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得福学盟
致力于为中国年轻父母传播华德福教育理念,将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⑪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  昨天  
黑龙江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⑩ | ... ·  昨天  
黑龙江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⑩ | ... ·  昨天  
魁北客传媒  ·  魁北克公立CEGEP男生毕业率比女生低13% ... ·  2 天前  
魁北客传媒  ·  魁北克公立CEGEP男生毕业率比女生低13% ... ·  2 天前  
新浪教育  ·  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得福学盟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华得福学盟  · 公众号  · 教育  · 2020-04-10 15:21

正文

健康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注。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的指导方针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原则。 医疗和科技无论怎么发达,通过“预防”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始终是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的环境,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这些都是简单有效的预防。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疫情的背后是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亟待提高。

健康教育。 灾难和损失的背后也折射出教育的欠缺,汶川地震之后,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视,避震演练和逃生演习也成了很多学校的必修课,让更多的人通过教育拥有了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能力。 疫情之中,不同群体所体现出的健康素养的缺失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 健康素养内容丰富,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等。 疑似患者的隐瞒行为和侥幸心理,对疫区来源人口的不友好行为及排斥心理,以及民众面对疫情的焦虑恐慌心理等,这些都是健康素养的延伸。 只有通过健康教育,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用正确心态对待疫情,才能让历史不再重演。


健康文化。 健康的生活方式源于健康的文化理念和健康的生活知识。 从风靡一时的“绿豆养生”到屡禁不止的“野味文化”,除了与当地的风俗文化、饮食习惯有关,更多的还是健康的生活知识缺乏导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健身和运动都成为很多人当下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合理和健康的饮食更应该是保持健康之根本。 健康需求如果不能得到适当引导,一些虚假的保健文化和风俗漏习就会有可乘之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有从思想根源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才不会在健康之路上走歪。


健康行为。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都是需要培养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就在强化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提高民众文明卫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时至今日,保持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已经为众人接受并践行,但是在维护公共卫生道德方面仍需付出努力。 疫情之下,戴口罩成为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负责。 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并没有戴口罩的意识。 疫情之外,口罩文明也应该提倡,在人员密集场合、疾病期间,都应当采取适当防护,为健康建起一道屏障。

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 健康素养需要培养,也需要引导,必要时可以通过制度或政策等形式对一些不合理行为进行约束或规范,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 酒驾入法、醉驾入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是交通安全教育不足以威慑这种危险的驾驶行为,那么加大立法、执法、处罚力度可以让人们因为违法成本的加大而自觉避免酒驾。 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保护野生动物也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遏制住不良的饮食文化,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做出一份努力。


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 正确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加大宣传教育,让民众接受正确的理念和健康知识,才能培养出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