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锦缎
为上市公司提供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UNStudio / ... ·  18 小时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印尼TropiBox Kochi住宅 ·  昨天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加拿大Biblio住宅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机会来了!新春招聘专场之北方地区 - ... ·  4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比利时Herto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锦缎

人最大的贫困,是认知贫困

锦缎  · 公众号  ·  · 2024-06-04 07:48

正文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1
诸多影迷心目中的神剧《肖申克的救赎》,其中有一个人物我印象最深刻。
布鲁克是图书馆的老管理员,已经在监狱呆了50年。
布鲁克假释出狱,不能适应监狱外的正常生活,最后上吊自杀了。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认知牢牢禁锢着。”
这所监狱无形无色,却牢牢控制了我们的人生。
大脑有很多潜在的管理员,在默默管理我们的认知。
这些管理员,给了我们种种思维偏见。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犯了这么多错误,是因为某些思维偏见导致的。
人最大的贫困,是认知贫困。
电影《1942》里面一段经典对白。
财主范殿元说:
“等我到了陕西,立住了脚,那就好办了。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长工拴柱说:
“好啊,东家,我到时候还给你当长工!”
赚到过大钱的人,即使破产,不出几年,也许依然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他有怎么可以赚到大钱的认知。
在认知贫困的人群里边,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非常爱学习,他们热爱学习干货。
只可惜,这种人也可能是认知最贫困的人。
为什么爱学习干货的人也可能是认知最贫困的人呢?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爱学习干货的人呢?
如果是,恭喜你,你来对了,继续看下去,保证你不会失望。
我之前多次提到 跨界思维 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 行业长期存在,需求变化很小,行业规则固定,那么专业化是最好的途径 ,完全可以忽略其他行业的知识,发挥一万小时定律,只看本行业的干货。
但是,这样的行业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只可惜,答案是后者,越来越少。
可以说, 所有牛逼的公司,到头来都是被外行打败的。
因为外行发起了颠覆创新,打败了一条道走到黑,优势变成包袱的内行。
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对汽车行业的干货懂得比任何一个汽车行业专家多吗?
肯定不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你深耕的行业都要彻底消失了,再专业有毛用?
例子太多了。
在数码相机时代,柯达这个胶片老大被外行颠覆,这些外行搞出的新技术,拍照直接就不需要胶片了,数字化了。
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这个功能手机老大被外行颠覆。苹果之前并不是搞通信的。功能手机的牛逼公司,西门子,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他们也都是全球最牛逼的通信设备公司,只可惜,苹果这个通信设备的外行笑到了最后。
一个只喜欢看本行业干货的人,往往也推崇专注,极简主义。
他们本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深深的思维偏见,除了行业干货,其它都是噪音。
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一样的观点呢?
这是你犯的第一个致命错误:
忽略了其它行业的潜在颠覆者。


