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欲言
这两天付鹏和高善文的演讲被热议
……
看到个评论:
难得的不是观点,难得是揭了真相!
01
真相摆在眼前:
2017
年
10
月
M2
为
166.2
亿,
2024
年
10
月
M2
为
309.7
亿;
2017
年
1-10
月工业企业利润
62450.8
亿元,
2024
年
1-10
月工业企业利润
58680.4
亿元;
2017
年新生人口
1770
万,
2023
年新生人口
902
万;
7
年了,企业利润更少了,新生儿腰斩了!
只有货币翻倍了
……
看眼前没利润了;
看未来人都没了;
只有货币翻倍了?
02
宏大叙事与微观感受的背离似乎越来越明显了
?
两位专家的演讲有啥会如许的被热议呢?
莫不是微观感受发现了嘴替?
03
高善文说,如果就业数据可信,那么经济增速就太高了;如果经济增速可信,那么就业数据就太低了。按照其他国家房地产危机前后的经济规律比较,中国
GDP
增速约高出
3%
,如果下修
3%
,就可以和城镇就业人口消失
4700万
对的上了。
GDP
真相了吗?
付鹏谈老年人消费能力为何超过年轻人有段金句:我
200
万买的房子,
600
万卖给年轻人,我拿走的就是年轻人未来
40
年的青春的当期现金折现。我可以未来
40
年潇洒了,他背上了这
40
年的债务,他要还的。如果没有收入的增长,他要硬硬的还
40
年,他就是失去了,我替他多活了
40
年,就这么简单。
分配还公平吗?
04
产能为啥搞成了“要么卷要么死”?
分配出了问题,穷人想消费没能力,富人消费已经得到满足多余的钱怎么办?通过储蓄——投资——形成产能,有限的消费能力根本追不上无限的产能扩张。问题积累一旦超过某个限度,再想解决就难以下手了
……
产能已经绑定了系统风险,系统既不能也不敢让产能死,于是
降息、救市、化债
……
或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或者损失多数人补贴少数人(譬如降低利率收益,就是损失多数人利率收益补贴产能),最终都指向同一种结果,财富更加集中
……
穷人甚至连举债能力都已透支干净,想消费更加没能力,富人财富更加集中,甚至占据了超过
100%
的财富(穷人净财富只剩负债)
……
通过储蓄、金融、投资的传导链条,继续转化为产能
……
带来的必然是更加扩张的产能和更加有限的消费能力
……
产能怎么能不极度过剩?
产能当然要么卷要么死!
05
或者还有第三条路,
产能输出卷死海外?
解决问题似乎没有这么容易:
1)
过分依赖产能输出很容易被掐脖子,总是容易招致贸易战?
2)
产能实在太庞大了,有限的输出架不住卷的实在太厉害啊!
贸易战阴云似乎更浓郁了一些?
继续加大内卷?
06
分配如果出了问题,产能必将慢慢走向两个结果
……
1)
一直卷到死;
2)
卷不动就死!
还有其他路吗?
真的有!
07
正常来说储蓄——银行、金融——投资链条转化为产能,但储蓄也未必一定要转化为产能啊
……
如果转化为产能除了卷死之外已经没啥收益可言了,那他为啥还要转化为产能呢?他还可能外流啊
……
历史来说4季度已经是传统外贸结汇季,汇率是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