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范县凌晨突发地震!网友:被震醒了…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AI时代Excel会被淘汰?LOOKUP函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国界线是自由贸易的障碍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4-06 23:16

正文

文丨漫天霾

现代世界的生产,绝大多数都是为他人而生产,再用自己生产的东西与他人交换,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我们不是农民,但是却都吃上了米和面,农民种粮也不都是为了自己吃;我们不会造手机,但是却都用上了手机,苹果公司造手机更不都是他们员工自己用。这是一个巨大的、和平合作的交换网络,是市场经济的杰作,它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由此奠定了繁荣的基石。

每个人不受阻碍地自由交换,福利就能够得到增进。这个道理放到一个人身上,谁都能明白,谁也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一说到国家、民族,许多人仿佛头上有一个按钮,一摁下去立即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的怪物。他们马上会说:卖给外国东西是对的,买进外国商品是错的,尤其是假若进口多于出口,“贸易不平衡”了可怎么办?

不得不说,一帮伪知识分子营造的公众舆论是多么“成功”,竟然能够达到让一个人罔顾常识的地步。

商业交易必然是对双方有利的,否则交换不会发生。我10块钱买了一斤苹果,是因为我认为一斤苹果的价值超过10块钱,老板认为10块钱的价值超过一斤苹果,于是交换发生了。他更想要钱,我更想要苹果,通过交换我们的愿望都实现了,双方的福利都增进了。

从日本欧盟美国买东西,与从楼下便利店买苹果,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买丰田汽车,不是从“日本”那里买——“日本”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不会生产——而是从组成丰田公司的一个个人手里买,只不过他们的护照上写着“日本”,这和便利店老板的身份证上写着“浙江”,又有什么区别?


满大街都是丰田车,咱们国家的汽车厂都要倒闭了、汽车工人都要失业了可怎么办?

别杞人忧天了!广州本田和一汽丰田都在国内生产,让汽车厂免于倒闭,让更多的中国同胞就业了。这也并没有妨碍长城哈弗和比亚迪卖得风风火火。何况在全球分工合作的情况下,说国产还是进口本身就挺傻的。

如果真有某些厂商倒闭了,说明它不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没有丰田车物美价廉,说明它在浪费资源,所以竞争不过人家。只有竞争才有最好最便宜的东西出现。倒闭之后,就把稀缺的生产要素释放出来,用于生产更能发挥比较优势的、消费者更认可的产品。这意味着工人在其他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领域,以更高的工资率就业了。

再说了,你又不在汽车厂上班,又操人家什么心?那些人以国家的名义寻求保护,结果是让你选择变少,用上了质次价高的产品,你为什么要替他们说话?只是因为他们和你的护照上都写着“中国”,所以剥削你你都乐意?所以,什么好你就买什么就完了,凭常识生活就行了。

满街的日本车多好啊,说明日本很多人都在为我们打工,千方百计讨好我们。这样,他们还会侵略吗?那就是自绝后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使以掠夺资源为目的的战争风险大大降低。商品可以跨越边界了,军队何必跨过去呢?


便利店和丰田公司之所以能将产品卖给我,说明他们生产这些产品比我有比较优势。反过来说,我为什么能买他们的东西呢?因为我在其他地方比他们有比较优势。我在这里“入超”,必定是因为我在那里“出超”了,否则我用什么买呢?我的进口越多,说明我在其他地方的比较优势发挥得越充分,因此才有钱去买买买了。

记着,我们是在用生产与他人交换,不是用钱来交换,钱只是交易媒介。

所以,出口只是进口的支付手段。卖东西不是为卖而卖,而是为了买东西。如果不出口光进口,没有什么不好的。想象一下我们这里满地是金矿,然后拿着黄金满世界买东西,多么喜人的场面!

卖东西也不是为了钱而卖,钱并不是财富,钱所代表的购买力才是,谁也不能抱着钱过一辈子。拥有货币的目的就是为了放弃它们,来换取我们需要的消费品,以及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品,那才是真实的财富,才是真正能够改善我们处境的东西。

由此可见,出口进口,入超出超,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国界线并不能改变交换的本质。尝试将所有东西都卖给外国人,但是什么东西都不买是荒谬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就是对人们自由交换的限制,它破坏和平合作,令分工协作倒退到自给自足,必然会减少我们的选择,减损我们的福利。这一方面意味着贫穷落后,另一方面意味着掠夺和冲突。


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克·巴斯夏曾经讽刺那些重商主义者可笑的“贸易均衡论”(大意):

一个法国商人运送5万美元的货物到美国(出口),卖掉以后赚了1万美元,然后购买了6万美元的美国货物回到法国(进口)。这可怎么得了!这是邪恶的“入超”啊,对法国不利啊!

那怎么办呢?就应该让这个法国商人离开美国口岸以后遭遇暴风雨,然后沉没。这样的话不就好了?法国的海关统计数据上出现了“出超”,多么有利啊!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风暴是不可控因素,靠不住的,那么最好的、最优的政策就是当这位商人离开港口后,法国政府用枪指着他的头,命令将货物沉入海底。这样,对法国“有利”的局面就万无一失了!

滑腻不滑稽?荒诞不荒诞?可笑不可笑?这一切只因为,给某个人打上了“法国”、“美国”的标签。

切勿嘲笑这个故事中的“法国”!现实世界里,因为有了国境线,就有了各种贸易壁垒和关税保护。它好像没有命令人们将货物沉入海底,但是如果你不交关税,货物就进不来;你要是逃避交税,就会把你关进监狱。故事里的法国,是让你买不到;现实世界的各国,是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买,都是在阻碍自由选择和自愿交换,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那好,我既不出口也不进口,我就自给自足,虽然对我不利,但是也没有对你不利,你就别逼逼了行不?例如朝鲜。

前面说了,任何阻碍自由交换的举措,并不是只损害了本国民众,而是同时损害了所有其他国家民众的利益。这是从发挥比较优势、分工合作有利于所有人福利增进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得出的必然结论。

参与分工合作的人越多,比较优势就越容易发挥,资源就越能得到充分而经济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最终就会造福所有人。朝鲜实行闭关锁国,不仅伤害的是朝鲜人民,而且阻碍了全球所有人改善自身状况的努力,它使得一国的资源利用不能达到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本应达到的水平,让所有人福利水平下降。

所以,国家主权这一概念,与国际劳动分工与和平合作是冲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经济进步,对他人都是一种福音而不是损失。因为这意味着资本积累的增多,人均占有资本量的提升;意味着可以延长生产结构,能够将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率、更高产出的生产活动中;意味着物价下降;意味着吸纳更多的就业和更高的工资率。同样,一个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走向繁荣富强,对于其他国家也是一种福音。

事实上,自给自足正是国家干预的结果。如果国家不干预,谁会愿意过那种自给自足的穷苦生活,谁会看着别人的东西好却就是不愿意交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