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崔东树
崔东树关注汽车市场研究,研究政策走势,挖掘行业数据,发现市场变化点,解读行业状态,供行业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车教授  ·  谁说便宜没好货!试驾体验瑞虎5x高能版 ... ·  11 小时前  
玩车教授  ·  短视频 | 如何优雅地开走一台超跑? ·  3 天前  
有车以后  ·  限量888台,公认的国民大7座,质感不输BB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崔东树

高铁与自主品牌汽车不可比

崔东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6-30 01:32

正文


中国迎来高铁新时代,这是很伟大的。但不能就此否定中国乘用车的自主品牌的努力,不能回避完全不同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两个概念。自主品牌的突破是完全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者主动选择的结果,而高铁是国家控制力的垄断市场的推动结果。

中国迎来高铁新时代, 6 26 11 05 , 两列流线型的“子弹头”分别从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驶出。它们共同迎来了一个时代 : 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复兴号’是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 , 是中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这是令我们自豪的事情,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真正火车头,也是对外贸易合作的高端名片,意义重大。

1 、高铁与乘用车的世界市场规模不可比

中国高铁版图不断扩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 1 万公里突破 2.2 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 2016 7 月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发布,到 2020 年,中国高速铁路达 3 万公里。这是巨量的投资的结果,前几年的投资规模中国高铁是重要的投资大户,巨量的资金投入高铁建设,这是汽车行业不可比的。

中国汽车虽然是世界第一,但乘用车的市场规模仍仅有世界的 30%

2 、消费者可以选择买啥品牌乘用车

高铁是相对封闭的生产资料体系,从高铁到线路、车站、销售服务,都是铁道部们的独立体系。当年刘志军牛在垄断需求,让各家只能转让技术,结果形成中国的高铁的完全独立控制。而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形成强大的体系优势。

而中国乘用车的发展是引进学习,消费者可以完全自主的选择啥品牌车型,这是没有给自主品牌保护,但也给了自主品牌的残酷竞争环境下的自强的机会。

没有自主品牌的强大,就没有消费者可以买到低价的 A 级以下合资品牌乘用车。自主向上的过程需要品牌积累。而高铁不需要品牌积累,没有消费选择。

3 、高铁与轿车、飞机的贸易政策定位不同

高铁是国家始终很重视的行业,强调自主掌控,实现以高铁拉动投资和交通现代化的战略。而汽车与飞机的当年的定位是贸易牌,国外的汽车公司的政治影响力大。我们为了良好的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牺牲轿车和飞机的利益,换得很多行业的对外贸易更快发展。轿车工业和飞机工业的当时的利益损失是值得的。国家的关系也是利益平衡,即使到现在,很多对外的关系都是需要乘用车政策的交换的。

现在的高铁走出去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的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了高铁的出口。而我们的汽车出口有这样的政策支持吗?

4 、当年夏利早就实现自主

80 年代末的夏利也是引进日本的打法技术生产的夏利牌轿车,产品也是风靡全国,与前几年的高铁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是类似的。但汽车技术的发展较快,当时的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太小,发展艰难。随着 06 年国家重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强调自主战略,自主品牌乘用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09 年到 10 年的国家支持私车普及,乘用车的市场大幅走强,自主品牌的表现也是很强的。

5 、限购政策让自主很受伤

而车市增长后的城市道路等条件跟不上,自主品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