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我长期以来都很想去的一个国家,不仅作为影视剧的粉丝,还有对日本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好奇感。中国和日本是历史上长期相爱相杀的一对邻居,只有了解他们,我们才能更好的应对他们,无论是作为邻居、朋友还是对手。
趁着上周休年假,去了趟东京和冲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京渡过。没有选择跟团去游览景点,而是自由行,推着婴儿车、挤着地铁,试图去感受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进而近距离的了解他们。感触很多,也很凌乱,权且将碎碎念与诸君分享。
集体主义
到东京的第一天就去了迪士尼。迪士尼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眼花缭乱的
COSPLAY
,也不是大多数节目排队不超过
30
分钟,而是日本人对秩序和团队的追求,姑且称之为集体主义吧!从这几点可以看出:
一是统一的服装。园区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穿着相同服饰的小伙伴们。一眼望去,就能看出哪几个人是一起来玩儿的、根本就不用担心走丢。
二是整齐的婴儿车。之前我还担心婴儿车的问题,害怕没有方便、安全的存放点。后来发现每个游戏设施的入口处,大家都会自觉地把婴儿车整整齐齐的摆在一起,小件物品直接放在车里即可,省去了诸多烦恼。日本人连摆放婴儿车的问题,都能以如此认真、乃至刻板的方式处理好,不禁让我肃然起敬、乃至敬中生畏。
三是利他主义的秩序。迪士尼的花街游行是不容错过的重头戏,为了抢占好的位置,有很多人提前一个小时就去“占座”了。但去晚了也没关系,即便等到游行开始后,游人还是可以充分欣赏到表演的精彩。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最好的视角,前排游客都是坐在地上观看的!而且表演结束后地上真的没有一片垃圾,秩序井然!
对比年初时去的上海迪士尼,尽管游乐设施更新更好玩儿,但仍有一些不愉快的体验。比如说动辄一两个小时的排队时间,本就让人几近崩溃,排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黄牛党,收取游客一定费用后,带着走绿色通道直接进去。这是绝对的管理问题,而非人口问题。
再比如看花街游行,人本来就多,每个人还都怕看不着、拼命往前挤,最后大家看的都很辛苦。想起了此前观看的一次足球比赛,兴致勃勃的买了第一层的看台票,明明大家坐着观看就很舒服了,偏偏有一些前排观众,为了凸显自己的情绪投入,站起来看。前排站着看、后排不得不站着,导致整个一层看台都站着看完了全场比赛,还不如踏踏实实坐二层看台观看更省心。
正是这些小事儿,体现出少数人只顾自己的自私自利;当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品德。古人说得好,
勿以恶小而为之
!
老龄化
都说东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但这几天的直观感受却并非如此,除了银座、涩谷、新宿等闹市区外,大部分地区晚上
8
点以后路上就几乎看不到人了。有一次我们傍晚去浅草寺,周边的美食一条街,很像北京的王府井,即便是这样的景区,晚上
8
点时商铺全都打烊了、路上只有稀稀落落几对游人。究其原因,恐怕正是日本的老龄化。老年人更愿意呆在家里,年轻人也越来越宅,最终导致整个城市越来越缺乏活力。
老龄化带来了很多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改变。比如日本政府不得不放松签证、引入国外年轻劳动力,不少中国年轻人得到了闯荡的机会。再比如对人口贩卖的影响。导游说,由于大家都不愿意生小孩儿,更没有人去买小孩儿了,所以日本的人口贩卖现象比较少。
结论姑且不论,至少从我的观察来看,日本小朋友们的生存环境是比较安全的。比如在动物园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能带着一个班的小朋友参观,不用担心有人把小朋友拐跑了。听导游说,日本小学生基本都是自己上下学,家长也不用担心小孩儿路上走丢了。
老龄化不仅体现在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更深层次的,是
精神上的老龄化
:社会活力的下降、暮气越来越重,这与日本长期以来的社会等级化息息相关,这或许是日本更应解决的问题。
交通秩序
日本人开车非常守秩序,行人过马路时,拐弯的车辆一定会等人行道上没有人了再走,后面不管排了多长的队,大家都会安安静静的、没有人按喇叭滴滴。在东京,我第一次见有直行的车辆主动倒车、给拐弯的车辆让出空间。
想必大家对中国的交通秩序深有体会,无论是作为司机、还是作为行人。且不说排队加塞、强行并线、随意鸣笛等陋习了,就说有几个司机在右拐时、能主动停下来等行人先过?即便有少数这样的高素质司机,恐怕也会被后面的亟不可待的车辆们一阵滴滴吧。
借用朋友的金句,每个司机的心中都有个信念:“这条道是我的!”为了争夺对道路的主权,如果你要并线,只能加速强并、绝对不能礼貌的打灯,因为你一旦打灯,旁边的司机会一脚油门怼上来,让你绝无可乘之机。所以在中国开车,是与车抢道、与人抢道、不亦乐乎!
