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想学接地气的实用英语表达?想看最新环球热点资讯?想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来找双语君吧!每周七天,我们为您的英语保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这两本古籍再次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其中还有两段中英友谊的故事丨读书者说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6-24 10:44

正文



无可争辩,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在牛津大学举行的《顺风相送·指南正法》新书发布会上,中华书局发布了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顺风相送》的影印本,为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佐证。

A facsimile edition of two manuscripts that are believed to be the earliest-known historical references to China's Diaoyu Islands was unveiled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s part of this year's London Book Fair.

《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是两本珍藏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中的手抄孤本。这次是按原样出版为一套精致的影印本,还匠心独具地将两书中有关钓鱼岛的文字摘录出来,印在函盒上,使本书价值一目了然。

The two ancient books, Shun Feng Xiang Song (Voyage With a Tail Wind), and Zhi Nan Zheng Fa (Compass Direction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world's last existing copies that offer concrete proof of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islands. Both original books are kept at Bodleian Library.


上个世纪30年代历史学家向达前往博德利调研转抄,并于196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非影印本的《两种海道针经》,在2012年国新办发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Diaoyu Dao, an Inherent Territory of China)白皮书中也有提及 。


中华书局市场营销部总监王军介绍说,这次的出版全靠博德利图书馆的中国收藏馆馆长何大伟(David Helliwell, curator of Chinese Collections)的信任和推荐。在他俩友谊的背后,竟还有另一段中西合作的佳话。

翻开牛津藏《顺风相送》,封面上赫然用手写标注着“顺风相送”四字的中文发音xin fum siam sum,这是生于1657年的南京人沈福宗于1685年到牛津,帮助博德利图书馆整理中文书籍收藏时写下的。下面还有当时牛津的图书管理员汤姆斯·海德(Thomas Hyde)拉丁文手写标注的"一部关于在中国附近海域的航海书"(A book about navigation on the seas near China)。


 

沈福宗在西方典籍里被记录为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或Michael Sin。历史大咖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2014年来华交流时,还做过关于沈福宗的专题报告。


沈福宗早年跟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学习拉丁语。这位人生就是一个大写传奇的年轻人,24岁从澳门带着中国儒家经典和诸子书籍四十多部启航出发。


他先到了罗马,得以面见教皇。


又到了法国,进入当时快要建好主体的凡尔赛宫(1682年路易十四从巴黎迁宫至此),会见“太阳王”路易十四,据说是对答如流风度翩翩颇受欢迎,还给法国皇室表演了书法,并展示了如何使用一双象牙筷子,掀起一股“中国风”。


1685年,沈福宗应邀来到英国,面见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国王命宫廷画师克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为其画像,并将画挂在皇宫里。


 

沈福宗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帮助整理中文书籍时,还与海德探讨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哲学和语言等问题,现今大英图书馆还保存着两人的来往书信和谈话记录。


不仅如此,他们之间的交流还涉及中国象棋和围棋的下法,以及两种几乎已经失传的中国游戏“升官图”和“杨六四捍”的游戏规则。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有人说沈福宗是很可能是第一个把《论语》译介到欧洲语言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海德在之后也出版了不少关于中国的学术著作,早期的中欧交流开出丰硕之花。


330多年后,仍然是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海德的后辈同事何大伟在2016年伦敦书展之际见到了前来交流的王军一行,王军说经过一番知识“考察”之后,何大伟将他们引入了内部图书馆,拿出这留着沈福宗手迹的《顺风相送》,还有《指南正法》,推荐中华书局再出一个影印版。


如下这段出自《顺风相送》的文字是目前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这些岛屿的文献资料,是最有信服力的历史证据。

The book documents a sea route from Fujian to Liuqiu, descrbiing how Chinese were the first to discover, name and utilize the Diaoyu Islands.


 

福建往琉球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坵。用甲寅並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风东湧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南风东湧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屿在内。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用艮针取枯美山。南风用单辰四更,看好风单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马齿山,是麻山赤屿,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


《顺风相送》是由大主教威廉·劳德在1639年赠予博德利图书馆的,他1620年到1641年间任牛津大学执行校长。像那个时代的许多学者一样,他的图书馆也收藏了一些中文图书。向达推测《顺风相送》成书于16世纪。

Shun Feng Xiang Song had been given to the library in 1639 by Archbishop William Laud, who was 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from 1620 to 1641. Xiang Da strongly suspected it had been produced in the 16th century.


