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药说药
姓药的来说药,带你进入最深层次的医药领域,把握医药动态,了解最新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药说药

核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小药说药  · 公众号  ·  · 2025-02-28 06: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01 -

引言

从居里夫人实验室的镭元素,到如今靶向摧毁癌细胞的 微型核弹 ,核药跨越百年时光,实现了从放射疗法到分子级精准打击的蜕变。它不仅是现代医学的 火眼金睛 (诊断),更是对抗疑难疾病的 终极武器 (治疗)。

在全球医药创新的浪潮中,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巨大的研发资金、尖端技术的突破,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正推动着放射性药物的开发进入全新高度。放射性药物正成为各大制药巨头竞相投资、加速推进的核心赛道。

- 02 -

核药:诊疗一体化的“分子手术刀”

核药(放射性药物)本质是搭载放射性同位素的 智能导弹 ,借其释放的射线实现疾病诊断或治疗:

诊断赛道 :如氟[¹⁸F]脱氧葡萄糖(FDG),通过与PET-CT等设备结合,显像追踪肿瘤代谢活性,实现“眼见为实”的精准定位。

治疗赛道 :如镥[¹⁷⁷Lu]标记药物,利用射线定向破坏病变组织,兼具低耐药性和高靶向性优势。

核药的独特价值在于其 诊疗一体化 潜力,例如钆 [⁶⁸Ga]/镥 [¹⁷⁷Lu]双核素标记技术,可在一次用药中完成诊断与治疗。

- 03 -

百炼成钢:核药发展的里程碑突破

1. 早期探索(1900-1950s)

1896 年,贝克勒尔在伦琴的研究引导下发现了铀盐中的 神秘射线 ,放射性物质开始进入科学界视野,并逐步延伸到医学领域。

1941 年, 131 I 首用于甲状腺疾病治疗,核药雏形初现。

2. 技术奠基(1960-1990s)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 Cassen Hal O.Anger 分别研制成功了闪烁扫描机和 γ 照相机,是核医学成像设备突破性的进步,自此核医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 世纪 70 年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SPECT )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PET )面世,标志着核医学成像设备的临床应用初步形成。

1975 年,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为靶向核药提供 导航系统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人们把核影像设备与 CT MRI 等相结合,优势互补,再一次大幅提升了核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3. 精准医疗时代( 2000s- 至今)

2002 年,首个放射免疫疗法药物 90 Y- 替伊莫单抗( Zevalin )获批,开启淋巴瘤靶向治疗新纪元。

2013 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 alpha 粒子核素药物“ Xofigo(R) ”被批准并上市,该药物被认为是一种颠覆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延长转移性骨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2018 年,核素药物“ Lutathera(R) ”获批,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 Lutathera 减少了肿瘤体积达 65% 以上,同时疗效更持久。

- 04 -

研发现状:RDC领跑,中国加速追赶

RDC 是一种将精准靶向分子 ( 单抗或多肽 / 小分子, Ligand) 和强力杀伤因子 ( 核素, Radioisotope) 用连接臂 (Linker) 螯合剂( Chelator )偶联在一起而设计开发的药物形态;得益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 RDC 可实现高精度诊断及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不易耐药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核药靶向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国际市场各大 MNC 动作不断:诺华已上市两款治疗用核药,分别为针对神经内分泌瘤的 Lutathrea 与前列腺癌 Pluvicto ,并通过不断收购成为跨国药企中的核药龙头;礼来 14 亿美元收购 POINT ,针对前列腺癌的核心管线 PNT2002 推进至 III 期临床,在研管线正进行新靶点 FAP- α的尝试; BMS 41 亿美元收购 RayzeBio 进军核药领域,开发基于α 粒子的 RDC ;强生曾领投核药企业 Fusion 、引进非靶向核药 NBTXR3
国内相关公司也在逐渐布局,加速追赶的脚步。国内核药领域目前形成东诚药业与中国同辐双引擎的局面,东诚药业已上市系列诊断用核药与治疗用核药,在研管线中重磅产品诊断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 18F-APN-1607 正在 III 期临床。中国同辐背靠中国核工业集团,全产业链布局核药领域,在研管线涉及多个诊断用与治疗用核药。恒瑞医药 4 款核药进入临床阶段,其中两款已经进入 III 期临床。远大医药通过收购 Sirtex 公司,引进 Telix 公司产品,以对外合作的方式布局 RDC

- 05 -

千亿蓝海:核药市场即将井喷

放射性药物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预计将显著增长。根据 Precedence Research 的预测,全球核医学市场在 2023 年的规模约为 106.5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显著增长至超过 314.4 亿美元。从 2024 年到 2033 年,核医学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将达到 11.45% 。在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也在快速扩张。根据国家核安全局的报道,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的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 260 亿元人民币。

这些变化源于:

临床需求爆发: 癌症与老龄化驱动的刚需,中国前列腺癌患者 5 年增长 40% ,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提升,核药在精准诊疗中不可替代。以诺华 Pluvicto 为例, 2023 年销售额达 9.8 亿美元,年增长 262% ,验证 诊断 - 治疗 闭环的商业价值。

技术突破 粗放放疗 精准靶向 ,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 270 余款 RDC 新药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全球 RDC 新药处于临床 I 期的管线数量超过 100 条,靶点覆盖 PSMA SSTR HER2 等。此外,随着新技术的融合交汇:纳米载体提升核素递送效率, AI 辅助放射性剂量优化,微流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张。

政策与基础设施完善: 2002 年首次装机以来,截至 2017 年底,我国仅配置了 333 PET/CT 2018-2020 年,三年内我国新配置了 551 PET/CT ,是前 15 年总和的 1.5 倍。预计至 2030 年增加至 2000 台,直接拉动诊断核药需求。

- 06 -

展望未来:技术攻坚与创新突围

核药的未来依然取决于技术突破和创新,一些方向已经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α 粒子疗法 :相比 β 射线, α 粒子(如 ²² Ac )射程短、能量高,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

片段抗体 :缩小抗体尺寸(如 Fab ),提升肿瘤穿透率;

多靶点 RDC :针对肿瘤异质性开发 PSMA+SSTR 双靶点药物,降低耐药风险;

- 06 -

结语:向核而生,照亮生命未来

核药的进化史,是一部人类用智慧 驯服 放射能的史诗。从作为武器的原子弹,到拯救生命的精准医疗工具,核技术完成了 武器到良药 的救赎。未来,随着新型靶点、同位素与递送系统的突破,核药或将重塑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范式。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核医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在改写人类对抗疾病的剧本。


公众号内回复“ADC”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抗体偶联药物:从基础到临床》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 “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 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 ,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