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岚山发布  ·  起猛了!一夜之间,岚山变“花海”! ·  2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这几天,流行用Grok3 ... ·  2 天前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天天白嫖外卖红包!这个公众号承包你一年的奶茶钱 ·  3 天前  
GS权益虚拟卡卷数字终端  ·  天天白嫖外卖红包!这个公众号承包你一年的奶茶钱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奇怪,连续多人问:怎样用deepseek赚钱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县域零售系列之四:浙西小镇零售的繁华与失落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9-02-19 06:30

正文


作者:靖安先生

本文3234字左右,阅读约需11分钟

超市周刊第1043篇原创


核心提示: 受政策开发与消费水平差异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市场表现出来的活力也不同,但农村的消费根本还在于人口,还在于零售业态对日常民生需求的满足。此文介绍了经济较为发达的浙西的一个小镇春节后的景象,除了风俗习惯、消费能力有差异外,该小镇可以说是当前乡镇市场的一个缩影。



正月初八,法定假期已然结束。但在农村,孩子还没上学,还有很多亲戚没有来及走访,不出正月都是年,正是年味正浓的时候。在走亲访友间隙,也关注了下乡村的零售,将所见所闻做一个记录。


灯日·没了往日繁华


灯日是浙西小镇上的独特节日,节日的缘起大概是因为要举行大型的游园活动,通常以传统的手工灯、舞龙等节目为主,同时伴有社戏等项目,其得名大概以其有灯的缘故。经常场面比较盛大,参与者众多,而且各镇项目不一、各具特色,堪称一种独具特色的新春习俗。同时,各镇的灯日时间不一,相互错开,以便于亲朋相互走动,合理安排时间。



以上为当地一镇灯日的盛况。灯日在各镇的农村被视为一件大事,一般农村的外出务工子弟都会在灯日结束后才外出,在本地工作的公务员及事业编制的子女们,也会在本村灯日当天赶回家参与活动,由此可见其在农村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很能窥探出当地消费能力与水平。


今年正月初八,恰逢一亲戚家灯日,当驱车进入镇里主干道,一种隐约的“萧条”感迎面袭来。先来几张图。



街道出奇的冷清,往来行人极少,车辆基本沿街停放,完全没有节日的氛围。记得去年初八的这里,车辆完全无法驶入主路,往来行人用摩肩擦踵形容绝不夸张,各种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但今天,除了主路两旁挂着外地牌照的轿车和偶尔拎着拜年酒的行人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信息来烘托节日的气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当地的人口结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农村人口的外流是重要原因,相关统计显示,该镇所在的衢州市2018年城镇化率为58%,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很多农村居民都在县城或市区购房,购房因素多因子女教育或者生活条件改善或投资,日常生活大多在县城。还有更多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常年在外,春节回家时间较短,随着法定假期结束,大家相继返回务工城市。


当然,受2018年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今年大家外出的时间相对往年提早不少,因此当天看到的场景,与日常景象相近。乡村的繁华不再,衰落已成大势,即使建筑数量增多、装修水准提升,但人口外流在不断抽干乡镇的血液。美丽乡村,越来越像纸糊的景观。


新建的景观长廊和新浇筑的柏油路,在烟雨朦胧中略显凄凉


业态·齐备而消瘦


还是先补充几张图来说明。



短短一条街道,目测不超过500米,却包含了杂货零售、建材、家具、电器、银行、邮政、超市、微型菜场、酒店,甚至还有天猫优品服务站(农村淘宝的升级版)。应当说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零售业态配置,作为农村的中心(镇政府所在地),是当地农村的物资集散地,也算是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各种业态的配置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当地零售的变化。沿街的建材、电器、家具店的开设,最能体现出农村这些年的发展与变迁。


作为耐耗品,以往农村大多在县城采买,在近10年左右的时间,农村进行了大规模住房建设,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随后带来的就是建材、电器与家具的大量需求,因此颇具商业嗅觉的乡村淘金者就开启了乡镇代理的商业模式,既满足了农村市场的需求,又赚取了利润,同时还对经销网络进行了纵深发展。所以,近几年,对于如何进一步深耕农村市场,被诸多品牌所关注。


