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别让“抱团”宰客给张家界文旅抹黑 | 新京报社论 ·  15 小时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中国房地产,走的不是周期性波动,而是 ... ·  3 天前  
后沙月光  ·  他崩溃了:不去美国旅行,不买美国产品! ·  4 天前  
CHINADAILY  ·  蛇岁呈祥,四季平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工资少一半就等于生命浪费一半?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9-27 15:51

正文


大学生对分享会应该都不陌生,不同类型的人物主讲,有截然不同的风格。譬如技术大牛一般直接上干货,而老板们则喜欢来点稀的,俗称熬鸡汤。鸡汤这玩意儿很神奇,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但是来一管立马斗志昂扬,能管好几天不泄。

但是神药也不能乱来,讲究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士气可鼓,但不可扎针,这个尺度要拿捏好,你是来给同学们送希望的,不是让他们绝望的。

近日俞敏洪在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分享会上表示,钱是一个人的能力证明,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时,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

大学生初入职场,最大的痛点就是工资问题,一边有着华为等少数大企业开出的 “天才年薪”,另一边则是多数中小企业给出的惨淡行情,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毕业,注定大多数只能面对后者,在起薪方面,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是人家选择你,不是你选择人家, 7 月一到必须卷铺盖离开校园,工资再低你都得走。

所以无解的问题,你还专挑这一个点来刺激,俞老师可真不会挑场合。同样的话你到直销培训班上讲,或许会非常鼓舞士气,但在同学这儿,这特么是纯打击。

给大学生该怎么熬鸡汤呢?首先应该忽略惨淡的现实,而重点描画无限可能的未来,一般的校长都特别擅长此道,譬如鼓励大家持续奋斗啊,虽然今天起点相同,五年十年之后可能因努力而天差地别啊 ……可惜俞校长没用这套稳当话术,自己创新了一个高风险的。

俞校长还举了一个拙劣的例子:譬如你月薪 5000 ,你同学月薪 1 万, 你苦干两年才能挣 12 万,而他干一年、玩一年也是 12 万,所以你一半的生命就浪费掉了。

如果要这么算的话,三和大神早就实现干一月玩一月的梦想了,有精打细算的,干一月能玩仨月呢。而很多华为阿里等大厂高薪同学,那工作强度,连续 996 十几年,气儿都不能喘一口,还干一年玩一年?去玩了你就再别回来了。高薪是有代价的,反而很多收入不高但稳定的国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相对能够保证充裕的假期。

我国正处在一个收入差距特别大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机遇,很多偶然因素,都可能令薪资天差地远,这真没办法,不是努力就有用的。不像日本等发达国家,各行各业都很成熟,无论选择什么职业,薪资都差不多,刚毕业差不多,毕业五年、十年后仍然差不多,多数人是这样的。

在这个问题上,雷军同学的观察就非常符合实际:赶上了风口,即便是头猪也能飞起来。很多人努力半天,不如阴差阳错。有些人努力工作多年挣到的钱,不如当初稀里糊涂买套房的收益,在这些荒诞的现实面前,用金钱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就更荒谬了。

在极少数的高薪神话背后,是一个总体平均薪水并不高的普遍现实,很多行业,譬如公务员、教师、会计、工程师、设计师等等,也都有好多大学生,跟那些有幸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同学相比,收入只有几分之一,而且未来也不存在大起大落的可能,怎么着,他们的人生毫无价值了么?还是说他们只能工作无暇休假了呢?

从社会总体来看,高薪职位集中在科技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非常有限的几个行业,那也不能大学生全都扎堆去啊。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而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兴趣和志向,很多薪水不高的职业也是不可或缺的,譬如科研、教育、艺术、新闻等等,都被淘汰掉了,都吸引不到高素质的人才,社会如何运转?

从个人发展角度,如果只盯着高薪,就必然会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违心从事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上班时度日如年, 996 痛苦不堪,每天都想着何时退休……这样的职业生涯才是浪费生命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CHINADAILY  ·  蛇岁呈祥,四季平安
4 天前
深夜书屋  ·  少年啊,别把自己逼得太死了
8 年前
二环十三套  ·  月薪四千如何变成身家千万
7 年前
老苏的手账  ·  【TED教育】熬夜的危害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