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石观察
经济运行与资产价格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石观察

记录思考:231宿舍的对话

三石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6-10 05: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05年入校时,我们住西区5号楼231宿舍,后面就是让人难忘的西区食堂,主打一个不好吃。不知不觉,快20年了。

昨天在北京的三个人聚一起聊聊,讨论了一下普遍关心的三个问题。

一是对最近一轮改革的看法,二是对中美博弈的看法,三是对中国股市总是不涨的看法。

在讨论三个问题之前,得先给出五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基础模型,人类社会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一是统治者,二是贵族/资本,三是有少量土地/资本的劳动力,或者是任何生产资料的纯粹劳动力。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拥有大量的土地与征税权。贵族拥有大量的土地,或者免税特权。在当代社会,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贵族/资本主导统治者,一种模式是统治者主导贵族/资本。前者,贵族/资本拥有最优质的科技资本、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后者,统治者拥有最优质的科技资本、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其中,金融资本占据核心环节。

在技术创新主导的工业经济社会中,技术精英与金融资本结合,技术精英获取一部分股权,金融资本获取大部分股权,经济中最优质最大量的资本在金融资本的手中。可以这样说,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苹果、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的真实所有者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美国的制度决定了站在台前的人是这些金融资本的代言人,而不是反过来。考虑到美国金融资本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就很容易理解尽管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被多国政府公开批评,但是美国政府却尽量支持。

可以这样说,要想控制一个国家,就得控制一个国家的金融资本。要想控制全球,就得控制全球最顶尖的科技资本——吸引全球的科技精英。

过去三年中国经济调整最大的领域是地产和金融。宿舍三人,都在金融地产相关行业,一轮调整之后,大家的总收入较2021年之前平均下滑了一半以上。在五年前,我们有次讨论时,预感到金融地产这两个行业早晚是要被收拾的。中国的文化特征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患寡而患不均,士农工商中,商在两千多年里都处于最低的精神社会位置之中。一个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思维习惯与价值观很难在几十年内彻底改变。2008年至2017年,房价飙升,金融地产相关的领域培育出了大量的顶级富豪,老百姓掏空6个钱包买房,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成了奢侈品。社会怨声载道。2017年的房住不炒就是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从经济增长的逻辑来看,金融地产行业大约直接从业是1000多万人,最后的几年,新入行的几乎都是211高校的毕业生,部分机构当个大堂经理都得是985的研究生了,这显然是一种严重人力资源错配,推倒极致,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搞金融和地产,那么中国在科技上将不再有什么进步。插播一个故事,华为刚成立时,有人建议任正非搞一块房地产业务,任正非说不做,尽管那时候华为拿地很轻松,赚钱很容易。考虑到中国的长期经济战略利益,尽管我们的薪酬大幅下降,还是表示理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从制度的逻辑来看, 在美国,金融资本是实际的最高权力者,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的金融资本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金融服务谁,不服务谁,得听党的指挥,得符合人民的利益,这是政治性与人民性。这决定了,金融资本是党和人民的资本,不是某几个人的资本。因为,若上百万亿的金融资本由几个人说了算,中国的决策逻辑就变了,变成了与美国一样。可以这样说,如果某个人非常有能力,想要获取数千亿美元的金融资本最高控制权,应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的主人,在中国则需要听党指挥,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

关于中美博弈,在金融资本的归属搞清楚之后,就剩下经济社会的另一个支柱——科技资本。在这个领域,美国是科技精英与金融精英协作,中国是国有科技资本与民营科技资本协作,金融资本主打一个配合和服务,并且中国不再有金融精英。经过三年的努力,破除了金融精英论与金融例外论,未来的金融从业人员都是金融服务员。在科技资本领域,中国选择了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科技资本,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做优民营科技资本,以汽车工业为例,有一汽、上汽、广汽、长安、东风等汽车集团,也有赛力斯、蔚来、小米、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还有吉利、比亚迪等传统民营汽车集团。国有科技资本负责决定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石,主打一个基石,民营科技资本负责提供经济活力与技术创新,主打一个活力。没有国有科技资本,决策逻辑要变,这不允许。没有民营科技资本,经济增长乏力,这不可取。这就是中国社会的最大逻辑,最大的战略正确,所以华为公司的战略是赋能中国传统汽车公司——国有与民营的利益融合。

就半导体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中美博弈而言,我们需要换一个视角,当前的英伟达、AMD、台积电、中芯国际、华为海思都是华人在主导。中华民族的中国大陆分部,中华民族的中国台湾分部,中华民族的美国分部,共同主导了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领域的中美博弈实质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在竞争,看看华人在哪种制度安排下能够获得最好的发展。中国大陆当然会竭尽全力支持中国科技资本的发展和壮大,不管是民营科技资本还是国有科技资本。为了支持科技资本,就得引导最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科技公司,补贴,加薪,然后还要打压金融地产行业,不让金融地产行业吸引优秀的人才。

关于中国股市的表现总是欠佳,在定价逻辑上主要是因为每股利润难以持续增长。中国的制度决定了很难容许一个人说了算的科技资本完全垄断一个行业。最大的华为公司即便做到了首屈一指,但是华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股权架构,任正非只有一票否决权。华为的更多股权由10万人组织的工会持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赚钱了大家分。

如果不能实现垄断或者寡头垄断,那么中国的多数行业都会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竞争格局,即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具有一定企业异质性的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格局。文末是我2009年写的毕业论文的一个垄断竞争模型,结论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技术创新会引发生产者的总利润增加,当企业异质性系数高于临界值,单位产品的利润会减少,产品均衡价格降低,消费者福利水平增加。动态来看,技术创新引发总利润增加,总利润增加会引致更多厂商进入,从而压低产品价格与总利润,为了提升总利润,生产者又开始新一轮技术创新。

这个动态过程决定了,垄断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总利润是——技术创新——总利润增加——竞争者进入——总利润下降,若异质性系数较高,产品售价将持续走低,消费者福利水平在动态中持续走高。 利润的变动轨迹决定上市公司股价是牛市——熊市——牛市来回切换。信用周期与羊群效应加剧了股价的波动幅度。

简言之,在以垄断竞争格局为主的经济体中,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很难出现美国那样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市场表现。试想,如果宁德时代面临的不是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而是两家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那么当前宁德时代的总市值至少在2万亿人民币以上。


2024年6月10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