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1 ...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他家真的赢麻了!59元/起,换季还得森林棠童 ...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谁能想到啊,华熙生物旗下“王炸”精华液,99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6-11 21:41

正文


这篇文章特别之处在于,我们设法把每个阶段的『睡眠』与『心理』发展,找出对应的关系,更列出重点及管理原则,分享给0-6岁的妈妈爸爸们, 可以借此更了解婴幼儿的睡眠,全家人一起轻松好睡眠。


文章依据各理论及临床经验的汇整,但因为每位孩子都有其独特气质和各自基因,加上每个家庭的组成,还有教养的方式也都不同,所以无法百分百对应这些图解,会有提前或是延后的不同步状况,如果宝宝的睡眠或心理发展有明显状况,建议还是要找专科医师、心理师哟 。



【0-3月】

[睡眠]-睡眠启蒙期

睡眠发展

前两周是一个吃饱睡、睡饱吃,也会常哭哭闹闹、讨拍拍相当明显的阶段,非常需要妈妈爸爸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第3周后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5~18小时,一天内可能会出现6次以上片段睡眠,每段平均3~4小时不等。2个月的宝宝在夜里的睡眠也会开始拉长,有时有机会可以连续睡上5个小时以上,但提醒爸妈这种机会不见得是常有的哟;3个月大时,还可能有机会延长到6小时以上。


睡眠贺尔蒙-褪黑激素(melatonin)在形成阶段,大部分的婴儿6周大时,松果体成熟后才会开始有褪黑激素的分泌,但浓度还很低,在3个月时,晚上褪黑激素分泌才会开始增加。


睡眠管理

所以,目前【0-3个月】的宝宝是准备建立起睡眠的启蒙期,身为新生爸妈一定要有全能照顾的心理准备,如果爸妈两人能够分担就寝时间,是很好的计划。要开始建立白天(就是光亮与活动)与夜晚(黑暗与安静)的区隔。可以在白天多照光及太阳,让阳光帮助宝宝知道现在是白天,也可以在白天多活动,也要逐渐减少白天睡眠长度;到了傍晚时,尤其是睡前,可以调暗灯光,也形成关灯就是要睡觉的连结。

[心理]-无微不至期

心理发展

英国著名的小儿科医师与精神分析师唐诺.温尼考特(Donalld W. Winnicott)的理论中提到,婴儿有全能的幻觉(illusion of omnipotence),认为母亲的乳房或周遭人士对它的照顾是属于它的全然掌控之下。例如,如果他饿了,需要乳房喂食,乳房就会出现;对婴儿而言,是它「创造」了乳房,是它创造周遭世界。温尼考特认为,此时可以新生儿的需求为中心,尽量满足宝宝的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心理照护

此阶段宝宝还没有口语,可多猜测宝宝的感觉,并且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来(例如:喔~宝贝累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当宝宝的表情有变化,适时的给予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唱歌、抱着宝宝)。这个时期可以较密切的关注宝宝的需求,并给予满足。此外,宝宝清醒时,照顾者抱着宝宝、轻抚与轻拍宝宝、增加与宝宝肌肤接触的机会,能给宝宝安全舒适的感受;也能在宝宝哭泣时,协助宝宝安稳下来。



【4-7月】

[睡眠]-睡眠有感期

睡眠发展

睡眠贺尔蒙-褪黑激素在3个月后逐渐稳定,宝宝开始有日与夜的区分,睡眠也开始稳定,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3~17小时,白天2~3次小睡,每次小睡1~3小时。小睡要集中白天,傍晚若要小睡不可超过3小时,开始慢慢将主要的长睡眠集中在太阳下山后的夜晚时间。


