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发生的一起性骚扰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校文学院在读女博士生王某实名举报其导师王某某存在性骚扰行为。
而后,中国人民大学迅速作出回应,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发布情况通报:举报情况属实。
“经研究决定,给予王某元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关。”
如此迅速的动作,很多“吃瓜”网友还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像这个“瓜”就已经结束了。
以前也有很多发“小作文”的事件,吃瓜网友一路追踪,“瓜”反转再反转,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真相。“让子弹飞一会儿”似乎成了“吃瓜”人必备的心态。
这次的事件从发生到定性再到作出处理结果,如此迅速,
证据充足
起到了关键作用。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
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女博士生王某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了一段详细描述了其导师王某某不当行为的视频,并附上了关键录音和聊天记录作为佐证。
视频中,她手举身份证实名指控王某某教授在2022年5月对她进行了性骚扰和强制猥亵,甚至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因为她拒绝王某某,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被王某某报复,被威胁不能毕业。
举报视频时长接近1小时,对话内容无论如何狡辩都不能算作正常的老师能对学生说的话。
视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最直接录音证据,第二部分是重点音频截取,第三部分为完整音频。
看完视频,王某某有几点事实不容狡辩:
想要与学生亲嘴,被拒绝后还多次提出请求;
想与学生发展父女关系,想与学生做夫妻;
利用导师权力压榨学生。
视频内容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
一经发布便引爆热搜。
7月22日早,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声明,表示已高度关注到该举报消息,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7月22日晚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经调查,举报情况属实,王某某严重背弃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严重违反党纪校规和教师职业道德。
与此同时,北京海淀公安分局已依法介入,正在对王某某进行进一步调查。
为何此次维权事件能如此快速获得初步成功?
校方的火速回应、警方的及时跟进值得点赞,最最重要的是王某对证据具体、细致的梳理与收集,客观上减少了校方与警方的取证时间,充足的证据,让事件得以还原。
我们在谴责此类事件同情受害者的同时,也要感谢她,让更多人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她做了一个很好的维权范例,铁证如山下,辩解是无用的。
为何如此强调证据的重要性?接下来,让我们从法律视角分析一下这件事。
王某实名举报导师王某某性骚扰事件中,王某某的行为构成强制猥亵罪吗?
首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强制猥亵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
猥亵行为包括强行抠摸他人身体、强吻、搂抱等。
其次,强制猥亵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从女生提供的证据来看:
-
王某某多次对女生实施强吻、动手动脚等行为,显然属于猥亵行为。
-
王某某以学习为由将女生叫到办公室,动手动脚,甚至强吻、逼做夫妻,这些行为显然是违背女生意愿的,属于强制行为。同时,王某某还通过利诱和威逼的手段,威胁王迪做杂活、睡不足、论文使绊子、威胁毕不了业,这些行为进一步加重了其强制性。
综上,
王某某的行为可能构成强制猥亵罪,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对其进行审查起诉,并在审判阶段依法从严惩处。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高校师德问题屡有曝光,其中不乏一些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案例。
王某这次选择近乎自毁方式发出来,可以想见她要克服多大的压力和恐惧。
她的勇敢举报行为值得肯定和支持,她证据充足的维权“教程”给身陷旋涡的受害者们示范了一种正义得以伸张的方式。
关于师生关系的边界与红线,高校明确规定之后如何具体执行,高校导师与学生极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如何调整,个案结束后,或能给高校师生权力关系的调整及优化带来思考。
此类行为应坚决打击,学生要有收集证据的自保意识,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全社会要提高法律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依法惩处此类行为,保障学生权益。
广大律师从业者们,在解析热点案件时,是否感觉无从下手?
或者,追热点已经很耗费精力,再一番解析下来,早已错过了热点,解析内容无人问津。
像上文的案件,从登上热搜到给出处理结果不过短短两天。
其实,上述法律视角的律师评析是出自“
小A法律营销助手
”。
“小A助手”就像你的私人律师助理,无需你再耗费精力和时间,
一键帮你生成你所需的专业法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