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地产观察家
关注房地产及商业、旅游领域事件、企业管理、经济大势,产品创新动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我c,地址在哪?-20250212232457 ·  昨天  
财宝宝  ·  @财珊珊33 -20250212132608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房地产观察家

洄游动线、双玄关、LDK……日本住宅设计的智慧,全藏在这套74㎡小户型中

房地产观察家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1-03-04 19:30

正文


户型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诸如 “洄游动线”、“双玄关”、“LDK”、“三分离卫浴” 等名词。 这些,其实都是源自日本的室内空间规划设计理念,近两年也越来越多被国内学习借鉴。


前两天在公号“阅读建筑”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一套日本东京住宅的装修案例。 上面这些设计理念,全部应用在了这套使用面积只有74㎡(不含公摊)的小户型中。


可以说,日本住宅设计的智慧,全藏在了这套房子里。 今天,本文想借这套户型,分析其中藏着的细节,及那些源自日本的户型设计理念。

不过必须先强调,我们拆解这套户型, 主要看其中的设计逻辑 ,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某些和我们理解不同的细节上。

比如“为啥国内做不出这样的户型”,中日两国建筑规范、法律法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套用, 这只符合日本人习惯。

01

双玄关

使用面积74 ㎡,按咱们的出房率反推,应该是一套建筑面积98 ㎡左右的高层户型,一套建筑面积92 ㎡左右的洋房户型。

请先脑补一下,同面积段我们的户型会做成什么样?再来看这套日本公寓的设计。

首先,是它的 玄关

在古代日本,民宅内分成高于地面并铺设木板的 “床(ゆか)”,以及与地面 同高的“土间(どま)”。

土间与屋外相连,是人进出之处,具有 “作为地面的室内房间”的性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土间已经缩小为单纯的玄关概念。

所以,日式住宅中非常重视玄关的设计。

本套户型中,独立玄关位于右下角。一个建筑面积不到100 ㎡的户型,却“切”出这么大一个角落做玄关。

沿袭日式民居习惯, 玄关地面与室外通平,屋内其他空间地面则抬高几公分并铺地板

这样,入户后鞋底带进的泥土、污物,就能留在玄关地面上,不会被带入室内。

这套户型的玄关,还用一扇单独的实木框架玻璃门与室内隔开,既保证透光性,又能更好地挡住来自外部的灰尘。

下图拍照位置的背后,是嵌入式柜体,可以用于存放换下的鞋子。左手隐藏式推拉门,通往独立的衣帽间。

玄关左手,通往 独立衣帽间 之所以把这部分空间也归入玄关部分来讲解,也是因为从功能上讲,这是入户后的一个功能延续——

进门、拖鞋、换睡衣、收纳买回的物品、回房间,基本动线是这样的。

有趣的是,卧室里都没配专门的衣柜,而是 把全家人的衣服都存放在了这个独立衣帽间中

开放式隔板,上下两层的挂衣杆,所有衣服都挂起来,既增加了储物量,又方便寻找、拿取都很方便。

衣帽间两侧开门,可从玄关穿行去卫浴、家政空间,并绕行至餐厨区

而在实木框玻璃门背后,就通向客餐区。

这样,就构成了所谓的 “双玄关”入户

一条动线是从玄关直接进入客餐区,一条动线是穿过衣帽间、家政区,再拐回客餐区

这样设计的玄妙之处在哪?后面讲“洄游动线”时专门说。


02

LDK空间

从玄关进入,就来到了 “LDK”一体化设计 的公共空间。

所谓“LDK”,就是客厅(Living Room)、餐厅(Dining Room)、厨房(Kitchen)的开头字母,也是日本户型布局的一种说辞。

“LDK”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让客厅、餐厅、厨房共处于一个开放空间里,构成家的核心区

当然,这也跟日本土地资源稀缺、户型普遍偏小有关。

既然户型小,干脆就把客餐厅和厨房打通,将公共空间更好地利用起来,同时也让空间的互动性更强。

这种“LDK”一体化设计逻辑的关键,其实家庭主空间核心的改变。 弱化客厅的功能,不再以客厅为家庭公共活动空间的中心,而是以餐厨为中心

这一点,很挑战我们的传统习惯。

以前我们买房,一定要“豁亮”,最关注的是客厅开间有多大,客厅里必摆转角沙发、大茶几、电视柜。认为只有这样才有档次、够气派。

可现实中,大家看电视已经被看手机、看投影取代,相互串门、在家招待客人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客厅”已经变身“起居室”,功能从待客转变为满足家人围坐聊天休闲。

