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车言论
原“颜宇鹏-车言论”,2017换新名字“大家车言论”。聚拢更强汽车大咖阵容,真人真话,道出专业与真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L频道  ·  号称AI汽车的小鹏P7+,到底有多强? ·  5 天前  
汽车商业评论  ·  金九银十,别让一个月48款新车淹没了他们的言论 ·  5 天前  
芝能汽车  ·  Cerebras Systems ... ·  1 周前  
百车全说  ·  空间魔术师,体验吉利星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车言论

看袁老湿如何谈笑风生玩转特斯拉Model X

大家车言论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4-11 07:46

正文

本文来自大家cars-ID: 袁啟聰 的帖子。喜欢记得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优化汽车生活吧~



他们说我有强迫症,每当看到手机电源储备少于50%,就会浑身不自在,千方百计得找个电源,不充过80%以上,饭都吃得不香。所以,当我拿到一部续航里程不足一百公里,储备电量少于1/3的特斯拉Model X时,可把我给难受死了,哪怕已经是晚上11点,相比回家睡觉,我更需要缓解“电量强迫症”,我知道在广州海心沙停车场有一排特斯拉专用充电桩,赶紧去!


充电口相当隐蔽,藏在尾灯的一角,怪我没做足功课,一通好找!


我原来的计划是,把车留下了充满电,第二天再去取车。这部Model X 90D,充满电大概有450km的续航里程,大概能满足我这几天的试驾需要。可是,来到海心沙一看傻眼了,都那么晚了,8套充电桩居然满座,还有两部Model S在一旁等候。这让我很意外,充电和加油不一样,加满箱油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事情,而充电短则3小时,慢充要10小时,在现场等?时间成本也太高了吧?



更让我觉得意外的是,8部正在充电的特斯拉,大部分车主都在现场,或“葛优瘫”在车内玩手机,或在后面的空地上抽烟聊天,我立刻凑了上去,心中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他们。


原来,海心沙停车场内的8个充电桩,属于“超级充电桩”,2.5小时左右就能为一部车充满电。毕竟大部分来充电的车,都不会彻底用完电再来,所以一般充一个小时就可以把车位腾出来。对了,我原来打算把车留下充一晚的想法,原来也是错的,公用充电桩原则上是为了应付临时充电需要,免费使用,但车主间约定俗成不能长期占用,如果我真的把车停一晚在这里,就会升级为公德心问题,肯定会被其他车主骂死。


超级充电站可以在2.5小时完成充电,根据不同的用车需要,Model X还可以在电脑中设置允许充入的最大电量,如果没有长途行车需要,维持电池的“半饱”状况,能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在深圳,特斯拉卖了很多,充电桩已经车满为患,公用电桩往往得等上好一段时间。虽说政府配套有电桩,但接口标准是一个问题,还有就是特斯拉提供的是免费的,这会导致供求失衡。


就这样,拿到车的第一晚,我折腾到凌晨3点回的家,朋友圈多了几位特斯拉车主,最关键是Model X充进去了三百多公里,加上我原来剩下的几十公里,周末早上开着这部“来自未来的汽车”(我读一年级的儿子说的)出门,神清气爽。

好消息是,哪怕这是一部浑身都是新技术新概念,也是全球唯一一部拥有骚包鸥翼后门的电动车,但要把它开动,不需要任何特别技巧,就像开一部奔驰一样。


是的,很容易就能发现,特斯拉车厢内有奔驰留下的痕迹,例如一模一样的换挡拨杆,再例如整一个车窗开关控制总成。之前有人告诉我,特斯拉的底盘部分,是奔驰帮忙做的,但这个说法并不能得到任何确凿的证据。


别忘了,特斯拉是一家骄傲的互联网汽车公司,我敢肯定,马斯克心里藏有一个小秘密,他“看不起”这些传统汽车行业巨头,无时不刻不想着要革他们的命,大家现在还可以在最新款的特斯拉上看到来自奔驰的零件,说不定这是马斯克留着来“恶心”奔驰——这个传统汽车领域的大佬:你也只能给我造几个开关罢了……


