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浙江厅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强大引擎,不断推动“千万工程”提质增效、促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以“三次迭代”赋能“千万工程”新跃升。2003年到2010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浙江统筹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2010年到2018年“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2018年至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由“农田整治+”升级到“3+X”模式,再到跨乡镇试点,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资源要素配置与共同富裕生产力布局相适配。2018年以来,累计批准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942个,投入资金4009亿元,惠及农民860万人。
以“三生融合”绘就和美乡村新愿景。推动乡村规划体系大格局建设,创新乡村规划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产城人文景生”融合发展。实现乡村规划管理全方位覆盖,制定实施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逐步实现应编尽编。构建城乡风貌管控体系,深入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
以“三位一体”守护农耕肌理新格局。统筹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2018年以来形成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64万亩,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试点,“多田套合”优化农用地布局。大力实施耕地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新增耕地59.5万亩。构建“耕地智保+田长制”,严格管控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
以“三项提升”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基底,构建点、线、面、网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布局,2018年以来实施生态修复24.5万亩。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2018年以来整治区内盘活农村存量和城镇低效用地共计8.3万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率先实体化运作“两山银行”,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高水平转化。
以“三大统筹”跑出城乡融合新速度。统筹资金保障,投入各类涉农财政资金1688亿元,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调剂215亿元。统筹用地保障,将整治腾退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建房和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工程向村、户延伸。统筹产权改革,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以“三个强化”续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强化底线思维,小步快走、审慎稳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强化产业导入,探索“运营前置+需求定制”的“土地整治+”模式,促进共同富裕。强化“飞地经济”,完善山区26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调剂政策,支持其在省内高能级产业平台建立“产业飞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城与乡,在共融中共荣(https://www.iziran.net/h5/news.html?id=5330305)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丨浙江杭州径山镇: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
https://www.iziran.net/h5/news.html?id=53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