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峰网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雷峰网

深度 | 准确率高达 99.99%?从亚马逊 Kiva 谈百亿美元仓储机器人市场

雷峰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14 08: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用 10 周时间,让你从 TensorFlow 基础入门,到搭建 CNN、自编码、RNN、GAN 等模型,并最终掌握开发的实战技能。4 月线上开课, www.mooc.ai 现已开放预约。

雷锋网「新智造」按: 据 Tractica 预测,2021 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市场将达到 224 亿美元,无疑这期间是快速增长的爆发期。相对于前端的物流机器人,留守仓库的仓储机器人发展更为成熟。本文为雷锋网「新智造」推出的仓储机器人专题的其中一篇报道,报道对象为仓储机器人业界标杆之一的 「亚马逊仓储机器人 Kiva」 ,从该公司创业的来龙去脉,窥探仓储机器人市场是如何被撬开的。


每年的节假日,都是各大电商最忙碌的时候,尤其是像亚马逊这种以自营为主的大电商。据此前的数据资料显示,每年 11、12 月份,都是最忙碌的旺季,亚马逊仓储中心每天的包裹量都数以百万计,这对于仓储的整个运营和管理都是个不小的压力。

为了缓解旺季的订单处理工作压力,2014 年亚马逊新增了 2 万个全职订单处理员岗位,但这也并没有完全解决节假日高峰期的雇员加班问题,好在亚马逊的机器人部门 Amazon Robotics 在 2014 年新增了 15000 台机器人,来帮助包裹的搬运处理,由此大大增加了亚马逊仓储处理的效率。

被收购的 Kiva System

有了解过 Amazon Robotics 部门历史的应该知道,该部门并不算是亚马逊 “亲生” 的,其前身是一家名叫 Kiva System 的仓储机器人公司,该公司 2003 年就成立了,直到 2012 年才被亚马逊收购。

2003 年 1 月,Mick Mountz 建立了 Kiva System,致力于研发一款仓储机器人用来取代 Zappos、Staples 等零售商仓库中的传输带和转盘,让仓储工作更灵活更高效。

Mick Mountz 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就读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拿到机械工程的学士学位之后,又去攻读了哈佛商学院的 MBA,在求学期间就对工程和营销有所涉猎。

毕业后,Mountz 曾就职摩托罗拉任 CIM 系统研发工程师、后来又转战苹果任产品营销经理,离开这些科技巨头后,1999 年,Mountz 加入了在线杂货零售商 Webvan,在这家互联网泡沫前夕烧钱最多(之一)的 “昙花式” 初创企业担任物流业务总监。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与亚马逊颇具渊源,此前亚马逊多名高管如 Doug Herrington、Peter Ham、Mark Mastandrea 等都曾经在 Webvan 任职,并且,在十几年后,亚马逊也尝试复制了 Webvan 的生鲜销售模式,虽然成绩不太理想),过去的这些经历,让 Mountz 对机械工程、物流仓储等工作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Webvan 在经历那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泡沫而倒闭之后,Mountz 也开始琢磨研发仓储机器人,并成立了 Kiva System。

在创业的前几年,Kiva System 一直都没有什么太重磅的消息,根据 Mountz 以前在外媒接受采访时的自述:

「Kiva 在开发前几年还属于一个想象中的产品,客户根本不能理解,08 年左右,我买了一台 iPhone,不是用来打电话,而是专门用来为客户播放 Kiva 的演示视频,每见一个客户,我就会跟他们详细解释这个产品。」

直到 2009 年,Kiva 的成绩才逐现端倪,那一年,一家名叫 Quiet Logistics 的物流公司成为了 Kiva System 的第一个客户,Kiva System 以技术外包的形式为 Quiet Logistics 提供仓储管理服务。当时这条新闻上了很多科技报道的版面,让人们对自主仓储机器人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自此,Mountz 和 Kiva System 成为了 科技媒体 的常客。

Kiva System 日渐上升的态势,也让各大电商认识到了仓储机器人的重要性。

2012 年 3 月,一颗重磅炸弹在各大科技媒体爆开,亚马逊以 7.75 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 Kiva System,并将其整编为旗下机器人部门 Amazon Robotics,这在当时可是亚马逊自 2009 年收购 Zappos 只有第二大收购案例,可见亚马逊在机器人布局上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亚马逊开始在各个仓库大规模部署 Kiva,根据 2013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亚马逊在当时普通订单的交付成本约为 3.50 至 3.75 美元,而使用 Kiva 机器人之后将使这一成本下降 20% 至 40%,预估每年在仓库分拣环节中,机器人能为亚马逊节省 9 亿美元左右。

