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另一场更为直观的较量——光伏组件产品的实证数据比拼,紧锣密鼓地安排上了。
这场新老(
BC
VS
TOPCon
)技术
的比拼中,隆基与晶科各亮出自家最新光伏组件,通过一系列各地实证,向市场展示了各自产品在转换效率、发电量、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数据不仅直接关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是对两家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以及终端应用等方面综合实力的检验,还是对未来产品话语权高地的争夺。
当然,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每次两大阵营争,异质结HJT都要“受伤”一次,因为各类对比,都要拉踩一下,以示优越性。异质结越来越沦为小众市场。
华晟新能源前CEO周丹履新
去年以来,行业异质结的声音也越来越少,反而是异质结公司倒闭、诉讼、亏损的消息不断,这一技术阵营真要加油了。
异质结“新秀”金刚光伏再发重大诉讼公告
言归正传,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两家实证哪家略胜一筹?我们来对比一下。
隆基绿能:
实际发电能力
比T
OPCon高6.67%,比HJT高出7.54%!
隆基表示,公司BC二代产品自发布以来,其卓越的弱光性能一直备受行业关注。
近期,云南昆明某商业建筑屋顶实证项目的最新数据出炉
,为BC组件的弱光性能优势提供了有力佐证,使其在光伏领域“捕光能手”的地位更加稳固。
此次实证电站建设在大楼屋顶,总容量为169kWp,分为“实证区”和“示范区”两部分。实证区组件均采用5°固定倾角安装,离地高度为1.5米,模拟低纬度区域地面场景的典型安装方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就地消纳”模式。
在“实证区”,共安装了39.2kWp的光伏组件,
用于开展BC、TOPCon、HJT三种技术路线的发电量对比测试。其中,BC路线采用隆基BC二代技术Hi-MO
9组件产品。
此次出炉的实证数据涵盖2024年11月中旬至2025年2月上旬的发电数据。
结果表明,同等单位面积(每平方米),隆基BC二代产品实际发电能力较TOPCon高出6.67%,较HJT高出7.54%。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实证数据正好覆盖了昆明光照条件相对较弱的冬季,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益带来巨大挑战。
从单瓦发电量来看,隆基BC二代产品发电量较TOPCon高出3.6%,较HJT高出4.5%,进一步佐证了隆基BC二代技术Hi-MO 9组件产品的弱光和抗阴影遮挡性能。
即使在冬季光照较弱、阴雨天较多的情况下,该组件依然能够高效捕获光能,为商业建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商业建筑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光伏产业在类似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TUV莱茵测试结果
此外,隆基BC二代技术Hi-MO 9组件产品的弱光性能也得到了国际权威检测机构TÜV莱茵的专业认证:HPBC 2.0产品的光谱响应率显著优于TOPCon产品,领先比例最高可达44%。
TÜV莱茵的测试结果进一步印证了Hi-MO 9 BC组件在弱光条件下的出色表现。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BC组件凭借其卓越的弱光性能和高效的发电能力,正在成为光伏领域的新宠。目前,BC实证项目的数据正逐步出炉,BC技术的实力正被事实烙上卓越的烙印。
晶科能源:云南电站实证TOPCon3.0较BC2.0综合发电增益7.2%,双面率贡献3.28%
在光伏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TOPCon与BC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客观评估两者的性能差异,
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云南楚雄对比实证项目中,在2024年11月1日-2025年1月31日测试期间,晶科N型TOPCon3.0组件凭借其卓越的综合发电性能,实现了平均单瓦发电增益高达7.20%的优异表现。
上述显著的性能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核心优势:
1、TOPCon高双面率优势
本次实证进一步凸显了高双面率在地面电站综合发电中的关键作用。晶科TOPCon双玻组件的双面率高达85%,相较于双面率仅为65%左右的BC组件,其双面率优势高达15%~25%。凭借这一优势,晶科TOPCon组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背面的散射光和反射光,从而为用户带来超出预期的发电增益。
在综合考虑架高、安装角度和地面条件等因素后,其额外发电量增益可达3.28%左右。
2、TOPCon优异的弱光性能
晶科TOPCon组件在弱光条件下的表现尤为出色,尤其在阴天、雾霾和多云等低光照环境下,其发电性能显著优于其他组件。在多云和阴雨天气中,TOPCon组件的日发电量比BC组件高出约7%至9%。特别是在11月连续阴雨的天气期间,TOPCon组件的发电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与BC组件相比,单日发电量差距可超过9%。这一优势主要得益于TOPCon组件在低光强和高湿度环境下的卓越稳定性。
3、优异的抗紫外衰减能力
在UVID90 kWh/m²(相当于6倍IEC61215 UV15kWh/m²)测试中,晶科TOPCon组件展现了卓越的抗紫外衰减性能(2%以内)。对于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的云南省而言,这一性能为光伏电站的长期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组件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稳定发电能力。
一、项目背景
本研究涵盖晶科能源TOPCon 3.0版本组件与其他厂商的BC 2.0版本组件,所有组件均安装于云南楚雄的实证项目基地上,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云南楚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测试期覆盖干湿两季交替,包含连续阴雨(11月平均雨日15天)、多云(12月平均日照4.2h)、晴朗(1月平均日照7.8h)三种典型天气模式,年均太阳辐射量达5800MJ/㎡,紫外线强度超平原地区30%,对于研究不同光伏技术产品的综合发电性能,尤其是在弱光性能、衰减情况等方面具有显著代表意义。
二、组件信息
本次实证选用的两种组件:
铭牌功率均为610W的N型TOPCon3.0版本组件和另一厂商的BC2.0版本组件,每种组件各有26块。
采用固定支架安装在土地上,架高4.5m,地
面反射率约20%,离地3.8m,倾角设置为10°
。所有组件均配备高精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发电数据,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测试情况
测试过程中采集多项关键数据,包括直流电压、电流、功率、组件温度、组件正面辐照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大气压、风速和风向等,采样间隔时间为 5分钟。
四、组件运行数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