02


只喜欢看本行业干货的人,他们犯的致命错误只有一个吗?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
所有的干货,都是术的层面。
术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术随时在变,而道才是不变的。
一个天天研究干货的人,可能忽略了自己在道方面的认知缺陷。
我曾经在以前文章 里边提到一个案例:
“每天早晨,当高中数学老师马库斯·斯隆走过布朗克斯区的学校时,他都会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快要完蛋了。
通过纽约州政府考试的数学部分是获得高中文凭的要求之一,他所在的市中心的小型公立学校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毕业率大幅下降,从76%跌到53.6%。
整个州政府考试的平均水平是77%的学生能够达到数学部分要求的及格线,但是在斯隆的学校里,只有39%的学生合格。
这些学生数学成绩这么差,是学生的智力有问题?还是学生的学习不够勤奋?
学生的智力是先天因素,我们没办法控制,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勤能补拙。
别的老师都在用同一个方法,题海战术,让学生做更多的考试题,但是根本不奏效。
斯隆带了一组九年级和十年级的学生,到弗里克美术收藏馆参观。 学生们讨论观察的过程,完成关于“他们看到了什么”的笔记作业。 斯隆把学生分成小组, 要求他们把自己小组观察到的东西告诉所有来参观的同学们。
斯隆的学生通过 专注细节观察的训练 后,当年的州政府考试中,达到合格线的学生比例上升至44%,而且在之后的一年,又上升至59%。”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大部分人最常见的问题。
学生学习成绩差?那肯定是不够勤奋,需要采用题海战术。
聪明的人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原来不是学生不够聪明,不够勤奋,而是他们还没有掌握观察细节的能力。
观察细节的能力?
难道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天然具备的吗?
错了!
大部分人其实都不会观察细节,他们视而不见。
举个例子,福尔摩斯见到一个陌生人,他能观察到很多细节,甚至推断出对方的职业,性格,工作经历。
普通人会拥有像福尔摩斯这样的观察能力吗?肯定没有。
再比如,销售高手看到一个人,能观察到很多细节,譬如某个人左右胳膊不对称,他就推断这个人可能善于打网球。
客户身上的衣服,配件,珠宝首饰,有没有纹身,他办公室的布置,办公桌上的摆设,墙上的挂画等等,这些细节都非常有价值,可以推断客户的性格,职业生涯,喜好等。
普通人拥有销售高手这样的观察能力吗?肯定没有。
我之前也提到过, 牛人和小白最大的区别在于,同样一个现象,小白只看到浅层特征,牛人可以看到深层特征。
观察细节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掌握这个能力,对很多重要的细节视而不见,他们还很骄傲,以为自己的眼睛可以洞察一切。
我之前有一个不错的例子。
一般人看书,会仔细看书中的插图,注释吗?
恐怕都不会看。
我在看迈克尔波特的经典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时发现五力分析图中有一个单词, pull-through,它的意思我搞不懂 。这个词只在插图中出现了一次,书中没有任何文字解释它的涵义。
我在网络上到处寻找资料,发现资料很少,最后我终于搞懂了这个词的意思。
这种只在插图中出现过一次的细节知识,很多人估计都会错过,因为他们看书没有太仔细。
我以前也说过,很多牛人喜欢 看财报,合同的注释 ,而普通人往往会忽略这些 不起眼的脚注
除了注释,插图之外,书籍的前言,序,尾声,参考书籍列表,附录等等,都可能藏着宝藏。
很多书,我喜欢看英文原版,因为中文翻译往往有错误。
前不久我再次阅读经典著作《寻找投资护城河》,发现中文版也存在明显错误。
那么一个只学习中文版本书籍的人,他会知道自己学到的某个知识是错误的吗?
一些国外的名人名言都是以讹传讹,有多少人会去看国外名人原来说的究竟是什么话?
我个人一般不太喜欢去亲身调研,效率很低,如果不懂行,也很难看出门道。
但我喜欢看公司的官网,电商网站,公众号,各种社交账号等。
当年我最得意的一件事,我仅仅通过浏览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安芯(HK1149)的官网就知道这个公司造假。
当然,大部分公司的造假水平比较高,反而会在办公室,官网,公众号等散户容易接触的渠道进行专业的包装。
因为公司管理层知道,很多散户看不懂财报,但是散户会看 公司的办公室环境是否上档次,官网是否华丽,公众号上的软文是否激动人心等等。
牛逼的罪犯总会故意留下某些线索,误导侦探的判断。
神探需要摆脱罪犯的误导,去观察其他人不会关注的地方,从中寻找线索。
企业也是一样的, 越需要忽悠投资者的企业,也越有动力去包装自己 ,让自己看起来高大上,牛逼哄哄,把投资者伺候得很爽,吃好喝好,临走前还送你一袋子礼物。
我之前也提到过案例,聪明的投资者会去观察 企业老板,中高层是否节约用纸等细节 ,来判断企业的竞争力。
成本控制力是绝大部分企业,甚至包括可口可乐这种品牌溢价能力最强的消费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以, 多从成本控制角度去观察企业管理经营的各种细节,比起听管理层天花乱坠的吹牛有价值得多。


