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结棍!102岁的上海总商会终于免费开放!曾见证老上海的辉煌!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8-08-25 19:57

正文

盼星星盼月亮

上海总商会旧址

终于对外开放了

即日起至 12月16日

采用预约参观制的方式

公众 免!费!开!放!

头条菌“眼疾手快”预约成功

先带大家一睹为快!



上个世纪20世纪初 的上海滩

是中国工商业最为集聚的地方

谈论那个时候的上海滩

苏州河畔 ,是不能饶过的一片记忆

而谈论那个时候的苏州河畔

上海总商会 ,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存在



可能只有少数老底子的上海人才知道

这个矗立在北苏州路上的老楼里

曾见证过多少上海滩辉煌


若想读懂这栋大楼,功课一定要做足

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

都承载着无尽的岁月沧桑



中国近代最早的“商业首脑机关”


静安区北苏州路470号——上海总商会旧址。


作为曾经的 “中国第一商会” 、出入过无数大佬的“豪楼”,这里的历史,纷繁的令人眼花缭乱。 头条菌帮大家捋顺了这段历史!快来看看吧~



△上海总商会界碑


上海总商会,作为旧上海最有影响的商业组织机构, 经历了清末、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 已经是近代上海经济繁荣与城市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3次改名、3次迁移、N次改造, 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反映上海工商业历史变迁的缩影。



1902年 ,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商会, 取名为上海商业会所,落址在大马路(今南京路)五昌里;


1904 ,遵“商部”命令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 公所会址迁到爱尔近路(今安庆路),并为上海商务总会沿用;


1911年 ,辛亥革命后,商 会所与商务总会合并, 成立上海总商会, 近代中国第一商会由此诞生。



△北苏州路入口处门楼


据《上海总商会新建议事厅开幕纪念册》记载, 总商会大楼当时投入经费约 白银十万余两, 聘请了上海颇有名望的英国建筑事务所 通和洋行 负责设计,是一座典型的后期西方古典主义建筑。


1912年破土,1916年落成,上海总商会至今已矗立102年。比外滩的许多建筑都要“老”哦!



新中国成立后,总商会又经历了数次变迁, 对其结构改动最大的一次在 50 年代末。直接改变了大楼原有的样子!


主楼顶部的坡屋面被拆除,加建了一层,屋顶则改成了水泥平屋面,三楼原本半开放式的阳台也全被封闭。北苏州路入口处的门楼,也同样被加盖了一座水泥平顶, 门楼顶部“上海总商会”几个大字因此被抹去!!


建筑风格也变成了“四不像”,心疼三秒钟☟☟☟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不恰当使用和年久失修,总商会建筑损坏严重,一度成为断壁残垣的“废墟一片”。又一个老上海的标志建筑,差一点离我们而去!


庆幸今人用心,开启了大楼修缮保护工作,拆除加建的楼层和屋顶,复原大楼本来的屋面建筑, 经过长达7年的维护,终于让总商会重现旧时风华



在总商会旧址的左侧,是 “上海总商会百年展” 的展厅,这里面详尽的展示了总商会的百年历史和修复历程。



历时7年,还原当年显赫盛世


1999年,原上海总商会主楼,被公布为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2004年,上海总商会主楼和门楼被公布为闸北区登记 不可移动文物;

2014年,上海总商会被公布为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上海总商会修缮工作完成, 历时7年,修旧如旧,还原了这百年的风云变幻。



作为中国第一商会,这里曾先后创造了诸多第一:

第一家商业图书馆

第一部商法草案

第一份《总商会》月报

第一个商务公断处

诞生中国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


作为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商业首脑机关”, 这里曾是当时显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会之地,见证了上海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和革命史。



在那个政权更迭,社会剧变的时代,它承担起了大量的社会职责。 疏浚河道,开学校,办医院,内护华商华人利益,外争中国主权。


无论是支持辛亥革命、抵制美货、应对金融风潮, 还是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它都处于时代的最前沿。