但随着对《顺风相送》的深入研究,中外学者对它的成书年代有不同推测。一般认为,其成书时间上限为1403年。但也有学者考证,《顺风相送》底本实为元末福建移民往返琉球之更路簿,稿本在元末即已成形。


《指南正法》是埃德蒙·特里劳妮·巴克豪斯爵士的藏品之一。爵士1913年至1922年将这批藏书分批交给了博德利图书馆,有推测认为本书写于清末明初年间(1644-1911)。

Zhi Nan Zheng Fa is part of the Backhouse Collection, which was donated to the library in stages between 1913 and 1922. It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writte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何大伟说,该抄本实际上是一部题为《兵鈐》的军事著作集的附录。著作上有乾隆皇帝的玄孙、第五代定郡王載銓 (1794 -1854) 的封印“曾存定府行有恒堂”。在《兵鈐》的前言中注明时间是1675年。

“The text is actually an appendix to the small collectaneum of military works entitled Bing Qian which bears the seal of the fifth Prince Ding, a great-great-grandson of Emperor Qianlong. The preface of Bing Qian is dated 1675… 


该抄本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都有收藏,但是只有博德利图书馆的抄本有此附录《指南正法》。

Copies of the manuscript, some incomplete, are found in the libraries of Academia Sinica, Peking University, Nankai University, and the Gest Library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owever, only the Oxford copy has the appendix Zhi Nan Zheng Fa.”



《顺风相送》包括127则,《指南正法》包括87则。两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气象方面的观察方法,如太阳太阴出入时刻、逐月恶风、潮水消长、雷电、观看星辰,以及定罗经下针、定舡行更数,和其他一些禁忌;


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势的记载,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简单说明;


第三部分是各处往回针路、日清,与往还各地的罗经方向、路程远近、礁石隐显、打水深浅、能否停泊,都有详载。


两书也为研究地理学史、航海史、中外关系史以及亚洲各国关系史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何大伟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这两本手稿很重要,因为它们是这类书中现存的唯一两本手稿。……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在现存的任何中文文本中提到钓鱼岛。”

"These two manuscript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re the only two surviving manuscripts of the books of this kind. ...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Diaoyu is mentioned in any Chinese texts, according to what we know." 


何大伟小时候看过一份中文的报纸,就迷上了中国字。40年来,他研究中文古籍版本如痴如醉,水平也出神入化。王军说,古籍的研究中,如何鉴定哪几本为一套是个难点,但是何大伟可以做到。

Ever since becoming fascinated by a Chinese newspaper a childhood sweetheart showed him, Helliwell fell in love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In his career of 40-plus years, he fostered the ability to tell from which set a book belongs, a difficult aspect of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books because they’re not identified with the print or hand-copying date, Wang said.  

 


“何大伟看起来是一个英国绅士的模样,但我觉得他上辈子一定是中国人,才会对中国的文化这么痴迷,这么肯下功夫,”王军说。

"He may look like a British gentleman, but I know he is Chinese inside and was Chinese in his previous life," Wang said, praising Helliwell's passion and knowledge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牛津的何大伟跟中华书局的专家学者们的惺惺相惜,又是两本古籍背后的另一段情谊。


“这些抄本的原始图像为平时难得一见的珍品。因此由中华书局这个曾出版转抄版的出版社来将影印本介绍给全球知识界,是我们特别欢迎的”,何大伟说。

Helliwell said the original images of the texts are rarely seen, and “their publication by the company that first brought them to the world of scholarship is therefore particularly welcome.”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姜军在英国的新书发布仪式上说,出版《顺风相送·指南正法》是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以及“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新举措。同时,在古籍的保护、梳理、整理等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范例。

 

牛津发布现场


这次合作也让王军思考,在将中国图书推向海外市场的同时,是否也可以考虑将海外中国古籍的整理编目与出版工作纳入“走出去”范畴?


“古有问鼎中原,今有问籍海外,诚为盛事,”他说。


至少,沈福宗不再寂寞了。


沈福宗其实没能再回到祖国。1692年,他和柏应理一起搭载荷兰商船启程返华,沿大西洋南下至非洲海岸时,突然染病。他病逝于返回中国的船上,时年三十六岁,地点位于今莫桑比克附近。


不难想象他是带着怎样的遗憾与世长辞的。他睿智而笃定地将中华文化骄傲地带到了地球彼端。他付出的心血在数百年之后的此岸彼岸都开出了瑰丽的花朵,散播了人间正道。


知道影印版的全球出版,他,应该是欣慰的。




推荐阅读


一本由虫子写的书,没有一句人话,却是世界上最美的书丨读书者说


女王葬礼细节曝光!女王奶奶:我还活着呢,不一定谁熬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