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北方,冬天能住在供暖好的房子里是件非常幸福的事,但是你知道吗,这种幸福中也潜藏着健康的杀手……
嘴干、嗓子疼、皮肤裂
……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
有可能不是感冒
而是患上了
“暖气病”
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供暖期常出现的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皮肤发紧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
“暖气病”
。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
健康小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湿度,暖气片上放盆水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家里养些能大量释放氧气的绿色植物,如:仙人掌、吊兰、富贵竹和巴西木等都是冬季室内养花的最佳选择。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健康小方法:每天通风半小时
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健康小方法:每天喝足够的水
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健康小方法:多吃韭菜胡萝卜,洗澡别太勤
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健康小方法:眼干眨眼,注意休息
促进泪液的循环和分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多眨眼。工作间隙,先远眺2分钟,然后做1分钟眨眼运动,60次左右即可,最后闭目休息2分钟。
远离“暖气病”
医生提醒日常防护四个关键词
1.保暖。
外出时要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温差对人体的刺激;
2.按摩。
外出时可适当地揉揉耳唇,加快血液循环;
3.通风。
室内应注意勤通风,温度控制在18℃-24℃为宜;
4.加湿。
可用加湿器或在暖气旁放一盆水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 来源: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bbq-2011删除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新的工资就涨一毛钱!
新分类哈尔滨极具影响力的生活服务平台
美食
.
交友
.
活动
.
新闻
.
招聘
.
房产
.
旅游
进入
新分类网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