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奶爸注:本来按照惯例今晚发简版,但是昨晚文章挖了坑,不想让大家久等,所以把下半部分抓紧发出来。看过昨晚文章的,可以直接拖到后面看下半部分。
周末陪何老师一起出差,我说很想把他的文集再好好整理下,变成纸质书出版,书名就叫《做多中国》。
为什么想到这个名字,因为感觉A股正处在一轮大周期的开始,而他写的那些文章,能很好帮助大家把握住这一轮机会。
今晚,结合平时我和一些高净值客户的交流,分享几个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是:
钱在贬值,投资无门;做多A股,正值当时。
钱在贬值,很容易理解。最近有首歌,名字叫《一元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元钱……”而我们小时候,这首歌的名字叫《一分钱》。
短短30年,一分钱变成了一元钱,大家心目中的“小零钱”,整整翻了一百倍。
2002
年,我大学毕业,上下班路上有时会去买彩票,心里做着美梦:万一中500万,交完税买个房子买个车子,还能剩下两三百万。如果把剩下的钱存银行,每年5%的利息,一年光利息收入就有10-15万,足够这辈子衣食无忧了。
结果,才过去不到20年,发现当年真是图样图森破,凭两三百万就想吃利息过日子远远不够。现在两三百万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钱,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如果你没有收入来源,即使手里有一千万现金,对未来都没有安全感。
记得有人统计过。1995年至2015年这20年间,大概每五年,手里的钱会缩水一半。2015年以后,国家印钞速度变缓、经济增速变缓,票子变毛的速度也开始变慢,以后大约是每五年缩水30%的样子。
所以,如果你手里有钱,必须进行投资。否则随着以后国家继续印钞,经济继续发展,你手里的钱就会变相减少(被稀释)。
顺便解释一下。这里的前提是“你手里有钱”,说的是那些通过多年打拼,已经积累数百万财富的高净值客户。他们如果不投资,就会有被身边人超越,阶层掉队的危险。
而很多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还没积累什么财富,是不需要有投资焦虑的。因为假设你就十来万的余钱,即使三五年翻个一两倍(已经是很成功的投资了),也没多少钱,还要在投资上操很多心。你不如把操心的这些工夫花到事业上,
事业上的进步才是最好的投资。
最近几个月我连续去了两趟东南亚。他们那边的纸币面值都很大,动不动几千元几万元的,但实际购买力可能还不如人民币100元。我就想到,周边还有韩国、日本等,包括我们自己的台湾,纸币面值也都很大。
大家想啊,有哪个国家,愿意一开始就把纸币面值印很大,然后加减起来很费劲,经常算也算不清楚的吗?肯定不会,都是后面通货膨胀逼出来的。那么,假设我们国家也出现一些通货膨胀呢(以后纸币会出现500、1000元面值)?现在一线城市的白领,基本月薪过万,以后每月变成2万、3万,是不是也很正常?
年轻人心思多花在上班上,五年后大家月工资都变2万了,你涨得更多变成3万,一年下来比身边人多挣10万,比现在的自己多挣20万。而你10万本金苦哈哈去投资,五年后很难赚20万。
有句话很难听,但是对的:
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
不过,年轻人也可以小钱稍微试试水,提前了解、认知下投资是什么,体会一下市场的风险,为将来有了大钱后的投资做准备。别颠倒事业和投资的主次就行。
好,投资必须要做,但是目前的状况,又是“投资无门”。这里我打上双引号,表示说得有些夸张,投资肯定是有门的。只能说,现在相对比较好的投资,很难很难寻找。
房地产,现在“房住不炒”了。而且,流动性相对不怎么好,买卖起来都很麻烦。特别遇到价格下跌的时候,如果不是价格低挂很多,根本很难卖出去。甚至有买家已经签约,过几天一看跌太多,也会来毁约。股票就没这个麻烦,不可能说有谁买了,回过头来找你反悔。
其余P2P,去年开始就连续暴雷;上市公司的一些信用债,也没那么牢靠,他们很多股权都已经质押,不管给你什么承诺,到时如果真没钱还,你也拿他没办法,只能不断延期不断等待;信托,以前有刚性兑付,偷偷摸摸承诺帮你保底,就是大家常说的所谓“抽屉协议”,但是现在刚性兑付打破了,也开始有绝大部分本金湮灭的风险。
股权投资。首先锁定的周期长,动不动就是七年、八年甚至十年,而且过程中没那么公开透明。他可以说,公司这三五年业绩增长了一倍,估值增加了一倍。但真正要把股权卖成真金白银,没那么容易。
新进来的钱也不是傻子,公司真有这么好,你为什么会卖掉?打六折我们再聊。估值翻一倍再打六折,直接就只有20%的收益。这还算好的。或者人家新来的资金,会明确说,我不要做接盘侠,你原来的别卖,你跟着一起再追加钱我才投你的下一轮。导致后面,要么真正好的项目买不到(买到也估值很贵),而能买到的一买一个坑,踩进去就出不来。
怎么办?还是需要耐心等待二级市场(股市)变好。水涨才能船高。
各种投资门道目前面临的尴尬,我就不一一列举。但是有两方面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方面,我们做所有投资,一定都要结合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等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欠缺任何一个,都是有隐患有风险的。