不给他人添麻烦
以前一直听说日本人很讲礼貌,但这次是充分体验到了,日本人对礼节的重视甚至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比如进出电梯与陌生人点头问好、酒店工作人员永远面带微笑、送入电梯时会深鞠躬直至电梯门关闭。
有一次在游乐场玩儿,我们正在路边的椅子上坐着,旁边有几个高中生追打玩耍,不小心将喷泉水池的水溅到路边。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个很普通的事儿,但他们还特意跑来道歉,怕惊吓到我们。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中国,就算是溅到路人身上,大家多半也是一笑而过、无可奈何。遛狗不栓绳纵容狗惊扰行人、开车路过积水不减速溅行人一身湿,这种事儿大家想必都见怪不怪了吧。
日本人的谦谦有礼,核心的精神是不给他人添麻烦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礼节中,也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说日本的街头是没有垃圾桶的,大家出门自备垃圾袋。每周几个固定的时间,不同的垃圾分类处理车过来收走相应类别的垃圾。只有在游人较多的景区,才会看到垃圾桶。
还有一次在餐厅吃饭,旁边几个学生吃完饭后,主动将餐盘整理好,分门归类、摞成一叠、将桌子擦干净。其实这家餐厅并不用送还餐盘,有工作人员清理,但从这几个学生的行为中,可见他们已经从骨子里习惯了自己事情自己清理、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的习惯了。
都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日本师从中国,但国人的日常礼仪却哪有日本人做得好呢。
国人的戾气越来越重,就像一个个刺猬,不管有理没理,比的是谁的嗓门大、谁更能胡闹,谁也不肯吃亏
。
拿来主义
日本人是一个极擅长学习的民族,古代时学习中国唐朝,近现代又模仿美国。日本人的学习是
全方位的借鉴与复制
,从社会制度、语言文化、科学技术等。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要看唐朝的中国,得去日本;要看民国的中国,得去台湾。
以日本的语言为例,日语融入了大量的汉语与英语元素。比如“改札”表示地铁出入口的意思,其谐音正是英语的“
gate
”。
再比如日本的建筑。东京有个景点是“东京塔”,就是仿造巴黎埃菲尔铁塔建造的。用蛋妈的话说,日本人就是拿来主义,看到国外有什么好的就复制过来,学习、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了。
房地产
聊了这么多,最后来说说我的老本行吧。日本城市化已经很发达了,并不像中国的城市一样,随处都是大拆大建的工地。路边上偶然看见的工地,由于保护措施做得太好,甚至都不会发现这是一个工地。
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对产权保护做的比较好,很多恢宏亮丽的城市主干道沿线,稍微往里走一走,便是像小县城一般的安静巷弄。如果按照中国的发展思路,这些绝对都属于城市更新的范围了,得拆除盖上高楼大厦,然而在这里,居民们能在闹市之中仍保有一点私人领地,居住舒适度极高。
有次路过一个中介,随手拿了一张宣传单,都说东京是世界城市、房价非常高,但我实地来看,感觉价格并没有想象中的高。比如下图标注的,是台东区与荒川区交界的板块,属于东京的城市近郊,距离市中心的皇居直线距离约
6KM
。大家可以想象,距离故宫
6KM
的直线距离是什么地段呢?
以标的
3
为例,
一栋占地
60
平、建面
108
平的独栋,价格为
638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374
万元,单价约
3.46
万
/
平,还是永久产权
。其他几个房屋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价格。要知道,北京南六环外的天宫院板块,二手房已经到
5
万多了。
当然,因为土地是不可移动的,受制于金融政策、社会制度、税收制度、经济发展、人口导入等诸多因素,不同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不能简单粗暴的直接以价格来对比。不过,就冲着这
3
万多的独栋单价,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了。
日本就像是班级里那个家境一般、素质尚可的学生,大家对他的期望值本就不高,但他一直以惊人的自我约束、持续的自我鞭策,一点点的取得进步,最终成为最优秀的那群人之一。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人一条龙、一群人一群虫,我觉得把这种描述颠倒过来,恰好也适用于对于日本人。
集体主义与秩序感,是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核心
。他们深知,只有每个人各就其位、将个人的力量汇聚成集体的力量,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那样运作,方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为此,他们宁愿牺牲了个性、自由与活力,选择了共性、团队与秩序。
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中国人勤奋、智慧、爱好和平,但也容易对外封闭、缺乏团队意识。日本人的家底远远弱于中国,但他们不停的学习、将个人的努力汇聚成集体的努力,最终以弹丸之地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还在近代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我们既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重蹈前车之鉴,而应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开放学习、弥补不足,如此,我们方能做到真正的民族自信!
以上,是一周日本之行的所行、所思、所感,难免有诸多偏颇之处,请诸君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