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平首先澄清,传言文章中将“反季节果蔬”完全等同于“温室大棚果蔬”,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反季节果蔬”中有一部分还包括从别的地区运送过来的果蔬。比方说,受气候影响,云南的葡萄春季就上市,上海地区的人们这时候吃到的葡萄可能就来自云南。与此类似,春节吃到的西瓜可能来自海南。上海的园艺产品在产出上与云南、海南等是错季的,发达的交通可以让不同气候地区的人们享用同一地区的果蔬。
从专业角度来看,网贴中提到的温室大棚内栽培属于设施园艺的范畴,设施园艺是指在不适宜园艺植物,如蔬菜、花卉、水果等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雨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于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气候的影响而进行园艺作物的生产,习惯上叫设施栽培。我国的设施栽培有多种形式,北方有日光温室,南方有简易避雨设施、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国际上,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设施栽培水平相当发达,造就了植物工厂等新形式,属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非文章中形容的那样可怕。
许文平以目前的葡萄栽培为例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葡萄品种丰富多彩,价格也不贵。但在2000年前后,葡萄在南方以露地栽培为主,这种栽培方式的缺点是雨水多、湿度大、病虫害严重,几乎每次下雨都要喷药防病,一年下来喷药约10-20次,因此北方栽培葡萄比南方有优势。但是,自从有了避雨等设施栽培,葡萄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病虫的滋生,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葡萄的用药剧减,最少的只需要3次,这也使葡萄的栽培面积在南方大幅上升,人们能更容易吃上葡萄。
那么,传言中提到的大棚果蔬特有的病虫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毒农药”和“催熟激素”的使用又是真的吗?
对此,专家表示,网贴中所说的赤霉素、氯吡脲、乙烯利等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植物激素方面的问题。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园艺产品都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需要使用的园艺产品中,反季节果蔬与应季果蔬在使用方法上也是一致的。
从植物激素的安全性上来说,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虽然名字相似,但两者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和作用对象完全不同。资料显示,植物激素是一种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运往其他部位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物质,对动物体不起作用。比如网贴中提到的“黄瓜使用氯吡脲会让儿童性早熟,让成人不孕不育”就是错误的说法。氯吡脲是黄瓜常用的生长调节剂,在美国、日本都有登记使用,对人体是安全的。此外,上海辟谣平台也曾对文中提到的水果中使用的“赤霉素”进行澄清。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本身就含有的成分,它能够抑制葡萄种子的发育,还能增加果粒的大小,可以被用来培育无籽葡萄。如果赤霉素进入了人体,也会很快随代谢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也是无害的。
许文平还强调,生产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植物激素及具有植物激素相似功能的人工合成物,微量时可以促进果蔬生长或坐果,使用浓度极低,对动物和人都是安全的 。生产时如果使用浓度过高,会导致外观和品质的下降,对于农民来说是得不偿失。
此外,对于文中提到的“高毒农药”使用,许文平解释,一方面,现代农药的趋势是高效低毒、环境友好,政府明文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高毒农药是政府的重点监管对象,如果真的有农民违反规定使用了高毒的农药,那也属于种植行为问题,不是种植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在温室环境中,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是可以用温室栽培技术进行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病虫害通常会比以前要减少。事实上,越是现代化的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相对而言会越少。就上海而言,设施园艺水平位于国内前列,个别生产者甚至能做到叶菜零农药,并不会出现文中所说的非常原始、低劣的技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