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9日)上午10点,刚刚编制好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将正式开始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北京是首都,近年来为了纾解非首都功能,解决拥堵、雾霾等问题,国家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所以,北京的规划理所当然受到全国的关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城镇化战略的方向,以及楼市的未来。
根据媒体报道,这个规划有以下几个重要看点:
1、北京常住人口在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后保持不变。与此同时,北京的建设用地规模将从2020年的2860平方公里缩减到2030年的276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北京建成区的规模将缩小。
2、北京的战略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3、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主,就是一个主城区,包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一副,就是一个副中心,指通州;两轴,就是中轴线(南北)和长安街(东西)及其延长线;多点,就是其他各区。
看了这个规划,尤其是人口、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北京的城市争夺战,将进入空前激烈的阶段!
谁跟谁的“争夺战”?当然是想在北京工作、学习的人!
在北京控制人口、控制建设用地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国的资源分配方式不改变,那么北京的房价将不断上升,最终事实上是通过高房价来控制人口,北京的生活成本将成为全球最贵的城市之一!
根据北京市官方数据,2016年末,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173万人(上图),未来增长的空间只剩下127万人了。2012年到2013年,北京每年新增人口都在45万人以上,如果保持这个速度,两年半就突破2300万的“人口天花板”了。
上图:北京官方公布的人口增长情况,跟居民用水用电情况不相符合。
但北京近日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北京只增加了2.4万人,人口纾解政策产生了奇效。但问题是,同样根据这份统计公报,2016年北京居民用水大幅增长了14.9%(此前三年增幅分别是4.8%、5.6%和7.2%);2016年北京居民用电大幅增长了11.8%(此前三年的增幅分别是-3%、7.8%和3.2%)。
也就是说,2016年仍然有大量人口涌入了北京,只不过官方不掌握而已。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些人通过购买“商办物业”性质的“类住宅”,成为了新的北京人。2016年,北京商办物业的销售量比2015年大幅飙升了70%以上,而住宅销售(均为新房)则是下降的。
2016年北京每卖出5套房子,就有2套是商办物业,“类住宅”的商办物业可以绕过限购和限贷。目前,北京正在建设的房屋面积里,商办物业超过了7000万平米,但住宅不到6000万平米。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北京新建成的房子,仍然是商办物业为主。
北京日前出台空前严厉的“商办物业”调控措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政府的希望通过调控,挡住不断涌入北京的人口!
北京交通这么堵,空气这么差,为什么大家仍然不断涌入北京?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北京发展机会太多、钱太多、公共服务太好。
比如北京在城市定位里只字不提“金融中心”,并把金融中心的头衔加冕给了上海、香港、深圳,但北京目前不仅是金融决策中心,还是中国最大的资金中心。北京目前拥资14万亿,上海约11万亿,香港为10万亿左右,深圳只有可怜的6.3万亿。深圳即便资金最少,仍然相当于天津、重庆两大直辖市之和。至于北京,则达到了天津的4.6倍!
资金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资金总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才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此外,如果你通过税收总额、个人所得税总额、独角兽企业数量、企业获得风投数量等关键指标观察,北京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城市,远远超过深圳、广州,很多方面也远远超过了上海。
近年来,北京还拿走了原来依附于深交所,后来一度准备给天津的“新三板”,拥有了第三家交易所。北京的金融、风投、创业中心的地位,已经远非上海可比,连深圳都难以望其项背。
只要北京在“金融”、“科创”上仍然黄袍加身,那么北京事实上就是中国第一大经济中心城市。再加上北京是权力中心、决策中心,想到北京生活的人就不会少。
未来政府能控制的主要是房子、户口、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门槛,所以希望到北京生活的人,将在这三大方面跟官方博弈。大量的人口,最终会聚集到廊坊、保定、天津等环北京地区,但这些家庭的真正经济来源,仍将是北京。
至于北京的户籍、住宅、学位、车位、车牌号都将日益稀缺,成为部分中国人最梦寐以求的东西。
北京生存机会的争夺战,将进入最惨烈的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