原封不动来自奔驰的零件。



为了确保开扬感,鸥翼门上方的车顶为玻璃,加上车头超大风挡玻璃,乘客不会有憋屈之感。



延伸至头顶的大风挡玻璃超级赞,内饰风格个Model S是一致的。


7座是真材实料的,当能不能坦然坐下7个人?嗯,这是另一件事情。



内饰不陌生,基本上和Model S相同的套路,但Model X拥有正经的7张座椅,不过从车内后视镜看过去,后排5张全尺寸赛车座椅,把车厢挤得满满的,尤其是最后两张,我尝试过钻进去,那种憋屈劲儿,一公里都嫌多。也就是说,7座不过是一个功能卖点,更牛逼的,是Model X拥有一对嚣张的后“鸥翼门”,哦,对比起,特斯拉希望我们叫它做“鹰翼门”。“鸥翼”也好,“护翼”也罢,总之Model X门一开,即刻变身目光收割机,如果你是车主,怀着这颗扑通扑通强烈跳动的虚荣心再问问自己:100万车价还贵吗?


开启的不是鸥翼门,而是一台“目光收割机”,虚荣心如果能折算价值的话,超过100万,妥妥的。


不瞒你说,试车前我对这类车是有偏见的,这种感觉好熟悉,像极了十年前传统菲林相机过度数码相机时的焦虑。我曾经也是一名摄影师,从尼康F2、FM2开始,到后来的F100、F5,负片正片大画幅各种,什么兼容度、颗粒度、饱和度,种种说出了都是逼格满满。刚有数码相机那会儿,我可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者,批评数码相机成像数码,层次单薄,按下快门没有仪式感。直到一天,杂志社忽然改了出版流程,要大家换数码相机,我换了一部F100,居然还不到一周时间,我就习惯并爱上了数码相机的便利高效,而我原本插在“传统相机派”的那面旗帜,算了,权当情怀吧。


现在回头想想,我们为什么会抗拒?是因为“门槛”!菲林年代,做一个摄影师是有门槛的,这不仅仅是创意活,还是技术活,按下快门开始,还有后期暗房处理,从小白到资深,没几年功夫是不可能的。但有了数码相机和PS,有慧根者两天变大师,这不免让“老炮摄影师”感到恐惧,因为新技术,后来者可以轻松抢走饭碗和地位,太可怕。


传统汽车行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到了“工业革命”的临界点。特斯拉是和苹果一样的新兴者,那谁会成为像“柯达”一样的被淘汰者呢?太多传统汽车企业,和当年的柯达一样,家大业大,看似航空母舰,时代进步,一步跟不上,大楼坍塌,说不定快得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呢!


每一张座椅都是电动可调,而且造型用料都很讲究。


试驾Model X的几天,我承认我被他说服了,这部车打动我的,并不是某一个细节,是一整套“驾驶程序”:我只需要腰揣钥匙走进车子,车门会礼貌地自动打开,优雅地入驾驶座,踩住刹车的同时,车门自动关上。这个过程看起来是小聪明,但Model X拿捏得是恰到好处,遍布全车的感应器,能确保所有自动程序智能安全,开合角度,避开障碍物,防止夹手等等,结果是这个过程被包装得不工业不冰冷,有通人性的神奇。


相比i8之类的“新概念”电动车,静止时的特斯拉,无论是S还是X


在“驾驶”环节上,我愿意给Model X打高分,车架用轻质合金材料制造,最重的电池平铺于车底,骨架轻盈下盘厚重,先天上就解决了传统汽车重心高和不平衡的难题。我把Model X开到维修厂升高看看,车底基本是全平的,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空气动力形态,空气悬挂搭配全铝合金摇臂,档次一点不比S级轿车差,别看Model X身材高大,而且有超过2吨的体重,拐起弯来并不含糊,稳稳当当,特别贴服。通过车内的控制程式,Model X的悬挂高度多级可调,必要时,把它当成一部四驱SUV使用也是妥妥的。