这里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曾在近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而如今,这些辉煌的历史,都镌刻在这栋静谧的大楼里,等着我们去细细品味。



大楼南立面外墙 ,横三段划分,以清水红砖为主, 饰以精美的预制仿石柱饰,具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特征,保存相对完整。



门口两边的青蓝釉面砖 ,已经102岁了, 百年的沧桑岁月为釉面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得砖面纹饰形成晕染的感觉。


同时,釉面砖由于内部应力不同形成冰裂状的,裂变裂片叠层,富有立体感。 这种釉变和冰裂的质感, 十分珍贵!



推门而入,第一眼看见的 就是前厅的 彩色拼花马赛克地砖, 经典的手工风格和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越过前厅,步入 议事厅 的瞬间, 大半个世纪前的繁荣盛景立马浮现在眼前。



高远广阔的大厅、线脚细腻的木制墙裙、 曲线优美的壁柱装饰、考究的回廊栏杆和扶手、英国制造的大型屋架及回马廊钢梁…… 无不透露着这里曾经的喧嚣与显赫。



如今的议事厅已经修缮完毕, 后期打算作为酒店宴会厅对外开放。上可直达三楼中餐厅、包厢,下可进入一楼酒窖。不过现在酒窖暂不对外开放哦~



连贯三层楼的 三跑大木楼梯 ,是上海少有的楼梯样式, 也是内部保留最为完好的构件之一,“菠萝头”样子的柱头形态饱满,做工考究。



竖杆是传统的中式楼梯栏杆做法、 花饰栏杆上的镶板和建筑立面窗山花、门券山花风格一致,看起来华贵中又带有一丝内敛的精致。



从门楼到主楼的这段路上有一面约30米长的 围墙 ,一半水泥墙,一半红砖墙,是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之所以保留这两种风格,是想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商总会的历史,进大楼里参观之前,可以先来这里看看哦~



百年风云转,逝者已如斯


再宏大的历史,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 而上海总商会的细节,除了留存下来的建筑, 更多的还是那些曾经出入这里的“大佬”们。


严信厚、虞洽卿、朱葆三、杜月笙……都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左右总商会的“大人物”。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商海 沉浮 中,留下诸多传奇故事。



严信厚 ,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并出任首任总理, 严出身贫寒,却能凭借自身能力成为 胡雪岩的文书,李鸿章的下属,盛宣怀的密友。


胡雪岩和盛宣怀本死对头,他却能周旋其间,能力不可谓不强。 并且还在光绪二十三年,筹备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

△严信厚


其孙女 严幼韵 ,也是曾经名动上海滩的人物。 1927年就读复旦大学商科,成为 复旦大学最早的女学生。


因乘坐车牌号为“84”的私家轿车上课,轰动整个校园,由此成为最火的 复旦校花、84号小姐。

后又与中国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结婚,共同生活26年。 显赫的家世、多重身份、传奇的经历,都让严幼韵的一生都备受世人关注。


△严幼韵


在上海租界内,曾有两条马路,是以中国人命名的。 这两条马路,一条叫朱葆三路,一条叫虞洽卿路。 这两个人,都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


朱葆三 ,银行保险业的资本家,曾创办多家保险公司, 是上海商界公认的领袖。在当时的上海滩还曾流传这样一句话: “道台一颗印,不如朱葆三一封信” ,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朱葆三


在他78岁去世时,当时的租界公董局还破例 命名如今的溪口路为“朱葆三路”, 这是上海第一条以中国人命名的道路,曾引起一时轰动。



虞洽卿 ,上海总商会另一任会长,上海滩有名的“赤脚财神”, 是响当当的“阿德哥”,也是蒋介石的恩人。


当初虞与他人合作创办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 在交易所内好心收留了蒋,不仅给他钱炒股,还介绍他去拜在黄金荣门下,在蒋南下去投靠孙中山时,又慷慨解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