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音乐产业观察
我们关心和观察的是技术、媒介和通讯如何推动新的音乐产业构建,同时包括传统唱片业的转型,以及本土音乐产品、模式和团队的创新和创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音乐产业观察

初露端倪的“汪式流行”,从《吃土》开始

新音乐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17-08-08 19: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观察员 | 陈贤江

新音乐产业观察创办人


如何判断一个歌手有没有大众影响力?这个基本上很难。我在此提一个方向,是否被大片选做主题曲演唱者。

电影宣传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片方不可能把赌注押在一个NOBODY身上,获得电影宣传的认可,就代表获得市场的认可。

从这个角度上说,汪苏泷为电影《破·局》创作并演唱主题曲《吃土》,部分说明他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对于一直在尝试跳脱市场的固化印象并获得更广泛认可的汪苏泷来说,这不啻为一次“飞跃”。

这位“电视剧OST小神兽”终于杀进了电影圈。


《吃土》汪苏泷


“电视剧OST小神兽”改“吃土”

过去三年来,汪苏泷先后参与了《花千骨》、《射雕英雄传》、《微微一笑很倾城》和《夏至未至》等多部电视剧歌曲的创作或演唱,并因此获得了“电视剧OST小神兽”的称号。


在影视音乐领域,汪苏泷并不是“新手”,尤其是在电视剧歌曲方面,他积累了不少作品。


过去三年来,汪苏泷先后参与了《花千骨》、《妈妈像花儿一样》、《射雕英雄传》、《微微一笑很倾城》、《夏至未至》等多部的歌曲创作或演唱,并一手包办了年度热剧《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主题歌和插曲创作,并因此获得了“电视剧OST小神兽”的称号。


电影主题曲是另一回事。相比电视剧歌曲,电影主题曲有着很强的功能性,对于歌手和创作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不知道汪苏泷为《破·局》创作并演唱的《吃土》是否最终实现了片方的愿望,从传播效果看,到目前为止还是挺不错的。汪苏泷个人微博发布的视频转发超过1.2万,前台播放量近百万。



并且获得了知名乐评人的高度评价。



《吃土》跟汪苏泷其他作品有比较大的“差别”。我们可以从中明显感受到片方的传播需要。逗比的歌词,神曲很强的旋律,加上时髦的电音编曲,基本上是一只电影主题曲的标配。

但“标配”之外,却又巧妙的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说唱和电音融合到一起,做出了一首只有年轻音乐人才能做出的电影主题曲曲。

汪苏泷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特有的反差萌,一脸认真的叨叨:“吃点土,不算苦,等我薪水两千五,找师傅,纹老虎,图案找错纹老鼠。”


初露端倪的“汪式流行”

如果你对于汪苏泷的印象,仍然停留五六年前,那你听到《吃土》可能会有些吃惊。然而,相比于从前的中式R&B,汪苏泷早就“脱胎换骨”了。


2014年,汪苏泷和好友徐良一起创办唱片公司“大象音乐”,从当年发行的新专辑《传世乐章》开始,逐渐尝试建立自己的音乐风格。


如果你对于汪苏泷的印象,仍然停留五六年前,那你听到《吃土》可能会有些吃惊。然而,相比于从前的中式R&B,汪苏泷早就“脱胎换骨”了。


如果说《传世乐章》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残留着他当年中式R&B的痕迹,后来的《登陆计划》则尝试了Funk、雷鬼和乡村等音乐风格,到今年发行的《莱芙》,我们终于听出了一点“汪式流行”的轮廓。


汪苏泷今年的新专辑《莱芙》全程采用乐队现场录音的方式录制


学院派出身,从小接触古典音乐的汪苏泷,有着很强的音乐功底,这让他在流行音乐创作上表现得游刃有余。曾经有一位音乐圈的老师说过,在年轻一代音乐人中比较看好汪苏泷,就是因为他的音乐功底。

但汪苏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拘泥于某种音乐风格,可塑性很强。可以R&B(比如专辑《传世乐章》里的《黑眼圈》)、可以舞曲(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片头曲《一笑倾城》)、可以Funk(比如新专辑《莱芙》里的《大好时光》),也可以小清新(如电视剧《夏至未至》的歌曲《那个男孩》)。


汪苏泷的局限在于他的嗓音,天生稚气,于是他另辟蹊径,基于自己的演唱特色,建构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我自作主张称其为“汪式流行”,这在《吃土》中表现的格外明显。


“吃土”之后的汪苏泷会更好

毫无疑问,《吃土》承袭并强化了“汪式流行”的特色,而通过电影的宣传,汪苏泷也可以让更多人听到“汪式流行”,甚至路转粉。


目前听来,“汪式流行”的特点在于对七十年代美国流行乐的继承,融合Funk、老R&B、蓝调等,以相对轻松、灵巧的方式,诠释着一种年轻人的玩乐心态,音乐的乐,快乐的乐。



毫无疑问,《吃土》承袭并强化了“汪式流行”的特色,而通过电影的宣传,汪苏泷也可以让更多人听到“汪式流行”,甚至路转粉。

尽管过去十年来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但如今乌云已经开始散去,行业回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像汪苏泷这样经历了时代交替的年轻人音乐人,现在正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而他们也确实展示出了自己良好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把传统唱片业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新时代。

汪苏泷近年来的专辑,尤其《登陆计划》和《莱芙》,都是遵循传统唱片业的生产模式,精心策划制作的优良作品,从创作到概念到包装,无不用心良苦。


汪苏泷新专辑《莱芙》实体版包装


这正是互联网音乐时代需要继承的。

更重要的是,个人很欣喜的看到,像汪苏泷这样的年轻音乐人正在积极的尝试树立个人风格,我不敢说他们中间一定会有出现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歌手,但至少路走对了。

建立个人风格的好处在于,你不用再担心被拿来跟谁对比,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

我相信汪苏泷迟早会证明这一点。


- END -


本文为观察员陈贤江原创,新音乐产业观察独家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友情提示 :庆祝新观微博粉丝突破18万大抽奖正在进行中,这次送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哟,请勿错过~




相关阅读

现在,属于音乐人的“蜜月期”到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