然而,农村消费受限于人口规模与流动影响,不能像城市一样持续开发房产,也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确保固定的人口规模,更没有便利的教育、卫生及交通等生活配套设施来吸引常住人口,使得乡镇的消费黄金期快速退潮。因此,已有的业态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续生存,而作为建筑材料销售商,他们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货款回收难!农村的赊欠现象极为严重,当地很多农户在房屋建设时都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新屋居住需求强烈,因为在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下,旧屋推倒,全家居所就必须立即得到解决。


所以,即使没有足够的资金,也要先把房屋建起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就是赊欠,从建材到人工,从水电到门窗,都有赊欠的情况。外出务工的收入缺乏稳定性,资不抵债成为许多农户经济现状。所以,作为乡镇的耐用品经营者,既要面对增长乏力的压力,还要面对货款回款难的现实,接下来的经营恐怕要愈发艰难了。


日常消费·不降反升且形式多样


虽然农村人口外流造成了农村消费人口规模的不断缩小,但农村消费还没有立即呈现颓废的局面。


首先来看当地县商务粮食局近期公布的一项数据:至2018年11月份,我县今年(2018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566.7万元,累计增幅9.7%,全市排名第一。全县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44.3万元,同比增长33.7%。全县限上社零额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分地区看,乡村限上社零额764.9万元,同比增长3.9%。尤其关注该数据中提到了乡村的消费同比上涨,由于没有查阅到之前几年的数据,但至少能看出乡村消费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那么这背后有着哪些关注的点呢?


走进一家沿街超市,发现商品与以往有了诸多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山寨商品难觅踪影!这着实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前几日相关媒体刚发布了农村成为山寨商品的重灾区的消息,本以为山寨云集会在眼前上演,但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陈列的白酒以泸州系列和洋河系列为主,而且低端价格在30-40元之间;乳品也以伊利、蒙牛和光明等国内一线品牌为主,甚至没有其他品牌参与;而饮料除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外,娃哈哈、农夫、达利园依旧是农村的主流商品。


由此看来,农村消费群体对于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也反映出农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品牌几乎等同于品质,关注品牌就是关注品质。


最令笔者好奇的还是开设在沿街的天猫优品(农村淘宝服务站)


当地县政府曾动用行政资源开展了农村淘宝,在全县各乡镇都开设了21个服务站,配合阿里深耕农村电商,借以推进乡村自主创业。在同服务站负责人交流中获悉,随着电商的普及,乡镇居民对电商的认知度确实得到了提升,从购买日常的消费品到购置大型电器都已十分普遍,与当地线下相比,天猫优品在商品的品类和价格上更显优势,特别是对于电器商品,天猫依靠菜鸟联盟将货物配送直接送到乡镇服务店,而且不加收其他费用,使得其能比线下便宜500元左右,这对于农村消费者的吸引力十分巨大。


同时,移动社交的传播影响下,网购在农村根本就是新鲜事,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一个人的消费会带动一群人的共同消费,这也有利于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 当然,农村电商消费的人群划分是十分明显的,一般年龄超过50的群体往往更依赖线下实体消费。


未来·乡镇零售走向何处


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乡镇的零售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是,乡镇的零售规模不会持续增长下去,乡镇的消费格局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城乡差异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未来的乡镇零售会有哪些新趋势呢?在此不妨做几个设想。


设想一:夫妻店掌控乡镇零售的大局不会变。


虽然越来越多的连锁店在发力乡镇零售市场,诸如老婆大人这样的零食连锁店就在本县的几个乡镇开设了门店,但作为消费人群基本确定的乡镇市场,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便利,而非逼格。连锁店带给农村消费者的感觉依次是:有档次-品类多-价格贵-麻烦。而夫妻店在价格、人情、方便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尤其能在邻里间培养起超强的忠诚度。


设想二:品牌商品将彻底占据发达地区的农村市场。


山寨商品生存空间在于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农村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市场。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农村市场的信息认知水平。作为东部地区的农村市场,在信息渠道不断完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中的“正品”,因为“面子”问题在农村十分重要,选正宗商品消费或送礼,都是必然要求,因此山寨商品势必将逐渐失去这些市场。当然,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将为山寨商品提供肥沃的土壤。


设想三:乡镇消费市场即将快速饱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