全平车底,也是电池的位置,有效平衡车身重量,重心也可以降低。


更迷人的是动力,这是一种静谧神秘的力量,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厚实,即时的动力响应,5秒内完成破百冲刺,极速250Km/h。我努力在脑袋中搜索一部能提供接近驾驶体验的汽油汽车,S600?只能说是接近,宾利欧陆GT?嗯,有点像了。


悬挂结实用料高级,配合高低可调空气悬挂,完全符合一部高级车的行驶质感。


粗壮的后悬挂摇臂,同样适用铝合金材料。



行驶过程中,只需要设定一个最高车速,再把定速巡航拨杆往内拨两下,就能启动“自动驾驶模式”,噢,我又说错了,出了几次交通意外后,特斯拉把这个功能改名为“转向辅助模式”。这套系统和我们熟悉的“ACC主动巡航+车道偏移系统”类似,但功能更加强大,增加了“变道超车”功能,还有前车跟随功能。这套系统原理并不复杂,通过布局在车身四周的感应雷达,还有一个3D摄像头,就基本可以搞清楚本车在车流中的相对关系。在路面画有线路的时,摄像头扫描线路限定行车轨迹,在没有线时,则通过追随前车行驶轨迹的方式继续行驶,超车变线时,也无需接管方向盘,打转向灯就可以自动完成。





我还做了一次试验,挑选在周末下午2点左右,这时候车流量适中,路线是广州内环路A线。结果让我满意,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抱歉,我还是觉得用这个名字写文章特别帅)后,我完整地在内环上开了一圈,全程27公里,我只在两个急转弯接管了方向盘,Model X能应付80%以上的路况。


控制杆布局和奔驰是一样的,定速巡航拨杆往驾驶员侧拨两次,就能激活“自动驾驶模式”。




通过感应器和摄像头,车子在车流中的相对位置,都可以在仪表中显示,实测这套系统能最多探测到5部障碍车,而且还能准确识别障碍车是大车还是小车。


不过,你先别高兴,接下来要特别提醒大家,我发现这套系统依然有明显缺陷,实测以下几种情况会失效,有可能导致严重意外:

1,连续盘旋上下坡路段。这种路况多见于城市立交,Model X会转着转着忽然就“发神经”,方向盘猛地往弯道内侧转向,特别吓人;

2,弯道中没有前车可供跟随,而且路面画线不规范时。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系统”的两套运行逻辑都无法有效工作,车子很容易就晕菜;

3,旁车强行加塞时,车子很可能会无视直接顶上去。我觉得这种情况不能怪特斯拉,彪悍无礼的驾驶风格,美国欧洲都要比中国少很多吧。






不管怎么样,特斯拉一定是目前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量产车,特斯拉的粉丝以此为豪,但我却有不同看法。特斯拉赖以实现智能驾驶的软硬件,事实上并不新鲜,更不是什么特斯拉的独门秘诀,雷达、3D摄像头、电子主动转向等等基础硬件,各大一线汽车品牌早就拥有,只是没有把功能全部“释放”出来,装配在量产车上罢了。



这就是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车企的根本差异!上文我提到的缺陷,都是可以轻易试出来的,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事故,虽然特斯拉已经反复警告,这只是“辅助转向”功能,驾驶依然需要车主专注完成。但我认为这根本只是为了在法律上减低风险的免责声明,和印在香烟包装上“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是相同作用。而传统车企,例如奔驰,我无法想象一部奔驰,可以允许一部量产车的某一项功能,有机会导致驾驶意外,传统车企一定是以驾驶安全为最大优先级,开车时连DVD画面都要屏蔽,而在特斯拉上,我是可以右手使用高清大屏幕上网,左手拿着一杯咖啡,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把腿翘起来,而这一切功能在启动之前,连一句警告声明都不会在屏幕上弹出……



THE END……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