在这个时间,宝宝要从无微不至的妈妈身上分化开来,这时妈妈们可以开始找一安抚物取代,也称作过渡物(心理学上称为过渡客体),如小被子、妈妈的衣服、小娃娃、安抚小巾、玩偶,甚至是宝宝自己的手指或拳头等,更可以在宝宝喝奶的同时将舒服放松的感受与安抚物配对,宝宝会逐渐与这个安抚物建立情感与记忆。宝宝与安抚物的关系象征着妈妈与宝宝的情感,对宝宝来说,过渡物的质感及味道是最重要的(爸妈可能要有心理准备,那块充满口水、脏兮兮的毯子恐怕不太能洗,还必须带着去旅行),渐渐地,宝宝能够在睡前抱着那个属于他自己且独特的过渡物睡着,值得一提的是,过渡物不见得要是具体的东西,它也可能是一段旋律(妈妈喂奶时随口哼的)、一个画面(喝奶时房间的光影颜色)等等。


睡眠管理

爸妈们可依自己习惯或是宝宝气质,建立专属自己的过渡物,在这个时期(3-4个月后)的宝宝应该慢慢有自我安抚(self-soothers)的能力,国外追踪研究显示,孩子在一岁前对于安抚物的喜好会随成长有所不同,所以这个安抚过渡物,也可能一直在变换,也不需担心孩子对于安抚物的过度依赖,因为安抚物可以协助宝宝学会独立自我安抚的能力。还有,也不用担心吸吮手指的问题,4岁以前戒除对乳齿的影响并不大,而且针对一岁以下婴儿的调查研究显示,吸手指的孩子相较于吸奶嘴或是没有特定吸吮习惯的孩子,半夜醒来的次数较少,且总睡眠时间较长。


此外,这个安抚物也可以在睡前,或宝宝想睡时,引导舒服放松的感觉,同时爸爸妈妈要记得找到属于自己宝宝『睡眠暗号』(像是:肢体变慢、吸吮变弱、反应变少、打哈欠、双眼无神等),不要等『疲累讯号』(像是:挥动肢体、抓脸、易怒大哭、过度揉眼睛等)出现才要睡哟!

[心理]探索客体期

心理发展

心理学家马勒(Margret S. Mahler)提及,宝宝大约在4-5个月大时,开始逐渐进入分化的阶段,宝宝会开始探索妈妈身体的更多部份,也会从其他柔软圆滑的物体里得到更多的愉悦。此时期,对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也需要随着宝宝的日渐长大而逐渐撤退。温尼考特的建议是:以新生儿的需求为中心,从尽量满足的零距离(母性关注),慢慢以宝宝「可以承受的剂量」,一点点拉开距离。这个逐渐开展的距离,就是爸妈撤退的速度。温尼考特认为分离与独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会运用带来安全感的物品(例如:小被子、娃娃、玩具,又称为「过渡客体」)处理内在因为必须和父母分离的复杂感受,并学会理解「我」与「非我」的区别。


心理照护

此时宝宝已经开始有简单语音,可多猜测宝宝的感觉,并且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来(例如:宝贝累累、宝贝要抱抱),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与发出的语音。当宝宝的表情有变化,或在你说话时,宝宝发出一些语音,可适时的给予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抱着宝宝,说「喔~宝贝累累,那妈咪抱抱」)。此时期,把宝宝的语音,当作宝宝在跟你说话。若宝宝想要吸吮手指与玩具,这是宝宝安抚自己的方式,照顾者可以注意清洁,但也适时的允许孩子有自我安抚的举动。由于宝宝6个月大时,抓握的反应也逐渐增多与稳定,此时期可观察宝宝对什么触感的玩具有兴趣,可多准备做为过渡性客体的选择。此外,在跟宝宝互动时,未必要时刻抱在身上,也可以让宝宝在照顾者的旁侧游戏。



【8-12月】

[睡眠]-睡眠安稳期

睡眠发展

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2~16小时,白天都会有两段较明显的睡眠,可以安排在上午小睡1~2小时,下午的时间睡1~2小时的模式,如果小婴儿还需要其他时间小睡,则建议其他小睡时间要短于半小时。要开始思考与设计专属自己宝宝睡前仪式,宝宝的睡眠能可以更加的安稳,不仅入睡更容易,半夜醒来情况也可以改善,甚至有助于母亲的情绪加分。


