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近二十年、上市三年,一代基因测序明星23andMe,如今站在了私有化边缘。
8月1日,23andMe称收到了来自其创始人、首席执行官Anne Wojcicki的私有化提案,以每股0.4美元的现金对价收购23andme的所有流通股。
第二天,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回信表示“对该提案感到失望”,并要求
Anne Wojcicki
“立即撤回反对任何替代交易的声明,以便充分评估第三方是否有兴趣参与能为所有股东带来最大价值的交易”。
曾经风靡一时的“消费级基因测序先驱”23andMe,为何走到今天的地步?
上市三年,市值跌去95%
董事会特别委员会明确表示,不接受Anne Wojcicki的私有化提案,主要原因包括提案价格与7月31日的每股收盘价相比没有溢价、缺乏融资承诺等,认为这一提案“不够充分,不符合非关联股东的最佳利益”。
23andMe7月31日的收盘价为0.4美元。以Anne Wojcicki给出的价格计算,23andMe当前市值约2.3亿美元,仅为2021年其通过SPAC交易上市时35亿估值的6%。
回顾23andMe上市三年来的股价波动,2021年6月以10美元/股“开局”,在当年10月29日11.59美元/股的高峰后直线下跌,至2022年6月30日达到2.48美元/股的低点,随后持续低迷,2023年9月跌破1美元。
数据来源:Refinitiv
23andMe的股价在2022年大打折,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外部资本寒冬的影响。
《华尔街见闻》2022年5月报道,
美国标普和道琼斯指数出现累计下挫,纳斯达克指数更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低点。2022年全年,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下跌,纳斯达克指数累计跌幅达33.10%。
从内部来看,
23andMe的
业务构成与一般的生物技术公司有
所不同。
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一开始以消费级基因测序产品闻名
,为消费者
提供广泛的基因报告,
包括基因祖源、个人基因健康风险、将某些罕见病症遗传给子女的几率等信息,以及基因如何影响药物反应的报告。
2015年以后,
23andMe
逐渐形成“消费者与研究服务
(Consumer&Research Services)”和“疗法(Therapeutics)”两大业务。不过,
基因测序产品(
PGS)一直是23andMe的核心。
目前,23andMe
按照提供的信息类型、服务功能等将其PGS产品分为
四档,价位从99美元到999美元不等。
招股书披露,2021~2022财年,PGS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1%和75%。
除了是营主力,PGS更让
23andMe建立起了一个由同意客户提供的、庞大的遗传和表型信息数据库,并凭此进军制药领域。
利用这一数据库,
23andMe一方面
与研发机构或药企合作,提供的服务包括确定药物开发靶点、确定最可能符合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的患者以加快患者招募等,
另一方面也自主研发新型疗法。
2018年7月,23andMe与GSK
达成一项3亿美元的4年独家合作协议,以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靶点和相关疗法。GSK称通过这一合作建立了超40个经过遗传学验证的药物发现项目,其中,一种靶向CD96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进入1期临床试验。
同时,23andMe也在推进自有项目23ME-00610。这是
一种根据基因数据确定的、
高亲和力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旨在干扰CD200R1与癌细胞上的CD200相互作用的能力。
2023年,23andMe在
AACR年会上公布了23ME-00610首次人体1/2a期研究的1期部分结果:在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外周CD200R1饱和度良好。今年4月,
23ME-00610的
1/2a期临床试验入组工作正式完成。
不过,这部分合作产生的授权收入,对于23andMe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新药研发更刚开始“烧钱”。
23andMe主要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单位:千美元)
2021~2023财年,“消费者与研究服务”分别营收2.43亿美元、2.72亿美元、2.99亿美元;毛利分别为1.17亿元、1.33亿元、1.34亿元。
这一量级的毛利只够覆盖23andMe的营销或行政费用,更遑论加上创新药年均2亿美元的研发开支。2021~2023财年,23andMe的净亏损由1.84亿美元迅速扩大至近3亿美元。
双重商业模式之殇
生物技术公司不挣钱并非新鲜事,今年以来美股也已明显回暖,二级市场仍然不买23andMe的账,根本原因或许是不看好其商业模式。
23andMe不是严格意义上的biotech,但也不甘心局限于消费医疗,这让它成为纳斯达克生物技术公司中的“异类”。
这一点,23andMe的创始人Anne Wojcicki再清楚不过。
今年年初,她在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上接受采访时“吐槽”:“硬科技投资者不喜欢‘疗法热’(therapeutics),看疗法的人不理解消费者。23andMe站在这条分界线上,没人和我们一样。在牛市,人们或许更包容,但如今,人们只想要‘香草冰激淋’,如果你不是香草味的,或者你还加了什么‘小料’,你就只能出局。”
实际上,哪怕在2021年市场环境较好时,也有投资人质疑23andMe为何不将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测序产品和创新药这两种业务分拆开来。而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Anne Wojcicki都没打算妥协。
对于当下的23andMe而言,这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不放弃制药业务,第二,在基因测序产品为核心的消费者业务上,找到新的增长点。
2023年11月,23andMe推出了一项年费1200美元的服务——“全面健康(Tatal health)”,旨在进一步依托2021年收购的远程医疗平台Lemonaid Health,提供基因组医学为基础的初级医疗服务,包括提供临床级外显子组测序、一年两次的血液检测,以及基于基因的虚拟咨询和护理计划。
然而,从销售数据来看,这也无法救23andMe于水火。
2024财年,23andMe总收入自上市以来首次下降,仅2.2亿美元,同比下降27%。
财报显示,尽管“全面健康”会员服务收入有所增长,但挡不住总收入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PGS试剂盒销售量和远程医疗订单持续减少,以及与GSK的合作到期结束,研究服务收入减少。
截至2024年3月31日,23andMe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16亿美元。
在这份财报正式发布前,23andMe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负责审查23andMe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可能采取的战略替代方案。4月18日,公司宣布获知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Anne Wojcicki正在考虑提出一项收购23andMe目前未持有的所有流通股的提案。
23andMe能否证明自己是一个“正确的异类”尚是未知数,但留给它的时间显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