而且所有投资,不管表面怎么包装,都要去穿透后面的底层资产,了解清楚到底是债权还是股权。而实际上,只要是债权或者股权,不管对方如何承诺,本金都是有风险的。
道理非常简单。债权是要把钱借给别人,别人才会给你利息;股权是要把钱买成股份,人家才能给你分红或者给你后面的融资估值收益。所以这个过程中,钱都会到人家手上,太容易脱离监控,承诺所谓的过程全监控,本金很安全,几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做所有投资,一定都要接受一个事实:以后可以预期的稳定的收益率,一定会越来越低。
因为国家印钞速度变慢了、国家经济增速变慢了啊,大家整体赚钱的速度当然也会变慢。不能思维惯性,习惯了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长,认为什么都是会越来越好的,仍然不管不顾加大了杠杆往前冲。这些年很多富人破产,就是因为杠杆加得太大,没有及时降下来。
以前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因为只要你能借到钱,比较容易赚更多的钱。每年10%的借钱成本,找个年收益15%的项目,一年就有5%的差价,借一个亿一年就能赚500万。而现在很多项目年收益只有8%,如果你还是10%的借钱成本,借得越多就会变成需要倒贴的越多,以后光胆子大没用了。
近两年,很多理财产品频频暴雷,就是因为上述原因。赚钱变难了他们还在上杠杆,然后资金链断裂。
一路扯到现在,有人可能要催,奶总你别再搞前戏了,快点进入正题,说说为什么可以做多中国、如何做多中国,我怎么觉得当前形势并不是很好啊。
好吧,确实该进入正题了。正题我想从两句诗说起。这两句诗不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很多人都有一个体会,最近10年,做生意越来越难。这个感受是对的,因为经济增速在不断变缓,当然给人的感觉是赚钱越来越难。有句话叫做,自从2008年以来,每年都是“最艰难的一年”。这里我还要加一句:每年又都是未来几年里最好的一年。因为GDP的增速还会进一步下降。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经济增速这个数字是正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体量仍然在不断变大。因此,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变难”只是一个表象,
背后是一个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
有两种公司最近十年日子不难过的。一种是专注主业牢牢把持住龙头地位的。比如贵州茅台,今年中报出来,净利润增速26%。这个真是太让人震惊了,一个市值万亿的公司,竟然每年净利润还能有20%多的增速,做过实业的都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而很多公司乱搞多元化,就搞出了问题。
我们常说马太效应,资源向头部集中,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确实如此。“对于好的,我要让你得到更多;而对于差的,我连你仅有的那些都要剥夺。”
另一种是踩在风口上的公司。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过去十年可能是痛苦的十年,但对于一些新兴企业来说,过去十年就是黄金十年。你去问诺基亚,最近十年怎么样,他可能眼泪汪汪说太难了;如果你去问苹果呢,他们大概率会告诉你,我们正处于最好的时代。
拼多多,这才几年,市值都要超过京东了。瑞幸咖啡,短短两年多就搞上市,现在差不多有星巴克的地方就有瑞幸。腾讯、阿里,都已真正做到富可敌国。
所以真的是:滔滔江面上,有些船沉了,但更多的船仍然在穿梭如织;森林里,这棵树枯了,但更多的树却在悄悄发绿芽。世界原本就如此,后浪前浪,新旧交替。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身边几个样本,就片面感慨,形势越来越不好了。事实上,现在放眼全球,大部分区域都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最好的时代。
而这些“大部分区域”中,最值得让人期待的区域,是中国。说这个并非因为我是中国人,在这里自吹自大,而是基于一个客观事实:
中国正在走向GDP总量冲击全球第一的路上。
好像是10几年前,我们国家GDP总量位居全球第四,排前面的有美国、日本和德国。当时大家很振奋,认为只要挽起袖子加油干,有希望在203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占据榜眼位置。
我们很乐观,我们也很保守。估计很少有人会想到,2015年我们国家GDP总量就提前超过日本了。到2018年,我们是14万亿美元,美国是20万亿美元,我们经济体量已经有美国的70%,而我们经济增速是美国的2倍(6%:3%),只要假以时日,也能超过美国。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美国开始各种针对我们。
两千年以来,中国GDP总量时不时位居全球第一位,但近几百年已经掉队很久。现在竟然又要重返全球第一,说起来难免让人有一丝激动:
伟大的复兴啊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