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峰网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小米王腾:#REDMI手机11年总出货量达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长安汽车拟2026年交付无人配送车#,#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第一批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已经就位#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雷峰网

腾讯云的反击序幕

雷峰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29 12:41

正文

300 + 明星创业公司,3000 + 行业人士齐聚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 GAIR 2017,一 同见证 AI 浪潮之巅!峰会抢票火热进行中。读者有专属送票福利活动哦,详情见文末! 


腾讯又要跟阿里开始“掐架”了,下一个关键战场是“云”。


一周前的6月21、22日,腾讯在深圳再次举办了一年一度“云+未来”峰会。作为腾讯云每年最抢镜的一次集中露出,腾讯CEO马化腾跟2016年那回一样也出现在了峰会现场,甚至还请来了素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的Michael Jordan。从全局来看,这次峰会的规模、嘉宾重量级、业内影响力比上一年更胜一筹。


但在同样的名字之下,这一反映整个腾讯在“云”方面进展的峰会也在潜移默化地透露出新的目标——追赶阿里云


终于“未来”的腾讯


虽然腾讯云峰会取名“云”+“未来”,但它在2015、2016年其实一点都不“未来”。

2015年的峰会上,不仅腾讯CEO马化腾并没有出现,就连峰会上分享的人大部分也都来自腾讯内部,分享的内容更是主要停留在云技术能力的展示上。

到了2016年,峰会有所升级,云技术分享的内容进一步加多,同时还请来了腾讯云的多位客户进行“现身说法”。而在专场环节中,除了传统的金融、互联网+、大数据、云安全之外,还一口气请来了5个直播平台的CEO、CTO,办了一个“直播+”专场。


这实际上与2014年甚至更早的腾讯云峰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旧只是提供传统计算、存储、带宽等资源的云


反观今年的“云+未来”峰会,一下子涌入了很多“新元素”: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语音助手等等。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嘉宾阵容上,扮演马化腾“僚机”从2016年的郁亮、俞敏洪、方洪波,变成了今年的“人工智能教父”Michael Jordan、华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张首晟。


这两位大牛中,Michael Jordan不仅是美国人工智能学界重要推动者,还是人工智能领域数位专家学者的老师。而院士张首晟则在新材料的研究、科技创投领域都有深厚的经验。他们每天所在做的,都与“科技的未来”息息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Michael Jordan本人在今年5月底实际上已经和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签约,成为后者科学智囊团的首位成员。根据雷锋网在专访中的了解,目前Jordan并没有除了峰会之外其他的项目会与腾讯云合作。

 

除了学者之外,一大批着眼于未来业务的初创公司也首次出现在“云+未来”峰会当中。比如第一天主峰会中主攻自动驾驶的驭势科技、互联网造车的蔚来。而在峰会第二天的主题专场中,也出现了“AI大数据”、“AI小微”这两个新分区。


主会场门口停着的蔚来汽车EP9(属于马化腾)

贯穿整个峰会的“未来”话题和讨论,终于让腾讯云峰会本身变得“未来”。这对于长久以来“专注”在自家产品上掘金的腾讯来说,已是一个相当不小的改变。


内功有火候,但是依旧限于腾讯内部


尽管众多重量级、代表着未来的嘉宾和邀请公司出席,但同时也对比出了没啥进展的腾讯云本身。

在这次“云+未来”峰会之上,第一天主峰会上的外来企业真正和腾讯云有业务合作的寥寥无几。而在马化腾之后上台的Jordan和张首晟,他们的身份主要还是科学家。最为直观的结果是,绝大部分到会媒体在参加完上午的峰会就“没了影子”,到场观众也比上午少了不少。


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产品负责人邱跃鹏

能够与腾讯云的新进展对应的,是主峰会上的“腾讯云新品发布”。主讲人是是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产品负责人邱跃鹏。不过并没有大家所期待的“新内容”,更像是把5月底在贵阳召开的数博会上的内容重复了一次。


因为内容并不新,再加上当天现场的时间控制问题,原定55分钟的这一环节被压缩到了20分钟,仓促结束之后,观众和媒体就作鸟兽散,纷纷去吃中午饭了。


相比之下,第二天主题峰会倒是有不少内容:包括腾讯云的内部布局,比如腾讯云在不同方向上的职能部门;频繁出现在各大专场中的签约仪式;细分领域的圆桌讨论;针对开发者、透露出腾讯内部发展侧像的“鹅厂解密”。


