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杨恒均游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自己的路,也让他人走他们的路;嫉恶如仇,从善如流;杨恒均游学,伴你走过山山水水,寓学于游,黑眼睛看世界,感悟人生与一草一木,是你不容错过的旅游、学习于一体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家居  ·  极简与侘寂的克制平衡 ·  13 小时前  
国际家居  ·  极简与侘寂的克制平衡 ·  13 小时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共和党外交政策的两种声音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旅行家》杂志招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杨恒均游学

为什么华人总被怀疑?

杨恒均游学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0-23 11:08

正文

写了两篇有关澳洲奶粉的博文,结果不少读者来信、留言让我介绍代购,有说孩子三个月,母奶不够了,有说孙子即将出生,得储备一点“战备粮” …… 同志们获得奶粉的急切心情远远超过对我博文观点与知识的渴求,我也是醉了。

不过,想一下这事也容易,不就举手之劳嘛,且不说我自己就有哥们在澳洲开最大的礼品、免税店的,我在澳洲的读者中就不少于十位是做奶粉生意的。于是我满口答应,还建立了一个群。信誓旦旦:好吧,明天就给你们提供澳洲原装奶粉 ……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拖这么久不说,还差一点有负重望,做不成了。原因很简单,我那些生意稍微做得大点的,几乎没有愿意做奶粉生意的,一是真奶粉不赚钱,二是货源紧张不说,还真有可能弄到假的,三是 4 8 日中国出现新法规,让代购遇到瓶颈。有人说,真正信得过的来源只能是去澳洲当地人的超市、药店扫货,那麻烦和成本可想而知。

我问,为什么不能大批量进货,然后在澳洲分销给中国大陆消费者?人家说:第一,澳洲人狡猾。人家不给你随便批发,要保证自己药房和超市的供货充足,所以,很多时候,你真能批发到的牛奶和保健品,价格甚至比药房打折零售的还贵,当然,药房和超市限购。第二,中国人更狡猾,凡是从中国人(华人)手里经过的货品,都要多长一个心眼。没有一个华人会无保留地相信另外一位华人的供货。相反,要是老外超市和药房的,就没有啥好犹豫了。

对于第二个说法,我心情是相当沉重的,我原本以为牛奶进到中国大陆某些人手里才可能出现差错,没想到海外华人也不相信海外华人。我问缘由,朋友明确告诉我,他们从这里华人手里批量拿回大陆去的,就被中国消费者对比过,质疑过真假,吓得他们再也不敢做了。

那么,华人对华人的不信任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呢?在跑澳洲奶粉供货、代购市场的这几天里,我听到最多的竟然是:哎,只要中国人经手过的,都有可能造假。——听得老杨头是汗毛倒竖。中国人造假的肯定是少之又少,但这极少数作奸犯科的总是不能得到根除,让一个老鼠坏一锅汤?还是我们华人的毛病就是互相不信任?

他们确实给我举了不止一个这样的例子:澳洲和新西兰奶粉基本上是互通的,有时澳洲没有货了,就从新西兰运过来。可是,由于船走公海,跑船的人又复杂,大多也都是中国人在运来运区,结果,澳洲就真出现过上、下船后,奶粉的味道不太一样的 ……

说实话,这些奶粉因为不涉及澳洲儿童的生命健康,也从来没有看到报案、立案和破案过,我还是有点不相信从新西兰到澳洲的水路上也会搞鬼。但,既然有人怀疑,还有人说出来,问题是,你敢不信吗?汽车、电视、衣服真假都没多大事,这奶粉真假,可是要命的,孩子的命。

不过,毕竟在澳洲弄假奶粉是很严重的,所以,我还是不太相信有华人造假,可是这几天为了确定货源,我东奔西跑,所见所闻,还真让我不停出冷汗。到底是真有华人作假?还是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不诚信,让我们无法再相信?如果是前者,那是法律问题,抓一个就处理一个,在澳洲可不是开玩笑的。可如果是后者呢,那就难办了。奶粉也许不假,假的是我们之间的诚信,荡然无存。

这也是让我一度放弃给自己的读者介绍奶粉供应商的主要原因:我无法承担我介绍的澳洲读者给中国大陆读者提供哪怕一罐不合格的奶粉造成的损失!

最后确定只有一个办法,相信洋人!我调查了澳洲十二位读者(供货方),最后能够确认的只有四位可以直接从超市和药房买进的,反而放弃了两位能够大量供货的读者。然后在大陆两位助理的协助下,建立了一个小微店。我要说明的是:

首先目前来讲,我不能保证这个微店的货品比淘宝上的便宜,但每一个供货人(读者),每一个货品,我都利用自己在澳洲期间,亲自去查核,必要的时候,要对照供货读者从超市和药房、免税店购买时的发票(澳洲的发票可以追踪货品)。我每四个月调查一次,如果稍微有疑问,立即更换直销供货读者。

其次,由于我们这样做主要是帮助读者,两位助理的利润很低,他们是在自己工作之余抽时间做;而澳洲这边是从超市和药房扫货,除了两位家庭主妇外,另外两位也是有工作的 …… 种种因素加起来,我们只能是业余的,服务质量请大家谅解,都不是专业的;服务数量更要请大家谅解,一时之间肯定跟不上。所以一开始只能针对我的读者群。今后希望能够建立更好的机制,确定更多的供货读者与代购读者,帮到更多的群友。但如果需要扩大供货,确保供货,肯定需要更多利润,羊毛出在羊身上。价格的变动请大家理解,可以经常对照一下其他的代购商。

最后,也是我最想说的,澳洲从奶粉到保健品,生产量都很有限,大家如果主要依靠代购,真不是一个办法,价格凭空贵了(例如奶粉每灌)近百元(人民币,邮寄和税几乎就占了 5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