睡眠管理

如果不知道怎么安排睡前的仪式化行为,睡眠管理职人也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为大家整理出的简单4个动作,分别是『洗澡』->『刷牙』->『看书』-『规律上床』。

关于睡前仪式的养成,不只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一直到学龄前,都需要不断因为宝宝的喜好与心理发展而有所调整,在这个时期可以多把睡前仪式强调在与照顾者的互动,因为宝宝在这时间有较多的语音,也有能力和照顾者相互响应,所以睡前的仪式,可以加强看书、说故事、唱歌、唱安眠曲,睡前说亲密话语、抱抱或互道晚安等,透过这些活动,除了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外,也可以成为合适的睡前仪式化。而Jodi A. Mindell的研究也指出,睡前仪式如果可以天天配合,宝宝睡眠就会愈好哟!

[心理]相互回应期

心理发展

温尼考特指出,要能顺利协助宝宝自我的分化与结构化,可从「身体需求」与「相互情感需求」出发。此时期,除了适时响应宝宝的生理需求(例如:肚子饿了、想睡觉了)外,游戏会形塑相当重要的经验。此外,马勒提出宝宝的「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也会在6-8个月开始,并在8-10个月逐渐达到高峰,因此适时的响应宝宝的感受,能提升宝宝的适应。


心理照护

此时宝宝已经有较多语音,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与发出的语音,多猜测宝宝的感觉,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宝宝的需求(例如:宝贝想睡觉觉、吃嘴嘴呀),并且给予帮忙或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抱宝宝、帮宝宝拿奶嘴)。游戏的型态,建议运用可以促进亲子互动的活动,例如:唱旋律较一致的歌曲、说剧情较单纯重复的故事,每当唱到或说到一致与重复之处,停下来观察宝宝的反应,等待宝宝给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响应,再继续下去。接近一岁的宝宝,也可能喜欢模仿你的动作,或享受与你一起翻书的过程;这时,触觉类型的「翻翻书」也能增进互动的趣味。此外,由于此时期宝宝的陌生人焦虑较明显,因此当家中有宝宝不熟识的其他人来访时,适时的关注与响应宝宝的感受,避免大人过度的逗弄,可协助宝宝的情绪较稳定。


【1-2岁】

[睡眠]-夜眠变动期

睡眠发展

在1-2岁总睡眠,是11-14小时,对1-2岁的幼儿而言,有些幼儿可能不需要上午的小睡时间,如果需要的话,会建议上午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小睡,特别是当天早起的幼儿。此外,下午仍建议可以有1-2小睡时间。


1-2岁间的小孩,由于正经历分离焦虑的阶段,加上牙齿的发育、活动量增加,还有小孩逐渐想要掌握自主性,小孩会出现明显「睡眠退化」的情况,尤其在18个月时最为明显,这时原本已经规律睡午觉或晚上睡过夜的小孩,可能会突然出现午觉睡不着、晚上也常会无预警一直醒过来等等的情况。


另外,「夜惊」也是常发生在1-2岁间的小孩身上,大概有36.9%的小孩会在18个月时出现夜惊的情况。夜惊是发生在深睡期阶段突发性的觉醒,往往伴随惊慌失措般的尖叫、强烈的恐惧和自主觉醒的行为反应。孩子同样对他人的安抚或呼唤没有反应,醒来后的意识也是混乱、缺乏定向感,不记得曾发生过什么事,少有梦境的描述,顶多是片段或单一影像的记忆描述。


