样孜孜不倦投身自己热爱领域的人,在现代社会往往未必是成功者,倒是失败的社会边缘人。
可想而知,越是高深的领域越是知音难觅,所以黑格尔才不无伤感地说:“除了一个人以外,没有人理解我;而即使是那个人也把我理解错了。”——虽然“理解”和“爱”也不是一回事,但对那样的人物来说,没有理解作为基础的关注和喜爱只怕也没什么意义。
当然,“冬惊”所说的“实力”,最终是表现为某种“魅力”,未必是权力上下位的语境,而是强调某种内在特质外露之后产生的吸引力;然而,无论是 “实力 ”还是“魅力”,多多少少都 不稳定的 人生总有起落, 你在 舞台聚光灯下时得到的追捧,有多少人真是喜欢你本人而非那种外在的光环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与喜欢,不是在那种舞台聚光灯下的魅力时刻得到的,而恰是在落幕之后的角落里,有人看到你的伤痛和脆弱,仍然愿意留下来陪伴你。 成功 要招人喜欢不难,难的是 失败 和阴暗也能得到接纳
对女性来说,这个问题就更难了。因为那套话语虽然鼓励男性去追求成功,但女性却会遭遇双重束缚:你确实投入精力去做好了,但最终却发现,“女强人”并不讨人喜欢。有时候,能欣赏你的,不是你期待中的父母或异性,往往倒是另一些和你有着相同经历和处境的女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