而这其实也是腾讯云一贯的风格——躲在腾讯错综复杂的产品“森林”之后,默不作声的为他们赋能。


“偷跑”的阿里云


提到中国的云市场,自然不可能不提阿里云。今年5月17日,IDC发布了一份最新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的调研数据。其中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0.67%,超过第二名到第十名的市场规模总和。



说来有趣,今年2月美国市场调研公司Synergy Research也统计了2016第四季度全球范围内的云服务市场份额,其中亚马逊旗下的AWS占比同样刚刚突破40%,微软、Google、IBM三家加起来也不过22%,随后的10家企业占比只有19%左右。整体格局与中国国内的情况异常相似。

但在单纯的市场占比之外,中国云服务企业的巨大前景依旧存在,以阿里云为例:整个2017财年阿里云的营收为66.3亿元,仅占全财年营收1582.7亿元的“冰山一角”,而且同一年亚马逊的AWS的营收已经上升到了122亿美元。

起步时间是能够形成如此之大差距的关键之一:AWS正式成立于2006年,而阿里云则是2009年成立。


而在2010年深圳举行的那场IT峰会上,BAT的三位老大也曾针对云计算有过一次集中对话,当时三位大佬对于云计算的看法与现在并不完全相同。李彦宏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觉得云计算要几百年才会变为现实,马云说不做云计算就会死。



实际改变也在2015年来到,阿里云也对自己一年一度的峰会进行了改名操作:从“开发者大会”变成了“云栖大会”。定位的描述更为“要命”—— 描绘云计算发展趋势和蓝图,展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生态全景。

力度更是空前,一口气在北京、成都、武汉、重庆、杭州、广州、上海连开7场,时间跨度长达7个月。而后的2016年跟今年,云栖大会已经变成了一年开8场,时间跨度基本覆盖全年。


最为要命的是,阿里云最早意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云技术所带来的改变——以前云是可有可无,现在云是非有不可。


阿里向左,腾讯向右


前几天,京东市值“将要”超越百度市值曾掀起一阵波澜,有不少人在惊呼“BAT要变成ATJ”了。


最终没能成功的结局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但不可否认的是,BAT中后两者的确紧紧地“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红利。不过在方式上,腾讯和阿里的侧重还是有所不同——腾讯继续想办法圈住用户,阿里则是尝试服务升级。


而且客观地说,腾讯圈住用户(QQ)的动作在先,阿里则是在打造服务来“抢生意”。这也给腾讯本身留下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目前的产品究竟还能圈住用户多久?阿里云直接给用户打造服务,以及为其他创业项目、公司提供服务的方式会对腾讯造成多大冲击?


相信两位马总肯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即便马化腾嘴上可能说着“不在乎”,他必然也不会拿目前腾讯350亿美元的市值去冒险。因此最简单可靠的策略依旧是腾讯所擅长的“借鉴与跟进”。


追,路还漫漫


追上阿里云这个任务对于腾讯来说的确非常艰巨。关键点有3个:规模、服务、人才。

首先是就阿里云现在的云服务能力,从满足阿里本身中国第一大电商平台出发的阿里云在硬件设施,实际服务能力方面无出其右。这样庞大规模的云也为进一步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和帮扶。


如果没有自身电商业务的快速成长,阿里云也无法成长为现在的样子,甚至不知道能否存活。


第二个是服务的能力,除了云端最基础的硬件资源之外,云服务依旧在向着简单化、层级不断融合的方向发展。这些软件方面的努力腾讯云或许也有做,但阿里云积累更深厚是不争的事实。


雷锋网总结:怼怼更健康


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较量天天都在进行,云市场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因为互联网巨头之所以能够成为巨头,并不只是因为他们钱多,关键还是在于“赌”未来、“赌”发展。要不然“专注”投资未来,连续亏损20年的亚马逊也不会成为千元股了。


究竟云市场的战争,阿里和腾讯谁将成为胜者?答案只有时间能够解答。他们甚至有可能都会成为输家,毕竟亚马逊的AWS已经在全球市场拿下了40%的市场份额。


但至少,腾讯终于要在云市场这个未来“主旋律”下有所动作了,动总比不动好。 


读者福利


6 月 28 日 5 张直减 500 优惠券免费领取,仅限「参会门票」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