03


观察事物细节的能力,只是人类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
其实人类应该还掌握很多其它的基础能力,例如情绪控制能力。
很多投资者天天研究投资的各种干货,但是他们可能忽略了,人性才是投资最重要的道。
最牛逼的投资者,首先在 人性方面是与众不同的。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这句话太简单了,以至于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是自动忽略。
他们觉得,自己早就会了。
其实,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太反人性了。
当股市崩盘时,很多人都是心惊胆战的,甚至不经思索,就开始割肉自己的持仓。
我和别人讨论问题时,经常说一个观点, 你不要说你自己怎么样,要用实践去证明。
譬如你说你不好色,那好,把你送到一群裸体美女面前,你证明给我看。
你说你勇敢不怕死,那好,把你送到被围城的城墙上,看下面千军万马射箭过来,你尿不尿裤子?
我自己以前看恐怖电影,总觉得主角太怂了。
后来在非洲,有一次被持枪抢劫,头上顶着一把枪,我忍不住两腿颤颤发抖,我终于明白,电影上的主角不怂才是不正常的。
修炼人性,是一辈子都需要的工作。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最大的缺陷并不是对金融投资的知识和行业干货掌握不够,而是自己的性格不行。
很多性格,思维方式,思维偏见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我们理性大脑甚至都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可能是潜意识层面的。
我以前多次引用一个例子。
曾经和一个同事去药店买药,她要买维生素保健品,我给她推荐了便宜实用的浙江医药旗下的产品,因为这个上市公司我研究过,比较熟悉。
她却不为所动,转身买了农夫山泉集团养生堂品牌的产品。
人家包装漂亮,品牌响亮,价格贵。
有些消费者就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买大牌子安心。
他们已经彻底被品牌洗脑,看到价格贵的,包装漂亮的,牌子著名的产品,就会天然觉得是好东西。
殊不知,大品牌的东西一定好吗?并不是。
我曾经在2021年就指出有些著名酱油品牌的配方含有苯甲酸钠这种成分。
而媒体上大规模报道这个事情是在2022年。
每次看到一篇心理学文章,你可能觉得,心理学有屁用,尽是忽悠人的,行业干货最实在。
你真的思考过自己有哪些根深蒂固的思维偏见吗?
查理芒格为什么重视各种心理学知识?
不研究心理学,怎么可能搞明白自己身上有哪些思维偏见呢?


04


除了人性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很多干货只是术,很容易失效,变成噪音。
等一个干货大家都知道时,他往往已经丧失了意义。
只可惜,一些爱学习干货的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追求术,追求干货,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他们天天忙于看别人的每日复盘,那个股票涨了是什么消息驱动,这个股票跌了是什么消息驱动,天天忙的和小蜜蜂采蜜一样,一刻不停歇。
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干货,有价值。
拜托,你所认为重要的东西,都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东西,你始终没有注意到。
紧急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事情不紧急。
你每天看的复盘,点评,大部分都是噪音而已。
在长期维度上对一个行业和公司具有重要性的事情并不多,这些才是有价值的信号。
如果你真正看懂了这些长期维度上决定行业格局的信号,完全可以忽略大部分短期维度上的噪声。
像华为这样的牛逼公司,他们的领导层天天忙于研究务实的行业信息吗?
错了,他们经常召开务虚会,研究很多不着边际的问题。
务实的事情,让中层,基层去干就行了,那些东西都是按部就班,很难有大的变化。
只有务虚的东西,是最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
你不知道突然哪里冒出来一个跨界的竞争对手,颠覆公司。
你不知道哪天美国突然制定一个政策,就让公司陷入致命危机。
十多年前,任正非就发文章表示美国可能会有断供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危险,恐怕其它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只会觉得任总杞人忧天。
我之前说过 ,很多牛逼的欧美投资大师都是哲学高手。
因为哲学是天下最务虚的学科。
换句话说,最没用的。
但是哲学是天下最烧脑子的学科,因为他完全是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哲学概念。
数学,你还可以数数手指计算。
哲学,纯粹是空气中冒出来的概念,空对空。
抽象思维能力不行,你是压根无法搞懂各种哲学概念的。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早已经做过了很多社会实验,证明很多人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只能理解自己现实生活中见过的东西。
我在以前文章 中介绍了一本书,比尔盖茨推荐的《成长的边界》。
书中列举了国外科学家做过的社会实验,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完全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他们不掌握“形状”这个抽象概念,不觉得实线画的正方形和虚线画的正方形有相似之处。
对于抽象的事物,他们更加没有逻辑推理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