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蜜最近跟我唠叨,她女儿从幼儿园到现在1年级了,老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同学说“不跟人做朋友了”,要么动不动就跟同学说好的事情说了不算。
她觉得孩子这么说话做事有点伤人,刚上学在班里的人缘都受影响。
芊芊有一阵也这样,虽然只是一时之气,
但孩子往往意识不到随口一说带给对方的小伤害,慢慢就没朋友了。
导致孩子这种表现的原因还是挺多的,不过,我当时把问题聚焦在了“换位思考”这个点上。
因为当时芊芊6岁左右,大脑前额叶还做不到既处理自己的情绪,还能关注别人情绪的地步。也就是说,理智脑发育刚起步,容易做出“心直口快”,根本不考虑对方的举动。
而这个恰恰是我可以帮助她,通过一些小方法来改进的。
我发现美国老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就很不错。
她们会让孩子学会
stand in one’s shoes
来看问题。
直译过来就是“穿别人的鞋站着”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
这里面涉及了2个层次的共情能力:
-对别人情绪的感同身受
-更深层次的认知共情。也就是理解对方感受,换位思考。
我后来就留心观察每天经历的各种小事,刻意带着芊芊用这些小事做练习。发现她逐渐懂得感知别人情绪,对于一些她能理解的人和事,还会
用实际行动去共情、关心别人
。
慢慢她在班里处理各种同学关系也游刃有余多了,人气都变高了。
其实在美国的学校里,同理心是被单独拿出来作为特别重要的社会能力来培养的。美国老师有很多方法帮孩子快速理解、掌握使用同理心,来适应不同的新环境。今天这课我就
跟妞们
分享一下我用过的这些方法。
一、孩子说话做事挺“伤人”,怎么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呢?
策略① 感同身受身边事
我设计了2套
感知他人情绪
的游戏,带着芊芊玩。
我上来先从她身边比较熟悉的人开始,
比如之前她一个小闺蜜长了龋齿,她妈妈带孩子去拔牙。
芊芊马上想到了西西。
还表情惊恐的说,当时给西西吓够呛。
所以,对方害怕的情绪,她其实是有感受到的。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孩子大脑中的情绪模仿系统,给自己创造和别人相同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又让她把人和情绪直接做关联,玩了一个《情绪对对碰》的游戏。
这个游戏很有意思。要分别抽取人物牌和情绪牌,然后再回想一下,这个人物在哪件事里出现过这个情绪。
几个回合玩下来,芊芊就有意识去发现别人的情绪,再把感受镜像到自己身上。包括我后来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事,也会刻意问她对方的感受。慢慢她对什么时候该表现同理心,就有把握了。
策略② 表现自己的同理心
更深层的共情是孩子需要具备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的能力。
我整理了生活里的10个小情境,让孩子试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表达出对别人的理解、帮助别人。
这里我做成了小拼图的形式,左侧的心是遇到的情况,右侧是一些提示性的参考。妞可以先鼓励孩子自己说说。
比如我有次在家急着去开门,结果大脚指狠狠磕在了鞋柜的角上。我一声尖叫,芊芊在屋里听见了,赶紧跑过来问我怎么了。还扶我坐下,又是给我吹,又是问我用不用喷点“好得快”。那次感觉她一下子长大了,学会关心别人了。
芊芊的举动,属于更高层次的同理心表现--不仅感受到了我的疼,还来帮助我。
这不是人性本善或本恶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练习,来形成这种思维模式。
①本课一共5小课
前4课
是概念的讲解、具体开展的策略,以及各种情境小案例演练。
最后1课
是家长手册,是给妞随手翻看课程主要内容的。有本课的主要定义和策略提炼,以及关键句型提示。
②这套课程的5小课课程表如下
课程表看不清的话,戳上图↑,可以缩放看哈。
③下面把每课主要内容和形式给大家一一说下哈
课程形式:
3个互动小游戏
主要内容:
1套分类游戏、1套看图说话情境游戏和一个暖场活动素材
暖场活动《褶皱的心》丨
在正式开始这课的内容前,可以先带孩子玩个折纸小游戏,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
妞先带着孩子一起回忆一下,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别人的事,每想起一件,就把红心折一下。
比如我闺蜜女儿对同学说再也不理人家了,就把心折了一次;又想起因为我闺蜜不让她吃糖,冲我闺蜜大吼大叫,把心又折了一次......等折完以后再把心展开,不管怎么努力抚平、按压,都无法回到最初的状态了。
这个小活动对孩子还是有些冲击的。有了对他人感受的体悟,接下来的活动就更容易开展了。
看图说话丨
