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社关注安全、稳健、可持续的指数投资策略。 建立以指数基金为核心的伊尔定投策略和核心卫星策略。 用一个完善的投资系统,实现财富的复利长赢。
我们常说,投资简单不容易。指数基金定投就是一件“简单”(不算复杂)的投资方式,但却并非如想像的那样“买到就是赚到”。投资是一件需要独立思考的事,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没有独立的思考,就不会坚定的信念,也就无法面对无时不在的“不确定性”。指数策略营里,就有不少爱思考的朋友。昨天,一位朋友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定投长期收益率高的指数,收益率也一定更好吗?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理所当然”的答案。
最近每天都在看估值和这里的信息,感觉特别好,给我的投资带来了理性,心里不再纠结,不再每天提心吊胆,但是也有一点疑惑和实践,跟大家分享,也请社长还有各位批评指正,不知道我说的对还是不对。
估值表里面,有很多出现了低估的指数,但是在这些低估的指数里哪一些定投的收益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我是这样想的: 同样是低估的,比如500低波动,如果我定投,但是它可能涨了10%之后,就进入正常或者高估了,所以定投的收益率未必就会很高。(注意:这是我的猜测,具体数值,我还没有能力去测算)
所以,我有了一个想法,如何才能评估这些低估指数的pe和pb的波动大小?我把这些指数的PE和PB的历史数据弄出来,计算出他们的标准差,发现中证500的PE标准差有18以上,但是500低波动的标准差只有2.3,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中证500的波动性比500低波动的更大,那么我再与参考PE的平均数值,我就能大概得出结论,中证500的定投,实际上最终的收益可能会比500低波动的更高。
500低波动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因为它本身就是低波动的,所以指数pe的标准差自然也不会太高,然后,我又计算了其他的一些指数的PE标准差,比如红利指数的标准差是7.28,证券公司的标准差是10.34。
这些数值详细的我不介绍了,重点是,经过与这些指数的估值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时候,我投资中证500,可能会得到的收益率更高,中证500的PE的平均值是44.22,标准差是18.28,现在估值是26.74,看到了吗?44.22±18.28应该就是所有数据大概变化范围。
@拉里 提出的是一个在指数定投中非常典型的问题,当然地,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投资于长期年化收益率高的指数是否一定比收益率低的指数的策略收益要高呢?比如,500低波的长期增长非常可观,年化收益率高于中证500,那么,投资于500低波动指数一定比中证500指数收益率高吗?答案是未必。500低波动指数的波动率低,长期收益率高且表现稳定,这种指数用“买入持有”策略收益可能会更好。但采用定投策略,比如伊尔策略,就会越买成本越高,指数本身增长的高收益被高成本吞蚀了,几个周期下来,可能反而不如中证500这种波动率高的指数收益好。以估值为依据的伊尔定投策略是可以抓住大波段的,波动率高的指数,能提供更多低买高卖的机会。
这个道理,可以用标普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作对比。前者波动率远低于后者,但两者长期年化收益差不多。如果采取相同的定投策略,沪深300的收益大概率会超过标普500。定投策略与“买入-持有”策略不同,其可投入资金的很大一部分要在未来才能兑换成筹码,弹性大、估值区间宽且成长性好的品种反而比表现稳健、波动率低的品种能获得更高收益。
不同的指数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稳健平和,老成持重;有些活泼好动,甚至上窜下跳;有些盈利能力强,股息率高;有些成长性好,利润增长快。针对指数不同的脾气属性和风险收益特征,我们在定投时,当然也要结合其自身特点,才能在承担同等风险的情况下,取得尽量好的回报。
梧桐社指数策略营
是一个围绕策略化指数投资进行
交流、分享和深度学习
的平台,以指数及对应基金的数据提供、碎片化的思考、观点碰撞、经验交流、成果分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