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病情重,进展快,危险性大。对于高血压危象的准确识别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下文对
高血压危象
的诊治进行小结。
高血压危象的特征是
严重高血压
和
急性靶器官损害
(大脑、心脏、肾脏、视网膜或血管),
属于高血压急症范畴
。
典型的高血压危象患者血压
≥ 220/130 mmHg
,但在没有高血压的先兆子痫患者中,血压可能要低得多。
高血压危象患者常需通过
静脉药物
降压。
高血压亚急症
指单纯血压升高,无急性靶器官损害。患者可以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多数与治疗依从性不好有关。
针对此类患者,若无明显症状,可使用
短效口服药物
治疗。
1)高血压危象伴进展性视网膜病变
严重高血压危象的患者血压 ≥ 220/130 mm Hg 或更高,3 级或 4 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图 1~4),伴有头痛、视觉障碍、恶心/呕吐、心衰、神经后遗症(脑病)、心电图证实的左心室肥厚、肾损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阶段:A 轻度弥漫性小动脉狭窄;B 动静脉局部狭窄(箭头);
C 出血和渗出物;D 视乳头水肿
治疗:
一线药物选择是
拉贝洛尔、硝普钠、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
。
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的患者中,拉贝洛尔比硝普钠对脑血流的不利影响更小,但半衰期更长,从而导致更多的低血压发作;
与拉贝洛尔相比,尼卡地平的血压下降更可预测且更稳定,且安全性相似。
2)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的识别包括意识减退、谵妄、躁动、昏迷、癫痫发作或急性重度高血压时的失明。
局灶性神经症状
少见
,提示为
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
而非脑病。
脑 CT 或 MRI 显示的
脑水肿区域
可以证实脑病的诊断。如果及时治疗高血压危象,脑水肿的区域可消失。
治疗:
高血压脑病患者应接受静脉降压治疗,最好是用
拉贝洛尔
,以控制血压,避免脑灌注不足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
推荐在第 1 个小时内将最初升高的动脉压降低 10%,在接下来的 12 小时内再降低 15%,使血压不低于 160/110 mmHg;
血压在接下来的 48 小时内可以进一步降低。
3)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
谨慎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