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前我也写过Lamer,口气很不客气——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在公众号写护肤品,读者不多自己也比较放肆(如何吐槽一个护肤品)。
其实,说来说去,大家批评贵妇霜的立足点,就是贵妇霜让人吃土——这事儿当然有待商榷,但是毕竟护肤品是保暖之后的事情,一个愿意掏钱一个愿意卖,这是自由市场的时代,我们自然不必多说。
好了,今天的文章写完了。
开个玩笑啦。我又回来了——我们买贵妇霜,还是希望看到效果的,我的很多朋友,包括以前老东家的一个大老板都是用Lamer的,当时我还很费解地问她说,为什么从业这么多年仍然自己掏钱去买这么贵的一款霜?
她只是看着我说:“你们这些科学家不要总是认为消费者笨笨的,我只有用这一款霜第二天早上才不觉得干呢!”
我当然不服气啦(我对于市场部高颜值的同事总是有各种保留态度……),就立刻跑去看Lamer的成分表。嗯,看起来似乎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直到我看到“硫酸镁”和“硬脂酸镁”——原来这家伙是用的“油包水”配方啊,难怪我那个大老板觉得除了Lamer的这个霜之外其他的都不够保湿。
什么叫做“油包水”呢?
大家都知道,护肤品(尤其是霜类产品)的两个最主要组成,一个是占大多数的水,另一个就是一小部分的油(其他的那些活性物成分,乳化剂,增稠剂,都是辅助作用的,根本的东西就是水和油)。
这俩个东西根本就混不到一起嘛!于是化学家和配方师们就用乳化剂让他们融合在一起——注意这种融合不是溶解,而是“乳化”,也就是让其中的一个分成非常细小的颗粒(微米级别,颗粒平均在10微米以上),分散到另外一个里面。
如果是油分散到水里面,就叫做“水包油”,如果是水分散到油里面,就是“油包水”。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小轿车,就是“铁包肉”,摩托车呢,就是“肉包铁”。
好了,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产品,都是“水包油”,为什么呢?
因为肤感好呀。推开来的时候是水水的感受,涂抹也不难,最后又能残留下来一点点油的保护感(水分后来挥发了)——消费者喜闻乐见。
那么“油包水”呢?推开的时候你就觉得很厚重了(因为单独油很难包得住水,所以要加入一些“蜡”,比如“蜂蜡”或者“微晶蜡”——这些东西可不好推开),然后涂抹的时候也是要用点力气,残留感吗,当然是厚重的。
但是,如果就保湿效果来说,“油包水”的体系,往往要好过“水包油”的体系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位前老板这么热爱lamer的原因吧——当然,这种配方对于干皮和年龄稍长的人显然更合适,年轻的大油皮,还是用别的配方比较好。
但是,Lamer还是要说服消费者克服最开始那种厚重和黏腻的感觉。
于是她们发明了一套手法——这么好的面霜,你不能直接涂抹,需要放在手心里面“乳化”一下。
多么好的仪式感啊!
但是最重要的,是那一小点儿面霜在你手的温度作用下,里面的“蜡”的部分被加热,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你推开时候的厚重感!
这么巧妙的办法,我必须给Lamer市场部(和研发部)的同事101分,多出来那一分是让他们骄傲的。
为了避免做广告的嫌疑,我必须在最后说一下,Lamer这个配方不是独一份。
2013年一个英国记者曾经比较过Lamer的海洋面霜和妮维雅的小蓝盒——因为这两个配方实在是太像了,可是Lamer(当时)是109英镑30mL,而妮维雅是1.99英镑30mL。
这个记者找了一个皮肤研究实验室(用的就是我们昨天提到的那个VISIA光学系统,你的脸真的有那么脏吗?)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皮肤,然后分开左右脸,一边涂妮维雅,一边涂Lamer。
最后这位大干皮的记者(当时47岁)两边脸都有显著的改善,从细纹,到皮肤均匀度。
但是,居然Nivea(妮维雅)比Lamer还要更胜一筹!
(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孤立的样本,这个不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的证据说明妮维雅就比Lamer强,大家只是知道就好。)
呃……这就有点尴尬了。
还有,妮维雅实在是太香了……我当时拿自己脸做实验的时候,感觉抹了之后需要不断说服自己不要洗掉它……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美白 | 痘痘 | 黑头 | 敏感 | 孕妇 | 面膜
甘油 | 洁面 | 螨虫 | 保湿 | 激素 | 成分
毛孔 | 防晒 | 抗老 | 刷酸 | 防腐 | 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