给出了一些情绪线索,让孩子可以推断出图中的人物分别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比如下面这个图吧:一个小朋友赢了游戏,振臂高呼肯定特别高兴,而另一个看上去非常伤心沮丧,甚至把脸都埋在了手里。可以让孩子分别想想,自己如果是画中的2个小朋友,都是什么样的感觉。
《别人会怎样》情境游戏丨
就需要让孩子自己代入到某一个情境中,联系以前的经验产生情绪共鸣,发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比如我很早以前,有时气急了会对芊大吼大叫。她开始的时候会被吓到,自己跑到角落躲起来。有时候还会嚎啕大哭来回应我。所以,做这道题的时候,她选择了“被弄哭”和“不开心得跑开”选项卡。
通过这一系列的小活动,孩子开始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也可能会影响别人有了认识。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本课的主题-同理心了。
第2课:
什么是同理心
课程形式:
3个互动小游戏
主要内容:
1套判别游戏、1套选择游戏和1个思维导图素材
判别游戏丨
我们的情绪反应肯定有正面也有负面,学会辨识哪些是具有同理心的反应,哪些是没有的,帮孩子进一步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理心。
比如芊幼儿园的时候跟我回家学舌,那天午睡起床,一个小朋友因为穿不上衣服着急得直哭,芊赶紧过去帮她穿。这样体会到别人焦急情绪而伸出援手的行为就是具有同理心的。相反,别人无心说错了一句话,本来就觉得尴尬或者着急的时候,还嘲笑别人,就是没有同理心的表现。
情绪选择游戏丨
把孩子置入到不同场景,让孩子假设一下自己面对问题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以后再面对这些实际情况的时候,也能马上联系起来了。
比如你正在公园里玩,不小心摔了个马趴,别的小朋友开始哈哈大笑的笑话你时,你除了愤怒,还可能有哪些情绪呢? 妞也可以跟我一样,把情绪小卡片贴在冰棍棍上,增加趣味性哈。
思维导图丨
完成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以后,让孩子再反馈出自己理解到的同理心都有哪些具体表现--同理心听上去、看上去和感觉上去是什么样的。
比如闺蜜女儿觉得,同理心听上去应该是“你别哭了,加油”这样鼓励安慰的话,而不是大吼大叫的或者笑话别人;同理心看上去是有小鸟受伤了以后,帮助它处理伤口并且抱一抱它让它不那么疼......
第3课和第4课是2个核心策略:
① 感同身受身边事
② 表现自己的同理心
课程形式:
3个互动小游戏
主要内容:
第3、4课在文章最开始跟妞们已经分享过了,是2个具体策略,当孩子需要更多换位思考的时候,应该怎样一步步建立共情认知。妞到时候用里面小案例带画自己多练习,这就不多展开说了哈。
第5课:家长手册
课程形式:
1本使用手册
主要内容:
本课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策略方法的总结梳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套用的的关键词和句型汇总。另外,还有套小桌游,没事可以跟孩子边玩边练。
家长手册丨
把同理心的定义再次提出来进行强化。
另外第三课和第四课的2步策略,也进行提炼-首先学会多倾听他人感受,再用自己的体谅和帮助来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在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表达,除了用得最多的:
要是换做是你,你会xxxxxx。
我还整理了4、5句表达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意思的句型给妞们做日常聊天时的参考。
比如和孩子说:
芊芊,如果你下次生气的时候,能对丁丁和气一点的话,我觉得他肯定也会对你友好的,就不会动手打你了。
这么一说,孩子就知道你怎么对别人的,别人才会反过来怎么对你。
好了,关于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话题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了。
3、这套《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的课程汁源如何获取
适用年龄:4岁以上希望能在新环境中快速融入、成为受欢迎和受信任的孩子和大朋友们
《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的心理课程就说到这里了,妞们在孩子的性格培养和行为养成方面,还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欢迎留言,芊妈会选择最着急最普遍的问题,也做成这样的课程,分享给妞们。
— The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
《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精品专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