Kiva 机器人

Kiva System 在被收购之后,其机器人也并未更名,还叫 Kiva,是个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冰球的搬运机器。Kiva 有两个型号,较小的型号约 2 英尺 ×2.5 英尺,一英尺高,顶部有个托运圆盘,能够抬起重量约 1000 磅的货物行走,而较大的型号可以承载重达 3000 磅,在仓库中的运货速度可达每秒 1.3 米。该机器人由电力驱动,据官方的宣传,可以实现 “充电 5 分钟,工作一小时”。

Kiva 机器人在工作时会扫描地上条码执行搬运任务,管理员通过无线指令将订单发送给 Kiva,机器人就可自主将货物所在的货架从仓库搬运至员工处理区,这样工作人员每小时可挑拣、扫描 300 件商品,Kiva 机器人还可以与 Robo-Stow 机械臂等组成一个分拣系统,该系统系统可在 30 分钟内卸载和接收一拖车的货物,效率是之前的 2-4 倍。

据悉,Kiva 机器人的工作准确率能够达到 99.99%。

之所以能够提升效率,是因为 Kiva 将此前亚马逊的仓储工作流程简化了。

简单来讲,使用 Kiva 机器人做分拣工作大概分为 5 个步骤:拣选、位移(包括拣选期间的位移,和拣选完成后包装台的位移)、二次分拣、复核包装、按流向分拣。

其中,拣选和位移可以通过传输线(履带等)和高速扫码的方式自动化实现。这在几乎大部分现代化仓库中都已经实现了。但其他部分由于需要人手工作细致的去识别和放置货物,因此一般都是人工完成,而且需要非常大的人力要求。

此前,仓储中心雇员每天在仓库内行走的距离达 7 到 15 英里不等 (约合 11.27 到 24.14 千米),而且时不时地要搬运重物,这其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也使工作人员的体能消耗得非常严重。

而使用了 Kiva 机器人之后,亚马逊重新安排了工作流程:把拣选人员取消,直接把货架搬到复核包装人员的边上,由复核打包人员完成拣选、二次分拣、打包复核三项工作,取消了原来传输线完成的位移动作,完全由机器人代替。

由此看来,使用 Kiva 机器人来进行仓储工作确实能够提升很多工作效率,但是这只是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和不 必要 的体能支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类。

仓储机器人的春天

Kiva System 的成功不仅让各大电商看到了机器人对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也让创业者也看到了这一领域的趋势,仓储机器人初创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仅仅国内,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入局,快仓、Geek + 等初创企业也在悄然升起。业界给 Kiva System 的评价是:物流新时代的信号。

从过去的媒体报道来看,机器人是近两年才开始火热的话题,而仓储物流机器人是其中重要的分支,毕竟是能够解放劳动力的产品,以 Kiva 为标杆而出现的仓储机器人企业如快仓、Geek + 已有数十家,看得出确实属于一个趋势。

根据亚马逊近几年在机器人自动化的布局来看,Kiva 无疑算是成功的。其作为业界标杆之一,主要是占了先发优势和抱了巨头大腿这两个原因,虽然是标杆,但是现在机器人仍是一个萌芽阶段,而未来的世界显而易见是机器 人和 人工智能 ,仓储机器人也会迎来一个春天,Kiva 能否在未来帮助亚马逊成为亦或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还要时间证明,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Kiva 在技术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无疑,一个百亿美元市场正在被撬开。


点击关键词可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近期热门


15 分钟充满 5000mAh,“石墨烯电池” 又来了?

独家 | 万字长文专访阿里鄢志杰,360 度了解神秘的 iDST

对话李志飞:过去几年出门问问最大的困境

谷歌工程师亲述,TPU 为何会比 CPU、GPU 快 30 倍?

苹果对 Imagination 捉放曹,中方企业要不要买买买?

小蓝单车李刚:滴滴带给我的绝望已经过去

Uber 乱象大揭秘:自动驾驶团队已陷入 “小型内战”

和平分手?你根本不知道吴恩达在百度经历了什么

重磅 | 撕掉电商标签,还原阿里 “NASA” 的真实意图

从供应链的角度谈谈,我们真的能抵制韩货吗?

今日头条的引擎是怎么样工作的?

暗网买信用卡纪实:亲测盗刷无门槛

5G 比 4G 强在哪?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最新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