睡眠管理

面对有分离焦虑而失眠的小孩,建议父母:
(1)发展并且维持好的睡眠仪式
(2)面对因为分离焦虑而产生的睡眠改变,莫紧张莫害怕,因为你的焦虑会加强小孩的焦虑,让他更睡不好,自信、轻松地处理,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每个小孩都会经历的阶段。
(3)不要偷偷溜走,很多父母在面对有分离焦虑的小孩,会一直陪到小孩昏昏沉沉、要睡着了,才偷偷溜出房间,但这样会更加深小孩的不确定感,醒来你怎么不在旁边,反而更焦虑。好的做法:说晚安,让小孩看着你离开房间。
(4)当小孩需要的时候,可安抚小孩,但勿发展出不好的新习惯。当晚上睡一半醒来哭,不要担心,你可以去安抚小孩,让小孩知道你会在(用行动再保证你会在),这也是让你安心的做法,但让这个安抚的过程尽可能无聊、短暂,勿拿出故事书、唱歌、或玩游戏,等安抚完成,就离开房间。

[心理]分离安全期

心理发展

宝宝6-12月大时,因为已较能区分我和非我,然而此时宝宝会以为「看不见就等于不存在」,因此若照顾者离开视线范围时,宝宝也会紧张不安,而产生分离焦虑感,并且在1岁至1岁半时达到高峰,大约3岁时会逐渐趋缓。


心理照护

此时期,让宝宝知道照顾者就在附近,也让宝宝经验他们虽与照顾者隔有一段距离,仍可以安全的玩耍;或者有时有熟悉但不同的家人陪伴宝宝,皆能增加宝宝的弹性。若宝宝在跟照顾者分离时出现哭闹的情绪反应,温和而坚定的响应是重要的。此阶段宝宝已经有较多迭字与单词,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说出的迭字、词汇及动作,多猜测宝宝的感觉,用很简单的词汇、短句说出来,并且适时的给予安抚的语言与动作。此外,也可以试着带着宝宝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自己的感受,仅管只是模仿你的话语也没关系,例如:开心、生气这一类简单的感受词汇皆可使用。


【2-3岁】

[睡眠]-睡眠独立期

睡眠发展

若至今未分房/分床的小孩,2-3岁是一个可以跟孩子讨论时机,如此建议的


原因有二:
(1)前一阶段1-2岁由于有分离焦虑,分房/分床会更加加强其焦虑,在小孩度过分离焦虑,知道你一直都会在了之后,谈分房/分床小孩的接受度较高。


(2)小孩因为开始可引导辨识、说出情绪感受,在此状态下,可跟小孩讨论分房/分床会有的焦虑或担心


睡眠管理

对于2-3岁的小孩,除了维持好的睡眠仪式,可开始发展界线(limits),清楚告诉孩子多少分钟后就要进房间睡觉了、如果小孩要你陪他,清楚说明多待五分钟你就离开。若小孩在房间里哭闹,试着不要立即给予处理,等个5分钟后再进去房间,再慢慢把时间拉长(10、15分钟)。另外对于小孩有办法独处、自己在房间睡觉,可给予大大的鼓励(无论是称赞、拥抱或亲一个)。


此外,如果准备要开始分床独睡了,一定要注意婴儿床的安全。

[心理]感受找找期

心理发展

情绪可以分为初始情绪与类别情绪。初始情绪是大脑对经验的重要性及好坏做出的第一次评估,初始情绪可以从非语言及语言表达中观察得到。非语言部份包括脸部表情、眼神沟通、声调、肢体动作、态度、响应时机、语气强度等;语言部份较常以简单的「好」、「坏」来表达。类别情绪,则是可以用词语标示出来的情绪种类,如:悲伤、生气、恐惧、高兴、惊讶、厌恶或羞愧。


心理照护
此阶段孩子已经有较多词语、短句,通常可以透过自发性的表达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在情感需求上,照顾者也较容易透过孩子的表情、语气、动作猜到孩子的感受。然而,当照顾者询问孩子「怎么了?用嘴巴说」,仅管孩子此时已有短句的发展,但面对与感受相关的问题,仍多使用「好/不好」来响应,此时照顾者可以带着孩子试着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自己的感受,仅管只是模仿你的话语也没关系,例如:我好开心、我好生气、我好害怕、好恐怖喔,这一类简单可反映感受的短句皆可使用。
【3-4岁】

[睡眠]-午睡固定期

睡眠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