因此,这款户型的客厅就是一个双人位沙发配合一个电视柜+液晶电视,尺度很小,保留基本功能,把面积留给了其他空间。

相反,餐厨成了整个“LDK”空间的核心。

开放式厨房设计,“Ⅱ”型台面的布局,靠里为烹饪区,靠外是水槽+台面区。独立的橱柜构成中岛台,餐桌紧挨着摆放。

放眼望去,整个空间非常开敞,每个功能区看似混为一体,实际上各自独立,有着明确的功能划分。

除了餐区、厨区、客厅,不大的空间内还进一步细分了空间功能,却丝毫不显得拥挤。

靠窗的角落里摆下一张书桌,配合电视墙延伸来的吊柜,构成一处独立的办公区,方便平时可以在家办公、书写。

飘窗旁摆下一张小圆桌、两把休闲椅,平时可以在这儿晒着太阳喝杯咖啡、看本书,或是陪孩子下盘棋、玩一盘桌游。

这种LDK一体化的空间,最大的优势就是 可以将所有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无形中为家人创造了更多陪伴和互动的机会

厨房不再是封闭的空间,做饭也不再孤单,大家一抬头都能看到彼此,又互相独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饭做好了,大家一起来帮忙,从橱柜台面上轻松把菜端到餐桌上。吃完饭后,递把手就能把盘子传到旁边的水槽里,大大节省了家务动线。

妈妈在水槽前洗餐具、洗水果、备餐时,都能随时留意到家中各个地方的动向,消除视线盲区,随时照看孩子。


03

四分离卫浴

“三分离”卫生间既洗漱、马桶、沐浴三种卫浴功能相互分离独立 ,这一概念也是从日本传来,现在在国内非常流行。

而这套户型中,实际上是做到了 洗漱/更衣、沐浴、马桶、洗衣四种功能的独立,既“四分离”

从衣帽间穿过,沿着走廊依次布置独立马桶间、洗衣位、洗漱/更衣区、浴室。

日本人认为如厕是不洁的,因此自古以来习惯将马桶和浴室分开设置。 现代的日式住宅中,除非面积特别小,一般的民居都会有 独立马桶间

独立衣帽间的背后就是马桶间,距离卧室也不算远。 内部安装有杀菌除臭的智能马桶和大吸力排风扇,关上推拉门就能不受外界干扰。

马桶间隔着走道的对面,是厨房的背面区域,靠墙设置内嵌收纳柜,专门用来存放家庭各类日用品。

沿着走道继续向前,过了马桶间,就是 独立洗衣机位 ,这里也是家庭的家务区。

洗衣机位紧挨着浴室, 独立洗漱区+浴室 ,非常方便。洗完澡后,在洗漱区穿衣,换下的脏衣服直接扔进外面的洗烘一体机里。

同时,借助洗烘一体机上部的隔板,可以收纳洗衣液、柔顺剂、消毒液等各类家务用品。

三(四)分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大大提升使用效率

每天卫生间最拥挤、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景是在早上起床后,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几个人在同一时间要刷牙、上厕所。

将洗漱和马桶功能分离,两种功能可以同时使用,避免了效率的低下。

04

主卧+儿童房

相比于其他功能区的精细设计,两个卧室就显得简单太多了。

主卧跟儿童房的门都朝向客餐厨区开,节省了走道面积 。两个卧室内都没有预留独立衣柜,所有的衣物都放置在独立衣帽间中。

儿童房面积比主卧还大,因为需要安置两个孩子的休息与学习功能。

两张高架床+写字台对称摆放,中间留出过道,空间利用效率最高。高架床下有抽屉和悬空,正好可以存放孩子的内衣和玩具。

为保证孩子各自的隐私,顶部还有滑轨,吸顶灯偏置,留出位置两张床之间可以拉上布帘。

主卧面积不大,只有两张单人床外加一个斗橱。

双床可分可合 ,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大床,拆分开就是一个“标间”,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假如男主人需要加班晚归,就把两张床分开,这样很晚归家时就不会打扰到已经熟睡的妻子。


05

洄游动线

而将这套户型的各个功能区串联起来的,就是一条 “洄游动线”

如下面的动图,以餐厨区为中心,四周围画了一条“回”字形的闭环。

无论是卧室、浴室还是入户玄关,门均朝向这条“回”字形闭环开。所有的功能区,也都布置在这条环绕式的过道两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