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西南政法大学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明确了教学目标: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
入心,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法律的制度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
——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学与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法治理论水平,使其能够从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化的高度把握法律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推动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从掌握知识到习得技能再到转化思想的三重境界转变,激发学生投身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热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世界观、良好法学素养和健全的法律人格,通过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改进教学思路 让理念新起来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西南政法大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教学规律。
无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还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都具有极广的覆盖面,非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所能容纳。因此,必须转变过去单打独斗的观念,实现“学科交叉”的师资力量整合。
“比如讲授‘宪法的作用是什么’,我们需要让学生对我国宪法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而不仅是专门讲授这门课程。我们联系其他学科的老师,如教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课程的老师,联合几个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与多个部门法的老师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尝试,我们还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的胡兴建在谈到教学思路时说道。
西南政法大学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吸纳“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专职教师、部门法学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教师组建教学团队,通过跨专业、跨学科整合师资力量,实现师资力量对接,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能仅仅依赖课堂上的讲授,而是要灵活运用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实现“媒介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有效利用线上课程和大众传媒资源,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2023年3月,胡兴建主持建设的法律硕士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入选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名单,目前已完成课程建设。2024年2月,龙大轩、胡兴建、秦涛等参与录制的《法律讲堂》文史版春节系列节目《典籍中的法治思想》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在“第二个结合”的维度上,推进面向社会大众的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